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麗影》這部影片是好萊塢商業片的典型,充斥著空洞的劇情、商業化內容還有火爆槍戰,而這部電影,是在柬埔寨拍攝的。在這裡,安吉麗娜·朱莉第一次認識到何為真正的苦難。戰爭導致的貧窮、匱乏、地雷地上四處殘留的斷臂、大屠殺帶來的生離死別,讓她陷入對時代問題、對生命問題的終極思考。這樣的處境裡,容不下神經質般無病呻吟的空間。
朱莉深受環境的觸動,生活中的轉機來源於這部影片,她想為這些苦難中的人做些什麼。回到美國後,她聯繫聯合國,如願成了聯合國難民親善大使,2002年,她參加聯合國的一次任務時,再次來到柬埔寨,並在那時產生了在柬埔寨領養一個孤兒的念頭,並受到當時身為柬埔寨非政府組織義工梁昂的鼓勵。梁昂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梁昂回憶錄》的作者,後來也成為朱莉最親密的密友之一。
朱莉回國後很快就啟動了收養程序,並在幾個月後來到了一家孤兒院。一開始,她怎麼也不能找到和她有connection的嬰兒,直到她看見最後一個男嬰,馬多克斯。他們彼此相望,就在那一片靜默中,朱莉瞬間淚流滿面。根據維基百科英文版上的描述,是從領養馬多克斯開始,朱莉稱自己第一次產生了人生的責任感、穩定感,這真正給予了她解救——她從此不再自我放縱與崩潰。
那一年,朱莉27歲。
朱莉在母性之愛、以及自己生命力的付出中,重建了自己,拯救了自己,儘管她仍然不時要與抑鬱症、厭食症、癌症的風險等相抗爭。收養孤兒,對她不僅僅是一種單向付出的慈善行為,更是她自我治療、自我救贖的「藥引」。在給的同時,收穫了得。可以看見,朱莉與馬多克斯之間非一般的生命連結與情感關係。也所以,當皮特粗暴地對待馬多克斯時,會產生那麼強的作用力,讓朱莉決定要放棄皮特和這段婚姻。
收養馬多克斯之後,朱莉又收養了第二個孩子,來自衣索比亞的扎哈拉。
在朱莉提出離婚後的九個月裡,她獨自一個人照料六個孩子,住在租來的房子裡,日日做早餐、鏟狗屎、給孩子讀睡前故事。她表現出強大的母性與能量,「我們都在努力地治癒我們的家庭。」她稱那段時間非常艱難,她甚至患上了高血壓和貝爾斯綜合症——半邊臉面癱了。如今,通過針灸治療,她已痊癒。而這段時間以來,她發現自己的皮膚正越來越幹,白頭髮也多了很多。
提出離婚之後,朱莉一直努力地想要重建孩子們的生活秩序,給予他們穩定的安全感,她為此新在洛杉磯買了一棟豪宅,有草坪,有噴泉,有六間臥室,十個衛生間。當時他們才剛搬進去幾天,朱莉努力地要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堅強,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穩定感,因為她不想讓孩子們為她感到擔心,一如她從小擔心她母親那樣。
對於朱莉而言,她的生活已經被填的滿滿當當,演戲、拍戲、人道主義工作、撫養六個孩子、還要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客座講師。她的生活現在越來越繁忙、複雜,因為這些責任現在是她一人來承擔。實際上每天都有各種混亂環繞著她,影片上映、預約醫生、打包拆包、安排進餐時間……
這期間,朱莉完成了自己的導演新作,這部名為《他們先殺死我的父親》(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的影片改編自柬埔寨裔女作家梁昂(Loung Ung)的同名回憶錄。這部影片完全在柬埔寨拍攝,用高棉語來敘述。一些看過影片的柬埔寨人表示,這是有關這段歷史最具啟示性的藝術作品之一。儘管很多柬埔寨人至今都不願意談及這段歷史,但他們把這部影片看作是一份禮物。朱莉本人也對柬埔寨有著特殊的情感,這是她家庭的起點,在這裡她完成了人生轉變,成為了現在的朱莉。
安吉麗娜·朱莉的自我重建之路,始於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