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為何在東莞發布?

2020-12-19 騰訊網

今日(9日),華為在東莞正式發布鴻蒙OS,這是全球目前最早的、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之一!

未來2天,超過1500個華為合作夥伴、超過5000位全球開發者相聚松山湖,也將有更多的前沿信息在東莞這個城市向外傳播。而東莞在一波波信息傳播中成為關注焦點,為什麼華為鴻蒙在這裡發布?而東莞能否藉助華為樹立新的形象——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人才高地。

先來認識一下華為開發者大會:

2015年,華為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地點在深圳,人員規模超過2000研發人員,隨後規模不斷擴大,在上海、北京等地舉行,成為一場國內外研發人員的盛會。

2019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坐標東莞,規模為史上最大,超過5000名研發者參與,有超過200場的技術論壇舉行。

「5G落地,萬物互聯升起,每一次大的技術變革都是勇敢者的遊戲,醞釀著最好的創新機遇,在這個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期待與你有一場激情的碰撞,共同譜寫全場景智慧化的新篇章,金正全球終端產業革命性體驗的降臨」。

以上本次大會的介紹,因著當下全球經濟形勢、5G商用牌照發布等背景,本次華為開發者大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研發人員入駐華為溪村

「今天,我想先感謝東莞市委、市政府給華為開發者大會提供了這麼好的場地,接下來兩天大家將到我們美麗的松山湖,共同在華為溪村參與這次盛會。」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首場會議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餘承東向東莞問好。

華為與東莞的結緣始於2005年,華為子公司聚信科技有限公司就在松山湖成立,其定位是華為網絡通信產品的生產、製造及華南配送基地。2009年,位於松山湖北部新城大道的華為南方工廠正式投產。

過去14年,華為公司已經在在松山湖園區先後投資建設了華為機器、華為大學、華為終端、華為研發實驗室、華為臺灣科技園南部學校、華為人才房等項目。

而被大眾所真正了解華為與松山湖的關係是2018年7月份,華為首批研發人員超2700人進入到華為溪村工作,從深圳到東莞的高速路上,華為的班車一時之間堵了,刷爆網絡。截止今年1月,華為共完成5個批次搬遷,合計約16800人進入到華為溪村辦公。而在華為松山湖的各園區,有超過數萬人辦公。

現在松山湖,你隨時能感受到華為的存在,開車從南湖橋轉入環湖路,左側是華為溪流背坡村(研發基地等,簡稱「溪村」),各式歐洲建築映入眼帘,右側則是華為的人才公寓。每天除了有數十臺接送巴士往來東莞深圳之間接載華為的研發員工,也有大量的研發人員從松山湖各個小區,開車前往華為溪村上班,開始一天或者連續幾天的研發工作。

細心的你也會發現,在電商平臺購買華為的手機,跟蹤物流路線圖的時候會發現,你的手機或許就是從華為位於松山湖的南方工廠運出,松山湖、東莞隨著華為手機走向了全國。

那麼從數據上如何體現呢?2018年,華為銷售收入7212億元,其中消費者業務3489億元。而這一年華為名列「2018年度東莞市主營業務收入前20名企業名單」、「2018年度東莞市效益貢獻企業名單」「2018年度東莞市實際出口總額前20名企業名單」前列。

越來越多華為供應商到來

華為與東莞的關係日漸緊密,除了它的布局,還有一批產業鏈上下遊的廠商到來,在松山湖及周邊鎮街就分布有華為的供應商數十家,更多的供應商或相關產業也追隨而來,在華為溪村周邊產業園區尋找落腳點。

如在光大We谷,這裡距離華為南方基地就只有一條新城大道,松山湖北站就在園區門口,區位優勢明顯,且位於松山湖的現代服務業產業帶上,因此在面向招引軟體及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高端資源時,具有一定優勢。目前園區已引入企業超過200家,有軟通動力、易寶軟體等華為軟體服務商在園區。

「華為去哪兒,我們就去哪兒。」此前易寶軟體的項目經理黃後林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業務佔據公司業務的90%以上,自從華為部分業務布局到東莞後,易寶也就謀劃到東莞。2017年,東莞分公司正式在光大W e谷辦公。而不遠處的即將開放的all work園區,從早前招商的情況來看,屬於華為產業鏈上的企業幾乎佔據了整個園區。

當前,松山湖以華為為龍頭的信息技術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數千億規模的支柱產業,在通訊設備、智能終端等領域達世界先進水平。官方統計,目前松山湖進駐的企業涵蓋了通信、網絡、光電、消費電子以及IC設計、軟體等信息服務等眾多領域。截止到2018年,松山湖已有電子信息企業和服務機構約1100家。華為案例,恰恰印證了一家強企帶來了一條產業鏈。 「我認為,會改寫東莞的信息化歷史。」黃後林對此表示。

華為選擇在東莞舉辦2019年開發者大會,那也不難理解了。而且自華為紮根東莞後,越來越多的華為相關的會議在東莞舉行,不少人也因為華為首次來到東莞。

如來自福建的上市公司網龍網絡公司執行長熊立,本次他將參與其中一個分論壇演講,分享「VR+教育」最新動態及趨勢,尤其是5g背景下,「VR+教育」的更多可能性,「過去都是去廣州、深圳開會,這是我第一次來東莞,我相信5000多參加的研發人員中不少和我一樣」。

更多企業在通過華為進入東莞並了解東莞。

東莞從靠土地到靠產業配套

華為戰略布局說明了城市間的資源流動、區域的協調發展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而在今後大灣區互聯互通基礎加強後,資源的流動會更快,去向選擇更多,範圍更大。只是在資源流動過程當中,為什麼好東西就到了你手上呢?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距離深圳坂田只有50公裡的東莞,恰恰是能為華為提供土地的城市。

此前東莞召開的高層次人才東莞行活動上,幾組數據值得關注,工業地價方面,東莞820元/平方米,廣州1181平方米,深圳4350平方米,也就是說東莞工業地價是深圳的五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三;第二組數據,商品房價,東莞19805元/平方米,廣州34904元/平方米,深圳54232元/平方米,東莞的商品房價是深圳的五分之二,廣州的五分之三。寫字樓價格東莞52元/平方米,廣州161元/平方米,深圳212元/平方米,東莞的寫字樓價格約是廣州的三分之一,深圳四分之一。

如此看來,就要素成本而言,位於廣深兩城市之間的東莞富有競爭力。且目前東莞的空間載體資源還比較充裕,如規劃建設中的中子科學城、逐漸成熟的松山湖園區、60平方公裡可利用土地的濱海灣新區等,能夠滿足各類項目的投資需求。另外,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綜合配套率超過90%,這對於企業來講,吸引力也不小,讓想法快速變成現實。

而且東莞的區位優勢明顯,是整個大灣區中唯一一個能跟大灣區的三大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廣州構成一小時通勤圈的城市。

成本、配套、區位,也成為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最大優勢。

東莞人才、產業結構有望改

華為來了,東莞可以獲得GDP之外的什麼?2016年,東莞市曾組織過一次「華為供應商座談會」。東莞方面認為,短期來看,100多家華為在東莞的供應商實現年採購金額約30億美元,而長遠來看終端將帶來數萬名研發人員,這將改變東莞的人才結構。且估計未來華為會有5%-10%的員工出來創業,也將給松山湖及東莞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也就是說,東莞一方面支持華為不斷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希望華為帶動東莞的城市、人才結構、產業向更加高端發展。

事實上,今天的東莞也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東莞,華為帶來了關注和思考,而這關注之前,東莞這一片土地早已在悄然發生變化。

時間回撥到2006年,東莞就推出「科技東莞」計劃,年扶持資金為10億元,隨後不斷加碼,2018年甚至高達30億元。2018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90家。

除了鼓勵企業創新外,東莞也主動引進國家大型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如今構成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一大底氣,這裡還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未來還將有同步輻射光源,一個圍繞大科學裝置的中子科學城也會在這裡落成,未來將有超過10萬研發人員集聚。

中子科學城的「城」並不局限於此,一條聯通深圳光明科學城的通道即將開工建設,中子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港深落馬洲河套地區攜手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與港深聯手,中子科學城的實力需不斷增強。今年5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京會見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一行,會上雙方人員分別介紹了香港城市大學在東莞建設第二校區的籌劃方案。白春禮表示,城大是中科院在港重要合作夥伴,他贊成雙方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強人員互訪、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大科學裝置開展中子、材料等領域的研發工作。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產業化委員會主任黃學傑表示,當前東莞已有非常大的改變,中子科學城的規劃基於當年的散裂中子源建設,第一批到來的同事已10多年,當時覺得東莞與科技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今天華為等企業能夠將研發遷移到東莞來,這是東莞布局大科學裝置的必然優勢,僅從省實驗室本身而言就凝聚了人才。「我們現階段引進的人才超過一半擁有博士學位」。

以松山湖為圓心,向外延展,東莞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最新的上半年經濟數據就顯示了,東莞的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1.3%、17.9%,佔比分別提升至55.1%、42.5%。全市完成工業投資277.9億元,同比增長23.5%;全市完成技改投資195.64億元,同比增長48.6%。在當下經濟環境下,信心如同黃金,從數據來看,市場對東莞的信心依然較強。

主動作為下,東莞的人才結構、產業生態有望徹底改變,讓創新的基因更快的植入到東莞的「骨髓」。

當下用好華為品牌效應

再回到本次話題上,東莞顯然也不會滿足於華為的到來,而更主動思考如何用好華為資源,服務本土,掌握主動權。畢竟東莞過去起家的加工貿易因為缺少植根性,在金融危機到來時,企業拔腿就跑,東莞經濟遭受衝擊時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因此讓華為與本土發生關係,培育本土實力產業,被東莞所重視,要引得進,留得住,也要培得出。

梳理近一年來的政策會發現,東莞也正在這樣做,除了在招商引資方面設定門檻,註冊落地本土外,鼓勵規上工業企業自建研發機構,將設計、研發等「大腦」放在東莞,還有圍繞散裂中子源、華為建設的中子科學城,引入紫光的濱海灣新區,一方面提高土地產出率,另一方面建立企業與本土之間的緊密聯繫,形成一個緊密合作的生態圈,增強培育新動能的能力。

用好華為資源,近在眼前的就是,華為的到來,是東莞近年來最好的品牌宣傳。而從今天一波波的信息推送中,東莞明確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的形象,人才聚集的高地,創新的策源地,向外界傳遞東莞好聲音。

今天的東莞,你怎麼看?

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相關焦點

  • 鴻蒙真容初現!華為發布首個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終端設備
    鴻蒙真容初現!華為發布首個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終端設備 視頻截圖全球首款搭載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終端發布!
  • 華為鴻蒙手機版發布,最直觀的變化是這些
    日前,華為如期召開了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活動,大家期待已久的鴻蒙系統手機正式亮相。需注意,華為只是基於華為P40進行了系統功能演示,並沒有推出全新的終端產品。在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王成錄也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其表示,鴻蒙OS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全場景分布式作業系統,華為希望和合作夥伴、開發者一起打造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超級終端體驗。
  • 華為「鴻蒙2.0」驚天問世!為何不選八一、十一,而偏選「911」?
    一 時間9.11號,華為鴻蒙2.0確認即將發布,期待的手機適配要來了! 如果是友好國家,確實該避嫌以示尊重,但尊重是彼此的,即然你美國人不尊重中國人不尊重華為,我們為何要尊重你?
  • 華為6月底發布自主作業系統鴻蒙?官方闢謠:假消息
    日前,關於華為自主作業系統鴻蒙的消息可謂從未間斷,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大形勢下,鴻蒙系統的戰略性也逐漸顯現。近日,關於華為鴻蒙系統,網上流傳出了一張海報並且稱該系統將於6月底正式發布,屆時大家就可以體驗到鴻蒙系統。
  • 匯聚星火,華為手機明年搭載鴻蒙!能破美國枷鎖嗎
    在去年(2019年)華為遭禁之後,谷歌服務停止。華為被迫發展HMS生態,並將「雪藏」九年之久的鴻蒙OS發布。技術發布容易,但生態建設何其難。正是因為如此,華為才需要開發者、需要合作夥伴的支持。所以,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的非常關鍵的詞就是「Together」,華為需要開發者這些星星之火。
  • 或搭載鴻蒙OS 2.0?華為將發布智慧屏新品
    [PConline資訊]近日,華為於官方微博@華為終端官方微博 上官宣將於12月21日14:30分發布智慧屏新品,並釋出了相關海報。
  • 鴻蒙2.0首款產品明天發布:不是手機,而是華為智慧屏新品
    不過很顯然華為智慧屏雖然口碑不錯,但是銷量部分還是差一些電視品牌很遠,不但和目前國內出貨量最大的小米沒法相比,哪怕是一些傳統的黑電廠商差距也很明顯。不過由於一系列變動和意外,華為不得不加快了鴻蒙系統在其他設備上的部署,特別是手機部分,明年華為手機應該可以全部採用鴻蒙系統了。
  • 華為鴻蒙新品發布,75英寸實在太有排面!
    華為鴻蒙新品發布,75英寸實在太有排面!出處/作者:PConline原創整合編輯:筱冰責任編輯:maqixiang   [PConline 資訊]11月25日消息,華為今日正式發布了  華為75英寸版智慧屏搭載華為自研鴻鵠晶片,專為智慧屏定製,採用120Hz刷新率屏幕。作業系統方面,運行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鴻蒙作業系統,華為表示其鴻蒙系統擁有超級流暢、多設備分布式協同和高性能低延遲等特點。
  • 如何看待華為將在2020年12月16日發布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2.0 Beta版的正式發布,預示著華為以手機為中心的「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開始落地。鴻蒙系統和HMS 作為華為戰略布局AIOT提供的重要載體,也是其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核心驅動力。
  • 系統方面,華為再曝新料,安卓正在鴻蒙化!
    以前總覺得小米的雷軍是最會玩營銷的,所以可以經常看到雷軍在微博的各種動態,哪怕出差在機場,也不忘給自己的產品打CALL,但是現在華為方面的很多高管,也都開始熱衷在微博發布一些產品動態,而且還很會玩懸念呢。
  • 華為預測十大趨勢:讓你們提前看到未來之外,終於要官宣鴻蒙系統
    如今只要在網上一提到華為這個關鍵詞,你們大家第一反應幾乎都是是華為自主研發的這款鴻蒙系統到底什麼時候會正式上線。不過,除了鴻蒙系統之外,那就是華為在今天(8月8日)發布了「面向2025十大趨勢」這份報告卻非常值得你們大家去拆封,因為這是一份和我們大家未來生活有關的信件。
  • 曝華為新平板隨P50發布:麒麟9000+Pad OS鴻蒙
    目前,蘋果基本佔領了平板市場,Android平板逐漸日薄西山,只有少數大廠在保持更新,華為就是其中之一。來自數碼博主的最新爆料稱,已經可以再次確認,華為新款平板機將會和P50系列一同發布,而且有望搭載PadOS鴻蒙系統。
  • 華為被轉運至美國是什麼梗?華為鴻蒙系統把傳說化奇蹟?
    打開APP 華為被轉運至美國是什麼梗?華為鴻蒙系統把傳說化奇蹟?華為寄往中國的快遞被聯邦快遞運至美國,聯邦快遞迴應稱誤送,小編還以為是華為鴻蒙系統來了個乾坤大挪移了。   據路透社報導,華為上周五表示其通過聯邦快遞從日本寄往中國的兩個包裹未被送到目的地,而是被轉運至美國。此外,聯邦快遞還試圖轉運另外兩個由越南寄往華為亞洲其他辦公地址的包裹,其中一個已收到,另一個還在路上。華為表示,這四個包裹只包括文件,並「沒有技術」。
  • 揭秘華為「松湖會戰」:數千工程師集結,澆灌鴻蒙生態
    2019年的10月上旬,在與谷歌合作受限後的第五個月,2000多名來自於華為全球各地的工程師受「號召」集結於華為的東莞松山湖園區,對谷歌移動服務(GMS)的缺口進行緊急「補胎」。另一方面,華為依然希望與谷歌恢復合作。並且,由於華為與谷歌籤署的如MADA(移動應用發布協議)等多份協議尚未到期,華為仍有一部分搭載GMS的手機尚未通過海外渠道賣出,如果強行在手機上搭載鴻蒙,雙方關係將會破壞。「如果協議沒結束,我們不能違反合同上所約定的義務,要把它履行完。」華為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 為何很多的人都不看好鴻蒙OS系統?
    打開APP 為何很多的人都不看好鴻蒙OS系統? 誠然,在當初那個時候不看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那個時候鴻蒙OS說難聽點就是一個PPT,要讓大眾服氣不太可能。而且在後來的日子裡,鴻蒙OS在等待中的好幾年也還是沒有出現,更加加深了大家覺得這就是一個PPT的想法。 可最後,鴻蒙OS系統的手機版還是出現了,現目前已經在推行開發者測試版本,按照華為高管的話來說,如果測試沒有問題,明年就會逐步的搭載在用戶的手機當中。
  • 鴻蒙要來了?華為官網特殊標註,暗示鴻蒙已搭載至手機
    華為的鴻蒙系統大家都應該跟小編一樣期待了很久了,從公開到已經很久了,雖然一直都在關注鴻蒙的相關消息,但是之前卻沒有發現一些相關有看點的消息。而如今,華為鴻蒙可算是有點眉頭了,在華為的一些官方暗示之中,我們發現鴻蒙可能已經搭載到了手機當中,這也意味著華為鴻蒙終於要真的來了!!
  • 華為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將於12月16日發布
    經過多次預熱後,今日,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確認,將於12月16日在北京發布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王成錄發微博稱:「HarmonyOS正沿著我們在HDC上公布的路標快速成長,轉眼又迎來新的裡程碑。
  • 借著華為發布鴻蒙OS 2.0 Beta版本,說說作業系統那些事兒
    面對安卓作業系統可能斷供,華為爆出了自己有鴻蒙OS的計劃,網絡媒體上歡呼者甚眾,質疑者也不少,更有不少人冷嘲熱諷,怪腔怪調,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我對華為推出鴻蒙OS持信任和期待的態度。並高度看重鴻蒙OS推出的深遠影響。
  • 首載鴻蒙OS2.0!華為智慧屏S系列新品21日發布
    今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正式宣布,華為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將於12月21日舉行。有消息指出,本次「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上,華為將正式發布華為智慧屏S系列,同時該設備將搭載鴻蒙2.0系統。本月16日,華為發布了鴻蒙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支持運行Android應用,目前華為已開啟Beta版本招募公測活動,可免費申請體驗。本次華為新品智慧屏,將是鴻蒙2.0手機Beta測試版之後首個面向消費者的終端新品。從預熱海報中也可以看出多屏協同可能將會是新品的主打功能之一。
  • 預裝鴻蒙PadOS 華為MatePad Pro 2021曝光
    近日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爆料表示,華為正在研發新版MatePad Pro(2021)平板電腦,不僅會採用12.9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同時還將預裝基於鴻蒙OS打造的華為PadOS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