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海底兩萬裡》的那條結構巧妙的「獨角鯨」嗎?這個早在1869年就被凡爾納構想的海底移動城堡就是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做到自給自足。
在那個時候人們或許認為這只是天方夜譚,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凡爾納很多「不科學」的狂想如今被一點點實現。比如他小說中的電視、霓虹燈、飛彈、、坦克和太空飛船等機器概念如今都成為了現實。
日本或許是感受到將要被湮沒的命運,抑或是人口的居住壓力,日本把目光投向了神秘浩瀚的海洋,想要在海洋的懷抱裡建造一個真正的「鸚鵡螺號」。這個項目就是由以「高品質,和環境協調」為立足之本的日本清水建設公司(shimizu)承包。值得一提的是這個1804年創建的公司建設公司由於其追求「建造滿足要求、品質上乘建築」的作風,多次被《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公司」之一
從日本清水公司發表的的一篇「海洋螺旋」的海底城市構想可以了了解到,日本計劃在海底建造一個可以直達海面的現代小都市,彼時你就可以可以體驗海底的奇幻風景,領略凡爾賽小說中的風採。
這個建築主體由三部分組成,最上面是預計可容納5000人居住的城市球體,最下面是為這個城市球體提供能源的海底沼氣製造廠,中間部分就是一個連接上下兩部分的螺旋管道。
城市球體是整個項目的核心,可以做到絕對防水,裡面是一個微型城市,有商業建築,民用住宅,城市公園等。這個球體一般在懸浮在距海面500米深的地方也可以部分漂浮海面,當遇到惡劣天氣時,球體會下潛到中間長達1500米的螺旋通道中自我保護。
螺旋通道間也設有發電站深海探查潛艇的補給基地同時也有資源開發工廠收集稀有金屬和稀土資源。螺旋通道是上下的一個紐帶,也是能源輸送的重要通道。螺旋通道連接的海底3000-4000米的海底沼氣製造廠則是整個項目的後盾,提供著整個項目的能源需求。
整個項目的材料將會以樹脂代替混凝土,並以當下成熟的3D列印技術建設。能源則是利用海底溫差發電,通過海底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沼氣燃料。整個項目預計耗資3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568億元),為期五年,預計2030年實現這一項目。不管怎麼樣,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萬一真實現了呢,好了這期的在這科技就到這裡。
【在這科技說】十點檔,您的訂閱與轉載,就是對科技菌最大的鼓勵。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意見與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繫。歡迎來信。如果您有什麼好玩的話題,歡迎聯繫我們,下一期說不定就是您想看到的那個話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