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在新中國剛成立的前幾十年,東北三省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五六十年代我國物質嚴重匱乏的時代,東北為祖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資支持和工業支持。
具體來說,東北三省對中國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資支持。
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國一窮二白,很多物資都沒有,這時候我國的很多物質都是從東北調出來支持全國的。
比如從1953年到1987年的30餘年期間,黑龍江省共調出煤炭3.06億噸,木材2.69億立方,原油7.25億噸,糧食6475萬噸,發電設備2398萬千瓦。
再比如從1952年到1988年,遼寧省淨調出生鐵6113萬噸,調出銅、鋁、鋅等有色金屬383萬噸,調出鋼材基金949萬噸,要出石油製品269.9億元,調出純鹼1178萬噸,調出水泥5508萬噸。
第二、財政支持。
在我國剛成立的時候,很多省份的經濟基礎都非常薄弱,很多省份都不能自給自足,這時候東北三省的發展相對比較好一些,財政收入也有一定盈餘,這時候東北三省就需要向國家繳納更多的財政收入,比如從1950~1952年,吉林省的財政總收入為7.54億元,但卻向國家上交了5.69億元,上交比例達到75.5%。另外從1953年到1994年,遼寧省共計上交中央財政3234億元。
第三、國企利潤的貢獻。
東北是國企的只要集中地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都設在東北,而且這些大型企業在中國剛成立的時候貢獻了很多利潤,這些利潤上交到中央之後,中央有更多的錢去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調配支持其他省份的發展。
第四、工業支持
東北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地區之一,我國很多重工業都布局在東北,比如我國第1個汽車企業一汽集團,第1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吉林化學工業公司都是位於東北,這些企業為促進中國工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東北是我國工業發展的搖籃,直到目前為止,東北很多重工業仍然有著起足輕重的地位,比如造船、汽車、工具機等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都是比較大的。
第五、人才支持
雖然最近幾年東北的整體經濟發展並不太樂觀,經濟增速比全國其他省份慢了,但是目前東北的工業基礎仍然是比較雄厚的,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東北也為全國輸送了各種人才,特別是工業方面上的人才。
比如從1963年開始大慶油田向全國各油田陸續輸送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達到8.6萬人,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比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吉林的化學公司為全國化學領域培養和輸送了5.63萬名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
再比如從一汽成立到1985年,它累計向全國各地輸送了1.8萬名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
類似這種由大型企業向全國各地輸送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東北是非常普遍的,在我國工業化發展過程當中,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的幹部人員和技術人員是非常多的,這種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任何時候大家都不能小看東北三省,在中國發展最困難的時候是東北在支持著全國的發展,雖然現在東北的經濟發展不太樂觀,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東北曾經為中國作出的貢獻,以及現在正在為中國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