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1/3的中國人姓這5個姓

2020-12-16 環球網

德國《世界報》2月18日文章:五個姓氏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王、李、張、劉和陳中國公安部近日發布了一項關於中國姓氏多樣性的報告——但這根本不存在!因為14億中國人中有1/3擁有五個主要姓氏中的一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面部和語音識別方面如此領先。

如果中國警察在同一時間通過門戶網站、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發出命令,「所有姓王的公民,請站出來」。那麼會發生什麼情況:可能同時有超過1億中國人站出來。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近14億居民。這意味著,中國姓氏相同的人很多。在中國,姓「王」和「李」與德國姓「穆勒」和「施密特」一樣出名。今年,這兩個姓氏在使用頻率方面進行了一次「正面交鋒」。

實際上中國姓氏並沒有那麼多樣化,這解釋了為什麼當今中國是面部和語音識別技術的領導者:中國當局希望區分他們的同姓公民。警方報告顯示,超過1000萬人的姓氏就有23個。官方統計顯示,中國共有6150個不同的姓氏,但85%的人口的姓氏出自俗稱的「百家姓」。五個最常見的姓氏是王、李、張、劉和陳。這五個姓氏的人口共有4.33億人,佔中國人口的1/3。

中國家長可以自由地給孩子起名字,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加以區分。統計顯示,92.2%的中國姓氏後面跟著1個或2個字符的名字,1.7%則是三個字的名字。為了讓孩子被人覺得更加特別,中國家長在起名字上絞盡腦汁。這與中國30年前開始的開放潮流一致。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開始擁有雙姓。報告顯示,1990年,有11.8萬名嬰兒被命名雙姓。到2018年底,這一數字已經升至110萬。

根據中國的習慣,姓氏總是在前,名字則在後。但歐洲人經常會犯一個令人尷尬的錯誤:他們常常稱呼中國人的名字而不是姓氏。(作者約翰尼·伊斯特林,青木譯)

相關焦點

  • 中國姓王姓李人口均過億!德媒:像在德國姓穆勒和施密特一樣普遍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導德媒稱,中國是有著將近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在姓氏方面,也是如此。在中國,姓王和姓李就像在德國姓穆勒和施密特一樣普遍。據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17日報導,今年,這兩個姓氏展開了一場中國第一大姓的激烈之爭。它們都突破了1億大關。2018年在中國官方登記的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李姓人口以61萬之差緊隨其後。報導稱,戶籍部門1月底得出上述統計結果。
  • 中國人最初的姓是什麼?
    中國人最初的姓是我。不但中國人,全世界的人類,最初都姓我。因為,必須確定了我是誰這樣的身份認知之後,才會產生各自不同的姓氏。姓氏的出現,最初就是為了區分你和我的。這簡直等於瞎扯淡嘛。其實不然。在人類起源的時候,大家都姓什麼,其實,已經不可考了。不過,人類比眾多的哺乳動物優越,就在於有自知之明,即知道了自己是誰。比如,小狗狗照鏡子的時候,會比較疑惑。對面那傢伙是誰?在幹嘛?
  • 中國人為何會生姓張、死姓李;生姓薛、死姓許?老祖宗是這麼說的
    中國人很看重自己的姓。舉個例子,小編看到過網友分享,說自己家鄉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就看哪邊更強勢。於是當地一位姓馬的先生娶了姓袁的妻子後,妻子生下一個孩子,兩家人爭姓就爭得不可開交,最後孩子爺爺靈機一動,給孩子取名為:袁來姓馬。
  • 百家姓真的只有100個姓嗎?百家姓究竟有多少個姓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 10個越南人裡面,就有4個姓阮,為什麼越南人有那麼多姓阮的
    只不過,由於秦漢之際的姓氏分流,許多氏取代了姓,絕大多數「老姬家」的子孫們,都不再以姬為姓了。一個姓氏獨大的現象,不但在中國和韓國有,同屬儒家文化圈的越南其實也差不多。越南最大的姓氏是阮姓,多到什麼程度呢?據一份統計顯示,整個越南,姓阮的人加起來能佔到全國人口的40%!也就是說,隨機抽取十個越南人,你就能發現四個姓阮的,比例之高,連韓國的金姓也望塵莫及。
  • 臺灣姓氏前10大姓氏陳林居前2名 265個姓每姓僅1人
    ­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內務部門統計顯示,全臺前10大姓氏中,陳、林居前2名;全臺前20大姓的老化指數以劉姓最高;罕見姓氏中,1個姓氏只有1人的達265個姓,例如姓也、勺、丙等;全臺夫妻同姓又同名有3對,比2016年新增1對。
  • 英國教授: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
    大家在學英文的時候,應該都有發現這樣一個事情吧,那就是外國人和中國不同的是,外國人的名是在姓之前的,而中國的名是在姓之後的,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微小的細節,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一個人的姓名通常情況是要陪伴一個人一輩子的,所以姓名對於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所以其實這誰在前誰在後,其實也體現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思想是如何的。英國教授: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
  • 每88個瀋陽人中就有一個姓「朱」
    豬年嘮「zhū」  每88個瀋陽人中就有一位姓朱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已走進了2019年,己亥豬年也即將到來。你知道嗎?不但有人生肖是豬,有人還姓豬。1月20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從瀋陽市統計局獨家了解到,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結果,在瀋陽市的常住人口中,沒有一個姓「豬」的,不過姓「朱」和「諸」的倒是為數不少,其中,「朱」姓市民有94621人,相當於每88個瀋陽人中就有一個姓「朱」的。
  • 官陂廖姓,為什麼人活著的時候姓「廖」,死後又姓「張」?
    隔背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
  • 我國有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的「姓」和「氏」是分開的,氏,屬于姓的分支,而且還被貴族壟斷,「貴有氏,賤無氏」,這麼說吧,誰誰誰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們可能同姓,但不同氏,甚至和父親不同氏。 現在我們經常用「家族」這個詞形容同姓的一大家子,這概念就源於上古時期,因為一大家子也有分支,就按不同的氏分,「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為族」。
  •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時間:2018-04-11 10:25   來源:歷史大學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姓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的姓與氏有什麼區別? 話說這幾日,筆者閒來無聊,重新刷了幾部古裝電視劇。
  • 什麼是姓什麼是氏?
    氏是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如孔子,於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稱氏不稱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姓氏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從土地和賜姓而來,天子就是賜姓命氏的人。黃帝對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創設了十二個姓。陶唐氏之後代封於劉地,其後裔以劉為姓。  二是以出生地為姓。
  • 法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中國人為啥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
    不僅承載了中國的文化,而且還承載了中國人的精神。這些其實就是很多外國人沒辦法理解的了。法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中國人為啥永遠把姓放在名前面。中國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把姓放在前面,只有進行英文翻譯的時候,才會把姓提前,而這主要是因為外國人的習慣就是把名放在前面,而這個法國教授就表示不懂,因為法國人的姓氏其實是比較長的。而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就是地址的書寫方式,法國人往往都是把最小的放在前面,最後才是法國。
  • 《百家姓》共有姓氏11969個 最長姓竟有9個字
    《百家姓》共有姓氏11969個 最長姓竟有9個字 但《百家姓》匯聚的不是一般的漢字,而是作姓用的漢字,這就不一樣了。以家族為中心、視血緣區別親疏,乃是中國傳統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全民族的重要信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選擇《百家姓》正是為了從小對孩子進行傳統價值觀的教育。  關於《百家姓》為何人所撰寫,至今無人知曉。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說:「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換句話說,作者是錢氏吳越國的「小民」,即沒有什麼名氣地位的讀書人。
  • 姓此字的人,祖先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西域外國人
    姓此字的人,祖先可能不是中國人,而是西域外國人。文|維度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的中國也位列其中。中國歷經上下5千年的仍然經久不息。現如今已經發展成亞洲的大國。中國人自古就對名分看得十分重要,所謂的名正言順就是最好的證明。很多人在正式場合都會自稱姓+某,例如:王某、劉某,只有私下熟人相見才會互相以表字稱呼。由此可見姓氏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姓氏文化了解到人類社會的母系社會,所以中國很多的姓氏女子旁或底,體現了當時對女子的尊重和地位比如姬、姚等等。目前我們能了解到姓氏就是《百家姓》。
  • 23個姓氏:人口超過1000萬,有你的姓嗎?
    中國人素來講究「家國情懷」,而姓氏則是「家」的核心所在,姓氏是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自古至今國人均把姓氏作為家族延續的標誌。 自戰國時期開始,姓氏逐漸合流,再後來只稱姓不稱氏,嬴政這一稱呼才逐漸流傳開來。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姓氏有增有減,難有定數。
  • 80後夫妻爭論孩子跟誰姓 近7成人維護隨父姓
    調查發現,69.1%的人仍然維護孩子隨父姓的傳統;認為孩子應隨母姓的人僅佔3.2%。 江蘇蘇州的孔小姐和男友都是「80後」獨生子女。在她看來,婚後小孩理應跟男方姓。「我雖然自認開放,但也會隱隱覺得,孩子跟父親姓是天經地義的。毫無緣故地跟母親姓,會讓人覺得奇怪,感覺像是男方『倒插門』或者夫妻離異了。」
  • 1.2億人有12萬個姓,日本那些五花八門的姓氏只是為了應付差事
    日本人初次見面要通報姓名,現在看起來這平淡無奇,可是在明治維新以前卻不是這樣。並說這是「日本國民的義務」。人們這才慌了手腳,各人隨便取一個姓應付差事。有些姓在中國人看來不是什麼高雅的字眼,如龜田、豬頭、犬養、牛屎、牛尿等,但日本人並不在意。12萬個姓日本人究竟有多少個姓呢?據統計,多達12萬,如果你了解13.8億中國人只不過有6000個姓那末你就會覺得1.2億日本人卻擁有12萬個姓,實在是出乎意料。
  • 以孩子的數量為姓,生一個姓一,生兩個姓二,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在古代,姓氏卻是分開的,姓表示同一母親生育的後代,氏則是姓的分支。直到秦漢之後,姓氏才混為一體,不再區分。秦漢之前,即春秋戰國時代及其以前。在那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有氏 ,平民則無姓氏。比如說,周天子有姓無氏(這是宗族正統的尊貴象徵),貴族卿大夫有姓有氏(由同一姓分支出去),平民無姓、氏,只有名。
  • 「我姓shan不姓dan」——十個最容易念錯的姓氏
    單瑞峰遞交的民事起訴狀上共提出4點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在內部系統中將單姓的拼音由錯誤的「Dan」改成「Shan」;2、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損害賠償人民幣1元;3、判令被告因侵犯原告姓名權在成都主流媒體登報導歉;4、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