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長沙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1月至5月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0.8%
藍天白雲成底色 碧水圍城綠蔥蘢
2019年1月至4月,長沙26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6.2%,較上年同期上升17.9個百分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初夏的長沙,不管行走在中心城區,還是漫步于田野,美麗的生態畫卷迎面而來。圖為西湖文化園。
截至5月31日,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累計122天,優良率為80.8%,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增加6天,優良率提高1.3個百分點。圖為長沙園林生態園。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初夏的長沙,不管行走在中心城區,還是漫步于田野,皆是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天藍水清,空氣清新,綠樹環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環境保護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長沙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明顯成效,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全市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截至5月31日,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累計122天,優良率為80.8%,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增加6天,優良率提高1.3個百分點。2019年1月至4月,26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6.2%,較上年同期上升17.9個百分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藍天保衛戰
大氣汙染防治鋪排86個項目全部啟動
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嶽麓區學士街道一座非法水泥攪拌站被拆除倒地,現場居民拍手稱好。自藍天保衛戰開展以來,各部門狠抓大氣汙染治理,共有136家存在環境隱患的涉氣單位被依法處置。
走進開福區雙河灣農民安置房項目施工現場,一條硬化的水泥主幹道兩側,46根噴淋降塵管正在噴射水霧,工地還配備了移動霧炮機和塔吊噴淋系統,可有效降低空氣中的PM2.5、PM10和粉塵。而在不遠處,一臺揚塵在線監測儀正在「搜集」施工現場PM2.5、PM10和噪聲的數據,一旦數據超標,將會自動報警要求整改。據了解,目前長沙市400餘處建築工地接入統一監控平臺,全市實現規模以上施工工地全面安裝揚塵在線監控系統並接入市級平臺,實現揚塵在線24小時動態監測全覆蓋。
「自2018年全市打響藍天保衛戰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個月治標、三年治本』的整體部署,市藍天辦統籌協調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依法、科學、精準、全民治理,深入推進長沙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紮實推動藍天保衛戰各項工作,全市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市環委會辦公室主任、市藍天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勝強介紹。
據悉,長沙成立市藍天保衛戰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強力推進環境大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及12個配套專項工作方案,實施「六控」「十個嚴禁」綜合措施。截至目前,2019年大氣汙染防治項目鋪排86個,已完成29個,其中「嚴格落實揚塵汙染防治8個100%要求」項目5個、「嚴格落實渣土揚塵汙染新規範」項目2個、「達到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制要求」3個、「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17個、「無組織排放治理」項目1個、「秸稈禁燒在線視頻監控試點項目」1個,剩餘57個項目有序推進;噪聲汙染防治鋪排19個項目均已啟動並有序推進。著力開展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工作,對城區內大於等於1蒸噸的燃氣鍋爐開展低氮改造。啟動建設4個大氣組分站監測點,實時對大氣汙染成分進行分析。組織編制《長沙市空氣品質限期達標規劃》。
碧水保衛戰
水汙染防治重點項目已全部啟動
「水清了,環境美了,心情也格外舒暢。」望著粼粼波光的靳江河,寧鄉市大屯營鎮大屯營村村民付虎奎心裡別提有多高興,60多歲的他還有一個身份——民間河長,大屯營鎮境內23公裡靳江河岸線的貼身「管家」,為靳江河把脈、治病。大屯營鎮石家灣社區退休職工朱紅九也坐不住了,毛遂自薦當起了民間河長,還自掏腰包購買6艘竹排,組建了8人的民間河長小分隊,守護一方水清岸綠。「巡河可得睜大眼,岸上、水裡要盯仔細,電打魚、汙水直排、漂浮垃圾一個都不放過。」自2017年4月上崗以來,朱紅九風雨無阻,巡河80多次,步行路程超過1000公裡,清理打撈垃圾近200噸。
長沙全面實施「河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瀏陽河等湘江主要支流水質穩步改善;完成12個千噸萬人及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完成20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與問題排查整治。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截至4月15日,2019年水汙染防治鋪排79個項目(其中省「夏季攻勢」30個、市級49個)均已啟動,並實施一月一調度一通報。抓緊推進長沙市「一江六河」監測、靳江河流域水環境及湘江幹流與靳江河雨季溢流汙染現狀調查、溈水河全流域調查、瀏陽河流域1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工作,開展湘江長沙段主城區入河排口初步篩查、核實工作,牽頭編制《長沙市主城區入河排口信息化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計劃建設汙水處理廠排口在線監控15個、重點水體入河口在線監控20個、其他入河市政排口視頻監控106個。
推進長株潭水汙染聯防聯控,組織株洲、湘潭來長沙召開水汙染聯防聯治工作聯席會,編制了《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2019年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並赴湘潭開展長株潭水汙染聯防聯治工作。
淨土保衛戰
土壤汙染防治重點項目已全部啟動
日前,記者來到原長沙鉻鹽廠汙染地塊土壤修復項目現場,只見場地汙水通過管道直接抽送到廠區新建的重金屬汙水處理站,汙水與汙泥在經過沉澱、過濾、加藥、解毒等工序進行處理後,達到汙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記者看到,汙水處理站末端清水池經過處理後的汙水十分清澈。「這些達標的汙水不會直接排放,而是進入下一道工序,通過汙水管送到嶽麓汙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直至達到更加嚴格的一級A標準。」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處理的汙泥也將做成泥餅,運送到長沙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妥善處理,通過多措並舉,嚴格管控該地塊土壤環境風險。
2019年土壤汙染防治和自然生態保護鋪排的15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啟動;有序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將《長沙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中有代表性的7塊地納入疑似汙染地塊詳查,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進展順利,已進入驗收階段;2017年第二批中央土壤專項資金項目已開工建設;2018年中央、省級土壤專項資金項目正在積極辦理立項等前期手續;瀏陽市寶山河斷面、鐵山橋斷面重金屬超標問題邊整邊改,瀏陽市已編制《瀏陽市永和鎮七寶山礦區無主錳超標地表廢水收集處置及入寶山河溪溝治理工程實施方案》,並完成現場踏勘、監測及可研報告的編制;積極推進「綠盾2018」專項行動違法違規問題整改工作,已整改銷號26個。認真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
中央環保督察
辦結「回頭看」督察信訪件1107件
「以前這個粉店營業到深夜,噪聲讓人根本沒法休息,現在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了。」日前,家住雨花區雨花亭街道的王女士接到雨花區工作人員回訪電話時連連稱讚。原來,王女士之前投訴新星小區眾星苑南邊的甘長順粉店經常營業到深夜,噪聲嚴重擾民。接到投訴後,執法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查看。經查,甘長順粉店將排煙管道接到小區內,且粉店抽油煙機的電機老化,存在一定故障。執法人員現場責令其整改,並要求該粉店3個工作日內更換電機,經檢測達標後方可營業。同時,執法人員對周邊餐飲經營戶均提出相關要求,保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環保要求落實油煙淨化措施並及時清洗。
長沙強力推進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全市1503件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交辦件已全部辦結銷號,12項反饋問題已完成整改8.5項,剩餘3.5項按照既定方案已完成年度整改任務。
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湖南開展「回頭看」督察,向長沙交辦1121件信訪件,截至2019年5月30日已辦結1107件。信訪件數較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的1503件減少382件(減少25.4%),佔全省(總4230件)減少件數(353件)的108.2%。
依法監管
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鐵軍
晚上9時,接到最新任務,奔波一天的環境執法人員經過短暫休整,佩戴執法記錄儀,攜帶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的環境執法人員又匆匆驅車前往撈刀河沿線汙水處理廠進行夜間突擊檢查,這是全市生態環境執法隊伍的日常工作寫照。針對全市汙染源排放情況,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雙隨機抽查、專項執法、交叉檢查、夜間突擊檢查等四項常態化執法機制,以「零容忍」的態度鐵拳鐵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截至5月底,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共組織開展各類涉氣、涉水、涉危廢等執法行動252次,出動執法人員15200人次,共檢查企業4150家次。全市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263起。其中一般行政處罰案件233起,處罰金額1043.45萬元;查封扣押11起、移送行政拘留16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3起。
處罰不是目的,市生態環境局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環境問題特點,先後組織召開了全市危險廢物、汽車維修等企業環保規範化管理培訓,邀請環境保護專家通過案列解讀、法條解讀、標準解讀的方式,積極幫助指導企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推動企業自覺環境守法。同時,市生態環境局還將日常執法行動與安全生產宣傳結合起來,在執法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環境安全提醒和警示,增強環境安全意識,提高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安全事故預防和環境應急處置能力。
面對一些違法企事業單位和經營者認為環保「一刀切」的誤解,市生態環境局堅持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進優化監管執法方式,健全了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環境執法人員在環境執法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依法依規依程序開展執法檢查,做到了環境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打造了一支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