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古鎮古北口

2021-01-18 搜狐網

  崔墨卿

  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密雲縣古北口鎮,是北京東北部的門戶,它與松山、居庸關並立為護衛北京的三把鐵鎖。

  它「兩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練飛」,被譽為「地扼襟喉趨溯漠,天留鎮鑰枕雄關。

」當年這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幾步之遙便有了「口裡口外」之分。從西周開始,延至春秋戰國便在古北口築墩設防。漢武帝劉徹時為防北部匈奴入侵擾邊,命守軍在古北口開始築城布兵,使古北口成了漢與匈奴屢次交戰的必爭之地。公元913年,後唐莊宗乾化三年,為取幽州遣劉光睿攻佔古北口,打敗駐軍劉守光部,又一次拉開了古北口作為軍事要塞的序幕。從此以後幾百年的時間,數不清的戰爭都以攻佔古北口為第一步,使它成了奪取中原的橋頭堡。

  明朝時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趕跑了建文帝,又把國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當時明王朝主要的敵方都在北方遼闊的草原大漠之中,使古北口成了敵人入侵必須攻佔的關隘。明弘治十年(1427年)韃靼王子率兵入侵古北口,因明軍守備森嚴,使侵略者無功返。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人又率騎兵近萬人攻打古北口,也是大敗而歸。明隆慶初年,遊牧在東北長白山一帶的後金逐漸強盛起來,不時興兵犯境,皇帝便把在浙江沿海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主政,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的練兵與防務以衛戍京師。戚繼光在齊長城和明初年徐達修建的長城的基礎上,建起了今天人們看到的西至居庸關,東達山海關的明長城,即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這成為中國的不朽傑作,也是當時阻止滿清入關的最後防線。

  1644年清入關以後,為了不忘祖宗故土,也為了避開北京夏日的暑熱,不少皇帝都要到承德避暑山莊,行圍狩獵,同時享受塞外的清涼。古北口便成了皇帝來去承德的要道,因此在這裡設立了皇帝的行宮和保衛行宮安全的八旗營盤。今天皇帝的行宮和旗兵的營盤早已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可當年八旗官兵的子孫們依然在這裡繁衍生息,每個家庭都成了清王朝三百年歷史的見證。

  兩千多年歷史與文化的發展,也形成了古北口多彩又獨特的生活。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舉目皆是,最為有名的是「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琉璃影壁靠大道」。

  先說三眼井,這口一個井三個井眼的井在古北口已經存在了幾百年。據傳說有一年乾隆皇帝從承德歸來,在古北口鎮休息,皇帝從三眼井取水喝出了不同的滋味,其餘諸臣全無感覺。此時只有大臣和珅為討好皇帝也隨聲附和,因此乾隆皇帝命和珅從井內取水供全體軍士和大臣飲用。此旨一下和珅只好遵命整整打了一夜的水,險些累到吐血。

  兩步三座廟實際上是把關帝廟、藥王廟、菩薩閣建在同一個院子裡,使佛教與道教和平共處。緊靠皇帝御道旁的琉璃影壁製作堪稱一絕,張牙舞爪的二龍戲珠活靈活現,彰顯出古北口人優秀的文化傳統。

  說起古北口的文物不能不說令公廟。老令公楊繼業在李陵碑自盡以後,聞訊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也佩服得五體投地,特在古北口鎮為他和七郎八虎建廟塑像。到了二十世紀的初年,此廟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時逢平民將軍馮玉祥在古北口駐防,自掏腰包五千大洋重修了令公廟,使其香火不斷。但到改革開放時期令公廟已破敗不堪,今天矗立的令公廟是由鎮政府出資重建,不僅重塑了楊家將的英雄形象,也為佘太君、穆桂英等諸女將爭得了一席之地。

  傳說中的七郎墳建在了古北口鎮河西村的臥虎山上。據說楊七郎被潘仁美亂箭射死五馬分屍後,有一條大腿逆潮河而上,以向被圍的父兄報信。當其漂流到古北口時被鄉親們發現,打撈上岸後修墳立祠,古北口人的愛憎由此可見一斑。

  最後應大書一筆的是古北口長城抗戰,此戰役從1933年3月10日到5月14日,歷時70餘天。此一戰有近萬名中國軍人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槍口之下,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新的長城。此戰也使日軍傷亡近4千人,使侵略者知道了中國人不可侮。

  今天的古北口與全中國的城鄉一樣,可用八個字概括:一日千裡,日新月異。J173

  字體顯示:大 中 小 列印

相關焦點

  • 「慶國慶迎中秋」——古北口名家扇面邀請展圓滿開幕
    9月27日上午,國內眾多書畫家齊聚古北口,隨著「扇緣街」揭幕式的啟動,古北口首屆名家書畫扇面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也是古北口旅遊季系列文化活動之一。 據了解,古北口旅遊季系列文化活動將持續到10月31日,除首屆名家書畫扇面展外,還將陸續推出品味千年古鎮深厚的歷史文化;體驗中秋傳統節慶,品嘗當地特色小吃;第28屆傳統文化廟會;長城文旅融合攝影作品展;京師鎖鑰•紅色記憶——12小時解密長城紅色基因等系列文化活動。
  • "慶國慶 賀中秋 觀扇展 逛廟會"——密雲區古北口旅遊季系列
    2020年國慶長假恰逢中秋佳節,古北口鎮結合自身特色和自有文化,推出古北口旅遊季系列活動。古北口村古御道四、主辦、承辦單位主辦單位: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人民政府承辦單位:古北口紅色(北京)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協辦單位:古北口鎮旅遊產業協會五、活動內容
  • 古北口長城遐想
    夏末秋初的一個周末,我和友人來到北京遠郊的古北口鎮,在烈日中遊覽了古北口長城。古北口長城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一條很狹窄的道路。古北口長城歷史悠久,據說最早可追溯至北齊。當時,北齊為了防禦遊牧民族襲擾,修築的長城經過古北口。
  • 雄關猶看古北口(美麗中國·尋找最美鄉村)
    在北京,最具原始感的長城可能就是古北口長城——這裡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到處叫賣的小販,有的只是一種崇山峻岭下的蒼涼、一種飽經風霜後的滄桑。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古北口村,則宛如一個被古北口長城捧在手心的小山村。村裡老人告訴我們,村裡這段長城又稱蟠龍山長城,它與西面的臥虎山長城、東面的水關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等一起組成了古北口長城防禦體系的核心。
  • 2010年古北口自助遊攻略
    古北口的青山是埋忠骨的地方!四是大花樓子,這個碉樓在古北口隧道頂部的山上,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北齊長城。古北口長城最獨特的魅力就在於北齊長城和明長城雙長城的保留,這在長城研究領域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雙長城也給了這個鎮子一種獨特的魅力:兩段長城猶如兩道臂膀,把一個小小的古鎮攬在懷裡!
  • 古北口村
    古北口封口鎖關的天然屏障之一蟠龍山就位於古北口村村北,蟠龍山與潮河西岸的臥虎山兩山對壘,構成了長城內外分水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歷代軍家必爭之地。蟠龍山頭東尾西,龍尾伸入潮河東岸,與臥虎山虎尾相對而不相銜,都為潮河留出一個缺口,自然形成了潮河的通道,使河水暢流無阻,而缺口處的長城水門關,又是古北口一大勝景。蟠龍山的龍頭是兩座小山峰,象徵龍鬚。在龍頭南端仔細觀察,有兩處巖石又恰似龍的兩隻眼睛。
  • 夜幕下的北京古北口水鎮
    到過北京的小夥伴一定到過古北口水鎮,它以素雅恬靜之美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人,林立的店鋪小巧古典,商品種類眾多,會讓人駐足流連,各色地方小吃更能滿足食客味蕾的需求,讓人目不暇接。2019年北京元旦晚會的取景地也選擇在這裡。相信它的美足夠吸引我們大家。
  •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古北口村
    歷史悠久(古),是華北平原北部即冀北門戶(北)與內蒙古高原溝通的重要關口(口),即古北口名字之由來。古北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古北口村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屬鎮區所在地。
  • 實拍:北方的烏鎮-----北京古北口水鎮(圖)
    從承德回京的路上,我們來到了古北口水鎮,這是仿造烏鎮的一個景點,很有江南風味。古北水鎮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坐落在司馬臺長城腳下。古北口自古以雄險著稱,有著優越的軍事地理位置,《密雲縣誌》上描述古北口「京師北控邊塞,順天所屬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關為總要,而古北為尤衝」。
  • 徒步古北口長城,感受冬日的寧靜和美麗
    推薦理由:古北口長城古北口初期沒有長城。漢代的長城在古北口以北很遠的地方經過。明朝開始古北口成為雄關。明初,朱元派徐達將軍等人在居庸關,古北口,嘉峰口等地修建城關。其中包括北齊著名長城的大花樓烽火臺、古北口長城的制高點是望京樓,姊妹樓長城,仙女樓,將軍樓和水樓水關遺蹟等。
  •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秋日清晨的小雨,拉開了古北口這座千年古鎮的節日序幕。在這8天長假中,正是古北口鎮推出"慶國慶 賀中秋 觀扇展 逛廟會"——古北口旅遊季系列文化活動的高峰期遊古鎮、品小吃、賞扇展、觀電影,這是一場從視覺到味覺,從心靈到精神上體驗,是與這座擁有豐富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古鎮的親密接觸。
  •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中秋與國慶相遇8天長假古北口這樣安排 2020-10-0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古鎮》67 乾州鎮 苗疆雄關
    《中國古鎮》67 乾州鎮  苗疆雄關1925年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在湖南湘西,一座軍事重鎮遭到了數萬兵力的圍困,而當時守城一方只有500人,但這座城池卻並未淪陷本期節目將帶我們領略乾州鎮的苗疆雄關。城築青石品字門,三塘兩井萬溶深。曲街拐巷金湯固,鐵打苗關尚武人。乾州——湖南湘西吉首的一個小鎮。從清代修建,目的是為了防範苗民起義的軍事重鎮,通體都採用堅固的青石砌築。富有特色的城門設計,濃厚的重商重文氛圍,以及從這座小鎮裡走出來的軍事將領,都匯聚在這座湘西小鎮中。
  • 【舊京圖說·抗戰】激戰古北口
    古北口有「燕京門戶」之稱,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3年3月5日,日軍進攻古北口,平津等地各界紛紛電請國民政府對日宣戰。蔣介石面對日軍全面進攻的壓力,制定「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針,命令駐華北的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各部堅守長城各關口,同時派徐庭瑤率領中央軍第17軍開赴古北口,支援前線抗戰。
  • 京郊名鎮古北口,遙想當年氣吞山河
    這個南北狹長、倚山傍河的小鎮自古就是交通要衝,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出古北口則北上壩上和蒙古高原,入古北口則可長驅直入華北腹地,因此一直是中原農耕民族與塞北遊牧民族交流和碰撞的地方,和平時期是商貿往來的通道,戰亂時期是激烈衝突的前沿。自春秋戰國以來,古北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最遲至北齊,人們已在此修築長城、設置關隘進行防禦。
  • 2020看中國大好河山之北京古鎮:南口,張家灣,沙河,古北口
    古北口鎮古北口,位於密雲區東北部與河北省灤平縣交界處,控山海關與居庸關要塞之間,是萬裡長城上著名的關塞之一張家灣鎮張家灣鎮是通州區古鎮之一,保留著戰國時期和漢代先民繁衍生息的遺蹟。
  • 北京特色景觀名鎮古北口 古御道上的休閒古鎮
    為了方便交通,修建了京熱御道,古北口段保留至今。漫步古御道,可以看到腳下的青磚和路邊的古式宅院。不過,這些雖然漂亮,卻是經過修復重建的,而「原汁原味」的文物古蹟其實藏在了各個村莊裡。古御道的旁邊就是古北古鎮景區。進入景區,每走幾步就會看到一個廟宇。
  • 古北口曾稱為「鐵門關」,見證王朝更迭,紀錄日軍暴行
    坐落在燕山山脈的古北口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京師鎖鑰」之稱,是長城的咽喉要塞之一。自古以來,古北口因其蟠龍山、臥虎山兩山雙峰壁立,潮河、湯河穿鎮而過,被譽為「地扼襟喉趨溯趨,天窗鎮鑰枕雄關」。古北口見證了幾代王朝的更迭,迎來送往過多少皇帝,不好統計;發生過大小多少次戰爭,難以說清;蘊藏著多少故事,沒人說完。
  • 古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