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溪落到太平湖西側,太平湖跟黃山西海相接,溪水被藍色湖面收入,所有一切皆化作大湖翡翠。
太平湖西岸白鷺飄下、遠看像一朵朵白色玉蘭花,一片一片落在太平湖水面上,形成一朵朵白玉蘭花雪片般飛下,白色的湖翡翠飄滿。
白鷺是大自然的顏色、色澤高雅的生態使者——同太平湖形象很配。
共幸這一段看太平湖,遙渺、寬,陵陽山在對面、三個山峰在夕陽下,霧裡似天眼魅。湖上的陵陽山是一座歷史名山,道教老祖竇子明在漢武帝時開壇知名四海。
寬大湖下埋著另個天地——千年「廣陽古城」和「舒溪大畈」、千年的「秧溪古鎮」和「秧溪大畈」——這兩個知名江南的大畈和古社會繁華地。
「廣陽」命運多舛,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立陵陽縣,取名「陵陽」、是因後靠山為名山「陵陽山」;陵陽山雖然比黃山九華山是小不點,但因道教、風水而為知名勝地。
「陵陽縣」包括黃山西餘脈到九華間部分,到三國,「吳頭楚尾」的「陵陽縣」屬東吳,孫權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因秋浦河(李白寫詩、著名「秋浦歌」之地)中有三塊平巨石所以改稱為「埭」,陵陽縣改名「石埭場」。
東晉司馬衍當了十年皇帝後鹹康年間(公元335—342年),一天早上同恩愛春宵的杜陵皇后醒來、突然發現「陵陽縣」和皇后名「陵」犯諱,遂下令改「陵」為「廣」,「廣陽」名,竟然來自於一對皇帝男女的恩愛。
六朝梁朝506—557年,「廣陽縣」更名「石埭縣」,「廣陽」這個名字就留下來作為治所名,就像鄰居太平縣治所叫「仙源」,縣名「廣陽」不見,降格為治所名。
「廣陽」還曾兩次改名為「南陽」,隋煬帝楊廣嫌「廣陽」名諱改為「南陽」,唐高祖李淵武德三年(620年),廣陽又改名「南陽」,在左匡政陵陽山壘土建猷州時、「廣陽」改名「猷州」,武德八年廢猷州,「廣陽」又恢復原名。。。這樣改來改去可見一個地方有多折騰的故事背景、如一個人名改來改去必命多劫。
「廣陽」這地方,就管著九華山到黃山間「秋浦歌」這塊,既不包括黃山、也不包括九華山,堪稱一鍋夾生飯,不具有區域特色資源的小芝麻地域。
古「廣陽」春風十裡,沃野江南岸一大肥美膏腴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面靠陵陽山、西面靠琉璃嶺、東面通小河口、南面是「廣陽」和「秧溪」大畈——此等肥美、在封建年代大糧倉,必為天下群雄所爭奪。連左匡政作為廣陽縣鄰居太平縣龍門舒溪下遊的子民,都要改「廣陽」為「猷州」並自任刺史。
「廣陽縣」是九華山和黃山分界線,石臺縣包含黃山下西邊石臺、青陽部分範圍偏壤一角,「廣陽」這樣一個「東南角縣城」的奇怪設置,把縣城設到近太平縣境內的甘棠、焦村附近、讓縣城成為飛地;是因「廣陽城」位置實在太好,風水太肥美、物資大畈太豐潤,比起石臺西北角秋浦河窮鄉僻壤、沒有什麼能立縣治,舒溪河盆地的廣陽秧溪古鎮大畈多麼富饒肥美。
「廣陽」讓人想到吉祥、開闊陽面,背靠陵陽山、沃野寬畈、恬靜養人。
「廣陽」現在太平湖最寬湖面——共幸和陵陽山相對的太平湖水面下。
從漢代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到1959年建陳村水庫「廣陽縣城」撤消,「廣陽城」在2068年皆為現治所在地,這可能是中國一直作為縣城最久的古城之一。
在中國有二千八百個縣城裡面、像「廣陽古城」這樣2068年沒變過的縣城沒有幾個,同才50年的太平湖相比,「廣陽古城」生命長了40倍,卻被只有50歲的太平湖吞沒水下。
「廣陽」飛離到太平縣飛地,終於真的回歸「太平縣」懷抱,於陳村水庫淹沒時、把「廣陽」劃為一個鄉,歸屬太平湖——這個二千多年「廣陽古城」終於被才五十年的太平湖幹掉,只留下一個名,現在很多人不知道內情。
陵陽山,膏腴這個千年寶地,在歷史中有多少故事。
隋唐以前黃山古溪,萬峰造泉、溪造盆地,廣陽縣城良田萬頃、山溪間產生唐宋元明清。
黃山是陶淵明勝境最多的山地,蘊藏著豐富多姿的自然田園。
古廣陽,「舒溪」穿過其間,城外「廣陽畈」,沃野十裡、因舒溪撈起的泥都為黑色、極為肥田,造成水稻豐美、菜蔬茂盛,為黃山下漁米鄉。
舒溪流經廣陽,北接陵陽河、洙溪(今永豐)、湯家河(今新華),南岸注入秧溪(今清溪)、婆溪(今太平),舒溪河寬頓時集五溪達200米,是黃山下最重要的西邊水運通道,東邊是太平縣的麻川。
徽寧古道貫通廣陽城南北、舒溪水道在這裡東西十字交匯。
陸路南北通道徽州安慶、水路東西靠舒溪通向南京,「廣陽」可謂黃金要衝。
「廣陽」城池座落廣陽大畈東西二十裡、連著「秧溪大畈」,連續行船幾小時的兩岸青山風光。
這裡舒溪將秧溪、和平、烏石、夏村連成一片,是現在太平湖西部和共幸陵陽山最寬湖面區。
「廣陽第一大畈」隋唐時已盛,宋時很膏脂,明清時已隨徽知名天下,往來於徽池黃金要衝商貿重鎮。
「廣陽」碼頭,日舟楫幾十帆,旺季時,達百舸爭流,風華正盛,通達山江(長江沿岸)的口岸。
廣陽城,民房幾百戶、方圓見裡,門街百戶、有主街與溪城平行數百米,商鋪客棧酒肆無數、來往生意人如鯽。
明朝三朝元老、廣陽人畢鏗,將廣陽城畢府修得同揚州鹽商花園有得一比。
畢鏘乃明朝名人,明朝開國帝朱元璋為了吸取前朝教訓、不設宰相,自己成權力中心,設各尚書來分權佐治帝位。
廣陽人畢鏘竟做到罕見的三朝元老: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四部尚書:刑部(相當於政法委)、工部(相當於工信部)、戶部(相當於自然資源部)、吏部(相當於中組部)四部首腦,相當於權力都集中自己手心,這是一個不是宰相的宰相。
明朝吏部、管吏治、權傾朝野,畢鏘為人謹慎、處世老辣、才做得幾朝不倒,宛如黃山松的定力毅力、做到迎客松地位的登峰造極。
萬曆十四年(1586年),畢鏘70歲三次乞休告老還鄉,從中進士後至退休,在明朝官場44年屹立如黃山松是一個神跡。
萬曆三十年,明神宗下詔「加畢鏘為太子太保,命有司問存於家太保」,是周朝以來輔佐皇帝治理軍國的最高職位,太師、太傅、太保,位列「三公」。
畢鏘位列三公,做到人臣至極。
畢鏘萬曆十六年(1608年)去世,92歲,明代絕對的長壽鼻祖,跟「廣陽城」裡的山水空氣好,舒溪的水優質、豐美的菜蔬養人有關。
去世後,萬曆皇帝下詔隆重紀念,賞譽無數、極盡殊榮。
畢鏘夫人崔氏,甘棠崔家人,嘉靖年間(1522—1566年),甘棠崔氏三甲祠維修,畢鏘賀「唐相後裔」四字大匾現存黃山區,畢鏘是鄰居太平縣甘棠真正的女婿。
廣陽城正中畢府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府門在東西大街上,府後牆抵北門河城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約佔東西大街北面三分之一——紅樓夢說「榮國府」是「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畢府相當榮國府的規模格局。
「廣陽古城」利用舒溪將茶葉、香菇、靈芝,做到全天下,商戶皆坐船慕名來,天下誰人不識廣陽。
「舒溪」自古以來「舒服」、「舒坦」、「舒適」的意思,「舒心」最大。
「秧溪」從黃山,伴隨秧田故稱「秧溪」,民以食為天,「秧」者「母」也。
「秧溪」自黃山西海開始,百峰涓涓細泉到黃山下,被黃山西餘脈焦村、桃源、烏石開創一片廣闊天地——連接「舒溪」。
到「舒溪」豁然開朗,被「廣陽大畈」拉寬、「秧溪」也丟掉了逼仄和幽深回到山為竹,溪闊中的境地——「廣陽大畈」秋可行走小船、春可行大船、冬可走竹排——四季往來運山貨,繁榮行船如夢中景。
「廣陽大畈」史稱「十裡長畈、江南第一田壟」,加「秧溪大畈」,連綿不絕、溪水灌溉、良田佐岸、村舍桃花、伴柳暗花明生大畈中——這樣絕美。
良畈自古稀少,冬有烤不完的火、夏有吹不盡的風,秋物產豐美、春膏腴子民足——「廣陽」、「秧溪」大畈在中間、造就一派美麗,田園締造封建時代頂級幸福生活場景。
「廣陽古城」黃山吉祥、徽派興盛——讓人想到佛祖的慈愛、慈母的徽色古老白牆、柴門高達僧月。
皖南富得流油、富甲千裡廣陽,「舒溪」長二十裡、一直到小河裡浮溪,長几十裡溪谷地,肥美河岸。
兩岸居民撈溪底泥成肥沃家園,成為江南黃山絕美、姑蘇不及的幸福生活溪岸。
太平湖下遊「小河口」到「小河裡」,在太平湖底東,是另種景象:
太平湖東西長百十裡,「小河口」到「小河裡」是最燦爛的地段。
「小河裡」因氣候和神仙環境出產的「太平猴魁」,為天下頂級名茶,只為產自氣候神奇、水土溫潤、山川秀麗。
「小河裡」冬季下雨、春季下霧、夏季下山花、秋季開溪花,一年四季景色如夢,比三峽有過之而無不及。
取傘行船在「小河裡」谷底,兩岸青山、竹山茶山、一派深淵,兩岸猿聲似峽谷——此番神仙境地,才長出「猴魁」茶葉,是真正的四季雲霧,只看見猴子「雲深不知處」。
「小河裡」奇景,唐李白遊歷即興作詩有云:
李白《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公園761年初秋、六十歲李白第二次去黃山忍不住蓋世美景,沿太平縣麻川上黃山、回到廣陽舒溪路過三門驚險溪灘而作,李白坐在竹排頭在驚險灘頭上左搖右晃驚嘆。
當年麻川險灘,串起水流湍急壁陡青山兩岸,史稱「六剌灘」,串聯綺麗溪畔小山村,溪灘深峽「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驚險兩岸峰相對出。
過去從太平到「小河裡」、始發古城太平縣「仙源城」,上竹筏到三門灘、到豪家園、到「小河口」,溪谷在山壑間橫衝打旋渦,河床兩岸奔流在狼牙切齒的巖石上、不小心會撞得魂飛魄散、那樣一個人間美景、天上行雲一般。
「湘潭鄉」,俗稱「小河裡」,越到小河越「裡」、深峽溪窄封閉的意思。
「小河裡」老太平三門山以西,一段曲折拐彎溪灘,絕美神仙溪岸有樵山神仙洞、三門、夾坑、豪家園等一路神仙家峽溪奇麗風景。
「麻川」自黃山東北麓而來,穿越「小河裡」山林流瀉、自古城「仙源」而來,一路奔浮溪、三門、向西和舒溪匯合——在「小河口」成為一家人。
一家人兩條溪,太平麻川和廣陽舒溪,最終匯合成小河口太平湖的基本班底。小河口太平這段「亂石穿雲」叫「麻川」,當地人自稱「小河裡」。
黃山下,每一寸土地如此神美,各顯特色神通。
到「小河口」,麻川和舒溪交匯,如重慶嘉陵江長江交匯而產生朝天門碼頭、小河口因麻川舒溪匯合成青弋江上遊匯合黃山境的最大渡口「小河口渡」——產生始發江南岸南京上遊「第一古渡」的深山小河口溪古鎮。
小河口渡匯集太平、廣陽兩縣物資進發,千帆競渡駛往揚州姑蘇,是一個江南著名渡口古鎮,兩溪匯聚繁榮。「小河口」出發青弋江,長大成江南岸的百帆起點,史稱「小秦淮」。
小河裡有「小河口渡」、「豪家園渡」、「三門渡」,加上「廣陽渡」,加太平縣城的「仙源東門渡」,黃山下五大渡構建、黃山下兩溪的通道山外的繁茂歷程。
「豪家園」渡,即今天的「吳家壟」,就是曙光村,湖光山色、夜靜山閒、白天曠奇、蓋世少見,對面夾坑、環湖一個島就是深埋的「豪家園渡口」,村舍在碧波上,村子在水溪邊,修湖把家搬到了山尖上,祖墳被埋在水底、遠見的奶奶墳在山頭躲過修湖一劫。
下雨雞犬相聞、晴天夢竹依深,這樣世外之界,不是人境。
「吳家壟」真正成了「三百三十度島」,還有三十度在陸上連、打斷骨頭連著筋,是全世界最大角度的半島。
「吳家壟」下是「黃金」,「黃金」是太平湖景色最美地,現在只剩下「黃金島」,用「絕世而獨立」用來形容再也不過分。很多座島,晴也奇來雨亦奇,座座島落在一個仙人秀美翡翠湖面上,比桂林陽朔多美幾分,還雅致。
「黃金島」水更加純淨、山更加似假山、讓山色空濛雨亦奇來得更猛烈些。
「廣陽城」另一個姊妹篇——黃山東北麓仙源長出的「太平縣城」,在另外一片繁華、源自黃山東北麓很美很安靜的「麻川」溪中。
黃山「太平古城」仙源背依黃山,「仙源」是神仙源頭意思,包涵黃山下東北面腹地最廣、土地最多的「太平縣」;東門河即「麻川」緊靠在仙源東門的碼頭地,古太平縣有意為之,出太平縣東門即可登船、一日到達小河口。
古太平、廣陽一個在黃山東北面、一個在西面;一個在依東北溪谷而生的「麻川」、一個依黃山西而生的「舒溪」,構築黃山二姐妹。
「小河口渡」讓黃山下兩縣殊途同歸。
「舒溪廣陽落霞與孤鶩齊飛、麻川仙源秋水共長天一色」,此雙子座。
太平湖是「長在黃山腰上的湖」、太平湖是「掛在王母娘娘腰上的一塊翡翠」。
——只有太平湖,言之有物、胸懷天下、山水純粹、豐美涵貨、精美絕倫,塵世之巔。
太平湖下有這麼多東西、這麼美如仙的曾經、這麼獨特的歷史。
——太平湖如今茫茫白色一片。
這些盛夏落下、盤旋的白鷺朵朵似花、似白玉蘭花點點。
——2019年7月12日寫於三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