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2021-01-20 雨田觀史海

二戰中的日本有多瘋狂?

相信很多人看了他們在作戰中的萬歲衝鋒,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怕之處,而且日本人發瘋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從戰爭開始後在太平洋島嶼的爭奪,以及到 1945年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鬥來看,日本人都抱著「玉碎」的決心要和盟軍決戰到底。甚至到了1945年2月以後,日本將自己的軍隊的擴充到700萬人,其中本土正規軍隊450萬人,還有1000萬左右的老人和小孩組成的國民軍。按照當時日本軍部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實現「一億玉碎」。不過隨著日本本土遭受核彈攻擊以及百萬蘇軍進攻東北,導致日本不甘心的投降。

衝繩島血戰的美軍,下一步進攻日本本土

那麼假設日本在遭受兩顆核彈之後如果不投降,會怎麼辦呢?

雨田君覺得,日本可能、獲取還要真的好好審視他們在1945年8月作出的投降決定,要不然當時的日本列島真的可能會被打回石器時代。

因為當時的盟軍真的不僅僅想通過核彈來迫使日本投降……

日本籤署投降協議

盟軍的沒落計劃

在1945的盟軍內部,對於最後進攻日本本土分成兩派,第一是以海軍話事人金上將為首的「包圍派」,主張通過海軍的優勢圍困日本本土,迫使其投降。第二則是軍方的第一話事人馬歇爾為主導的「進攻派」,主張對日本本土用兵,通過進攻日本武力接受投降。

最終在麥克阿瑟等陸軍大佬們的促進下。盟軍內部的參謀們也開始準備執行對日作戰方案,因為是對日最後一戰,所以這個計劃也稱為「沒落計劃」。整個對日本本土作戰周期為兩年,分兩個階段,一個為「奧林匹克」計劃,一個為「小王冠」計劃,而此時日本為了預防盟軍的「沒落計劃」,在1945年2-5月份的動員,除了從關東軍中抽調精銳外,還動員了40多個師團,讓其本土的總駐軍達到了450萬人(海軍130萬)。

美軍強悍的兩棲作戰能力

在「奧林匹克」作戰中美軍將登陸日本的九州島。

駐守這裡的是日本第二總軍(100萬人),在美軍的設想中,他們將集中14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師(馬潤真可憐,每次都當排頭兵),在40+以上的航母掩護下,於宮崎、鹿兒島和種子島登陸。而按照日本在衝繩島的「成功經驗」,他們必然在的海岸離20公裡以外的地方狙擊,避免灘頭決戰,想通過九州中部複雜的山區與美軍打遊擊,甚至會發動老年和小孩義勇隊,進行瘋狂的「全民玉碎」作戰。

「沒落計劃」進攻線路

而佔領九州的登陸點和沿海城市之後,美國軍隊除了在46年繼續肅清九州的抵抗勢力之外,還需作為補給基地積蓄更多的登陸士兵和物資,以便為「小王冠」計劃提供前線基地。在「小王冠」計劃中,美軍將在本州島採取中心開花的手段,在東京灣登陸,然後分別向東北和關西-中國-山陽山陰地區進攻,同時為了配合本州的行動,盟軍也將從南本州登陸,配合登陸行動。

在美軍的作戰預案中,這次進攻的馬潤加上三等人組成的地面部隊將達到250萬,而大英國協作為忠誠的盟友也將有100萬人加入到此次作戰中來,在作戰設想中,盟軍登陸之後,由巴西、墨西哥、國民政府組成的美洲和亞洲也將有約100萬人作為輔助進攻和維持佔領區的軍隊投入到日本本土的作戰中。

因此加上美國海軍,盟軍在日本本土使用的兵力將達到了驚人的500多萬人。

在太平洋中血戰的美國馬潤們

而按照太平洋島嶼作戰經驗,為了達成這個計劃,盟軍將要承受200萬人以上的傷亡(美軍100萬)才能佔領日本。

而作為抵抗勢力的日本,在招核精神的鼓動下,將採取「全民玉碎」來制約盟軍的進攻。

血戰之下,日軍士兵的傷亡率將達到70%以上(日本二戰常規操作),大約有400萬左右的傷亡,如果再算上動員的國民義勇軍,以及作戰中對於平民的傷亡,這個傷亡比例將達到驚人的2000萬,也就意味著日本的人口將直接減少30%左右。這對於日本這個民族來說無疑是災難的。

硫磺島上傷亡慘重的美國馬潤

變成石器時代的日本列島

而且,「沒落計劃」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戰爭連鎖反應,不僅在戰爭方面會摧毀日本軍隊,對於日本這個民族也是一個重創,甚至不排除會被打回石器時代。

首先是基礎設施基本上全無。

在美國的設想中,在日本登陸之前,怎麼也得再來幾次「東京大轟炸「,而且轟炸的氛圍,可能會延伸到東北的仙臺、金澤、宇都宮,關西的大阪、神戶、京都和奈良(梁思成那個時候求情估計都不好使)。再加上核武器的使用,基本上日本從戰國時代留下來的底子都要在戰略轟炸中被夷為平地。

以土木結構做成的日本城市,基本上都要被的火海淹沒。

轟炸日本本土的美國轟炸機群

其次是持續作戰中的糧食危機。

從1941年開始日本糧食就一直實行配給制度,日本民眾從最開始的白米飯,到1944年以後只能挖地瓜和芋根充飢,工廠裡的勞工們每天只有8兩米飯的配給,其他婦女和小孩則是更少。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一年裡,糧食依然短缺,甚至於到了1945年11月份,東京市區的口糧儲備僅僅夠維持3天,日本的糧食只能依靠著美國的援助才渡過危機,而一旦「沒落計劃」能進行,在戰爭的破壞下,日本的糧食產能將起碼減產一半以上。

全民上戰場誰還有時間種植糧食?在美軍的轟炸下糧食如何收成?甚至可能因為糧食緊張,這些日本這些軍國主義者們保不齊還會幹出S民養軍的事情來(在東北關東軍經常這麼幹),乃至於在戰爭後期不排除會出現古代人相食的事件來。

戰後日本已經變成廢墟瓦礫

最後,就是日本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

日本本身的國力基礎就很薄弱,工業基礎很難和德相比,德國在戰後尚且要恢復這麼長時間,很難想像成為戰場的日本本土在失去工業化以後,依靠自己羸弱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能在短期內恢復到的現代程度,甚至因為「全民玉碎」,青壯年和高新技術人才在戰爭中損失,讓日本失去重新崛起的「勞動力」支持。

從而一直沉落下去成為偏居一隅的貧窮島國。

雨田君說

「沒落計劃」因為兩個核彈的爆炸,以及的蘇聯出兵東北的,以及盟軍內部(大英國協選帥問題,美國海軍和陸軍的話事人之爭)矛盾最終沒法實施。但實際上日本人或許應該慶幸自己沒有和盟軍在在本土進行決戰,要不然真的按照「沒落計劃」事實了,日本可能要真的重新回到的石器時代。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1945年日本為什麼放棄本土決戰選擇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軸心國集團僅剩日本。日本不僅在中國大陸被中國軍隊死死拖住,而且在東南亞戰場相繼潰敗,盟軍直逼日本本土。在北方,日本關東軍也面臨著蘇聯隨時出兵的壓力。此時日本國內,不少頑固的日本軍人叫囂本土決戰,欲與盟軍死磕到底,甚至派出神風特攻隊對海上的美軍航母進行自殺式攻擊,日軍的頑固抵抗也給盟軍造成不小的損失。為教訓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最後的瘋狂,美軍在8月6日上午向廣島投下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不僅使得廣島市內建築物遭到大規模摧毀,也使得當地20萬人喪生。
  •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產量就知道了
    當時的日本如果還堅持在前線與各國頑戰最後的慘狀可能我們難以想像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那麼如果日軍沒有投降現在的局面又是怎樣的呢?根據當時國際形勢,其實我們也能顯然分析道,日本侵略者即使不投降也不會堅持很久。
  • 1945年日本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其實盟軍當時還是妥協了三個條件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首先咱們先說「天皇制」,本來在戰後,這個制度應該被推翻,就像當年納粹德國覆滅一樣,但由於當時的日本人對「天皇」的認知程度早已根深蒂固,如果一味地強行廢除「天皇制」,那麼所有日本人將會積極響應「一億玉碎」,和盟軍同歸於盡。
  • 1945年日本投降,被遣送回國的日本士兵,結局有多慘?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投擲了原子彈。一剎那,廣島變成了一片火海。二十萬軍民被死去。很快,日本政府就封鎖了消息。他們隱瞞真相,天皇更是出面寬慰。通過廣播,他號召國民勇敢起來。日本人冥頑不寧,美國人不再客氣。幾天後,第二顆原子彈被投擲到了長崎。
  • 1945年的今天:日本拒投降 美國向廣島投下原子彈
    ■開欄語■歷史回放1945年8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美國對廣島以及長崎的原子彈轟炸客觀上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秋,日本敗局已定。在此之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出於軍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國政府便按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 歷史老照片:1945年5月8日,紐約時代廣場,人們在慶祝德國投降
    1937年9月30日,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態,日軍飛機、大炮對東林寺狂轟亂炸,三面圍攻,我軍彈藥告罄。10月1日早晨,日軍中尉富田義衝到廟內,砍死我士兵2名,被我軍連副胡玉政用鐵鍬擊斃。從9月28日到10月2日,日軍死亡300餘人,日軍43聯隊第一大隊全軍覆沒,而參加戰役的國軍官兵僅身下十餘人。1945年,二戰勝利後,從歐洲返回紐約的輪船上的美軍士兵。
  • 如果1945年,日本還不投降,能堅持多久?最多6個月,就會被餓死
    如果不是日本本土被核武器攻擊,讓日本認識到,他們本國的軍事實力到現在已經非常薄弱,想要戰勝並建立帝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此境況下,他們還要繼續作戰嗎?還是選擇投降呢?就算不投降日本又能堅持多久呢?
  • 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仍不投降,美國會繼續扔原子彈嗎?
    1945年8月6日,美軍戰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炸彈在500米的高空中爆炸,將廣島這座工業城市夷為平地,一瞬間就造成了近13萬人的死傷,但是這並沒有讓日本高層恐懼。確實,美國早在1945年3月就對日本東京發動了「李梅火攻」,使用燃燒彈進行地毯式轟炸,東京城區一片狼藉,近10萬名軍民喪生,所造成的損失不比「小男孩」小。日本高層還不是叫囂「一億玉碎」堅決不投降?
  • 日本堅持不投降會如何?百萬中國軍隊登陸,日本或成分裂之勢!
    二戰末期,日本困於政治軍事困境,外加上兩個原子彈的威懾,最終放棄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選擇了無條件投降,那麼如果二戰那個瘋狂的日本,最終選擇了和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死磕到底又會如何呢?美國人短時間內是製造不出第四顆原子彈的,所以日本有周旋的時間。其實杜魯門預估錯了!他想的登錄日本本土會損失一百萬軍隊,可是蘇聯也攻入日本本土的話,被兩面夾擊的日本其實撐不住幾天,只不過杜魯門不想和蘇聯一起享用日本罷了。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如果日本當年就是不投降,會有啥後果?別說打仗,餓都能把你餓死
    而在戰爭末期,德國法西斯於北非戰場投降的情況下,日本依然以維護天皇尊嚴為藉口堅持作戰,拒不籤署投降書,甚至開始襲擊美國的駐守地,開啟自殺式攻擊,日軍也因此損失慘重,連同盟軍也無一倖免,狠狠地破碎了他們想要統治世界的野心。如果不是日本本土被核武器攻擊,讓日本侵略者意識到,戰敗已成定局,再進行作戰將會失去整個國家,投降或許是對當時的他們最好的選擇。
  • 二戰前,日本拒不投降,翻譯官的一句烏龍,讓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1945年8月15日正午,隨著日本天皇向全日本進行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這也標誌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落下了帷幕。實際上,在日本投降前,由於部分軍國主義的頑固,也發生很多插曲:翻譯官的一句烏龍,卻間接讓60萬的日本人葬身火海,期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1945年,六座日本城市被選為核打擊目標,廣島長崎都是替死鬼
    了解二戰史的都應該知道,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日本廣島、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數十萬的傷亡,同時也直接推動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 二戰趣聞:假若日本硬是一直不投降下場更慘
    1945年的8月15日那天,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出廣播,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分散在各個戰區的日本軍隊紛紛遵照「天皇玉音的指示」放下武器,按照各個戰區的規劃向盟軍、蘇軍、國軍投降。但是,就這樣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差點導致日本連投降都來不及。
  • 飢餓作戰:1945年美國如何扼住日本命脈?
    正在布雷的B-29轟炸機作戰行動的設想:如何一擊斃命1945年3月下旬,隨著盟軍發動衝繩戰役,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日本南方海上通道被迫關閉。同年12月,美國海軍派遣水雷專家到達提尼安島,著手建造儲備水雷的彈藥庫,到1945年2月20日已經儲備了1500枚水雷。這些水雷中可以說凝聚了當時的尖端技術,美國研製出一種即便不直接接觸便能通過傳感器起爆的感應式水雷。其起爆方式有根據磁性的M4和M11,具有磁性、音響和水壓互換方式的M9,兼具磁性和水壓兩種方式的A6等型號。實際布設時,都是將各種水雷混合使用。
  • 珍貴彩色照:1945年日本投降後的國民生活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協議。這一天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這一刻開始,日本也開始告別戰爭,走向了和平發展的階段。【圖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和記者們據記載密蘇裡號上觀看日本投降儀式,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越來越多的戰俘被釋放回本國【圖為1950年,日本市民圍觀被遣返的日軍俘虜,士兵手中拿著在監獄中死去的同胞的骨灰。】除卻世界各地被遣送回去的日本士兵,在中國也有大量日本兒童因戰爭無法回國。
  • 1945年日本投降,在東北遺留了10多萬日本女人,她們後來去了哪裡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迅速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日本為了使東北地區變成日本的地盤,就往東北遷移了32萬日本人。這些日本的移民被稱為開拓團。日本政府在日本國內,先是說東北土地富饒,能夠給開拓團的人提供足夠的土地。號召日本人去東北建立家業。而且日本政府說的是自願前往。
  • 全國人口僅7100萬,軍隊人數超700萬,二戰日本如何做到的
    然而,根據戰後史學界統計的數字,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頒布《終戰詔書》後,全亞洲各地放下武器投降的日軍總兵力超過了700萬人。截止到1945年,日本全國總人口才7100萬,其軍隊的總兵力接近全國人口總數的1/10。那麼,戰略資源極其貧乏的日本是如何將他的軍隊從幾十萬人擴軍到700萬人呢?
  • 1945年,日本投降時,東北境內的240多萬日本人都去哪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隨著天皇一聲令下,在各地作戰的700餘萬日軍放下了武器。就在這一天,1000多名日軍自殺,他們接受不了。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質問國內大本營:「百萬大軍尚在!何以言降!」此時日本在中國地區的那240多萬僑民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 1945,難忘的武漢之夏——日本在漢投降始末
    (本版資料圖片來源:湖北省檔案館)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不久,武漢即設立受降堂。9月18日,曾在湖北不可一世的日寇低頭繳械,在此籤下投降書。 這揚眉吐氣的日子,銘刻在多少老武漢人的記憶中! 69年過去了。當年的受降儀式是如何進行的?彼時的武漢和湖北又是怎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