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廣西是眾多奇景的集大成之地,這裡擁有美如水墨畫的喀斯特地貌、連綿不絕的十萬大山,還有數之不盡的山洞。
旅行來到百色市德保縣山區,發現這裡有個神秘的巖洞景區,入口前綠意蔥蘢,入口開闊,走一小段路更是豁然開朗。據當地人講,這個巖洞不定期有不明飛行物出入,給當地人和遊客提供了有趣談資。
這個山洞叫吉星巖,在廣西眾多巖洞景區裡屬於後起之秀,知名度很低,很多遊客並不知道。
吉星巖距離德保縣城大約十三公裡,偶爾會有旅遊團和自駕遊客前來,但更多時間相對幽靜。
巖洞前有兩棵千年古樹,一棵是七葉樹,一棵是桑樹王,他們歷經風霜,守護著一方大地。
吉星巖和其他溶洞一樣,洞內布滿各種石筍、石柱、石幔等奇觀,而層層疊疊的鈣化地貌在其他溶洞裡相對少見。在這個洞廳,但見流水從鈣華池頂部緩緩往下流,每一層都積水成鏡,像極高山梯田,同時又有幾分四川黃龍景區的風貌,同行有位朋友說土耳其棉花堡也有類似景色。
這個鈣華池由鈣華堆積形成。什麼叫鈣華呢?它是含碳酸氫鈣的地熱水因二氧化碳逸出形成的碳酸鈣化學沉澱物。
作為大型溶洞,吉星巖景區一共貫穿了五座大山,在裡面遊覽,實際上相當於在山體內部穿行。簡單來說,這些在外面看起來巍峻峭的大山其實是中空的,這是喀斯特地貌的特性,類似的溶洞在雲貴、廣西、粵北、湘西、重慶一帶多不勝數,只是各個溶洞的形成條件和形式雖然相似,但細節處差別很大。
吉星巖洞內景物奇形怪狀,很多景觀水陸相依,沿著旅遊小徑前行,一幕幕奇景在眼前出現,這些景觀神似各種動植物、自然景觀和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或場景。由於景物千姿百態,引人聯想,好事者為吉星巖冠上「天上迷宮」的外號。
吉星巖溶洞共有四層,每層的寬度在5-40米之間,連接各個洞廳的通道相對狹窄,洞廳則較開闊。
因應不同的景物風格,這些洞廳擁有不同的主題名字,包括吉星迎賓、詩畫田園、雲山鑑水等,水中有景、景中有水是溶洞內的最大特色,造型奇特的鐘乳石倒映在水面上,呈現出倒影效果,看起來特別夢幻。
據嚮導講,洞裡共有各類自然景觀1000多處,就像一座體形龐大的「石景博物館」,有「亞洲第一洞」之稱。
溶洞內四季恆溫,人體感覺冬暖夏涼,與洞外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