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茶路起點——巖骨花香武夷山

2020-09-11 山晚重走晉商萬裡路

一簾青山,一剪修竹,再加幾許茶香,便是武夷山明淨的早晨了。

早上淅淅瀝瀝的小雨,已下到人犯難,到上午9點,小雨索性變成了瓢潑大雨。五年的準備,1800多個日夜的奔忙,若是雨勢不減,我們的心血該有多少是付諸東流?

然而,神奇的武夷山,給了我最大的恩賜:10點的出發儀式時間剛到,剛剛還是瓢潑的大雨,忽然嘎然而止。而且短短幾分鐘,天空已是一片晴朗。

半空中、山腰上飄逸的霧帶,宛若我剛剛的心境。而重走晉商萬裡茶路的出發儀式,便在我還沒有回味過來的激動中,鳴響了「起跑的哨聲」。

武夷山一巖一茶,因茶與世界結緣。這兒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的交界處,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等等,加上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的桂冠,武夷山的每一個招牌都足以響亮。而武夷巖茶的盛名,伴隨著晉商萬裡茶路,更是早已名揚海內外。

300多年前,晉商來到武夷山時,最初以買茶、販茶為主。隨著生意的擴大,隨著交往的深入,晉商先賢們,越來越意識到從源頭把關的重要和經濟。今天,面對走進下梅村的記者們,鄒家後人鄒應文等介紹,當年,他們的祖先和山西榆次的常家,通過一次次的生意往來,積累下了深厚的友誼。祁縣的渠家、介休的冀家、榆次的常家等,誠實厚道的晉商來到這兒,往往一戶就要拿出幾萬甚至最多三十多萬的白銀,用來置辦茶葉。

《武夷茶經》記載,為了經商的方便,山西常氏還專門在下梅村設號「景隆」,常年做起了輻射中蒙俄三國的茶葉生意。而且,康熙年間起,常家開始到這兒,只是買茶;進而「買山」——買茶山,一買就是四處。專家的研究和下梅鄒家的發掘下,大家發現了常氏大徳常當年的多處老茶園。為此,山西、福建兩地的晉商後裔和茶商後裔們一起,在白巖崗、後山巖專門豎起了武夷名茶的基地牌子。

茶若沒了文化,如同人類沒有靈魂。

武夷山市邊的一處茶廠內,老闆講起有機茶葉來,讓我這個茶外行咋舌。種田的農民都知道,為了莊稼長得好,他們必須一遍遍地鋤草、加肥。但茶葉卻不同——人們在飲用茶品時,都會發現,好多品種的茶葉,各有各的味道,有的清香如鮮果,有的濃鬱如花香。而這些豐富的茶香,大多是日常與花、與草共生而慢慢薰陶出來的味道。

茶葉如莊稼,也懼怕害蟲。聰明的茶農們,便為了讓蟲子離茶葉遠點兒,專門一次將雜草齊著地面割去。這樣,當草的嫩葉長出時,害蟲們便紛紛被草的「粉嫩」吸引,不再去糟蹋暴露在陽光和雨露下的茶葉。這種管理種植方法,叫做分散蟲口法。

各種花香,青草味,一天天、一次次地與茶葉混生,漸漸地茶葉便有了各種各樣的自然花草味。這些,加上自然界雨水的滋潤,天長日久融在一起,有了武夷山巖茶特有的巖骨花香。

與各種奇花異草在一起久了,武夷山36峰72洞99巖的茶葉,便各自有了各自的味道。蘭花香、桂花味、梔子花的濃鬱。也是因此,早在北宋,皇帝宋徽宗便捻茶凝花,用花、茶碾成粉末,和了濃墨寫詩、作畫。

晉商來到武夷山販茶,有多細緻?山西祁縣晉商研究所所長田建介紹,他的手中,有一本珍貴的明清晉商販茶時的手抄本《行商紀略》。書中,山西商人來採購茶葉的時候,不僅注意天氣、地點、線路等,還有詳盡的那個地方陽光充足,那個地方水霧充沛等的記錄。這,也是當年祁縣商人武夷山辦茶的嚴格規例。

為了更深更準地深入研究晉商與茶商,山西與福建的淵源和今昔,山西、福建的專家們聚在一起,一一就《行商紀略》提及的地名等,進行核對。九九溪、武夷宮、鐵板巖……地域、路線、運輸方式、質量等級等,聽著專家的敘述,慢慢地走進武夷山一處處茶山,我們仿佛才讀懂當年晉商何以富可敵國的真諦。

昔日萬裡茶路,今天「中通」「順豐」。當年的晉商選購茶品後,通過水路、陸路一路北上,將茶葉販賣往蒙古、俄羅斯。而今天,福建、武夷山的茶商待客商買好茶葉,則再不需要他們攜帶運送,而是通過中通、順豐等,直接將貨物送到了客戶的家門口。

煮茗對清話,弄琴好知音。起筆萬裡茶道,落筆萬裡茶道。走在武夷山中,品味山中日月,南國的秀美和北方的雄偉,漸漸在萬裡茶路的分合中,凝練為厚重的文化之魂。(山西晚報 任俊兵)

相關焦點

  •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解說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能領略秀美的山山水水,還能靜下心來品上一泡上好的武夷巖茶。當然來到武夷山,有個地方不得不去,那便是萬裡茶道的起點—武夷山下梅村,11月12日,中新社記者一行來到下梅,感受這裡的明清古民居風情,聆聽茶商的往事。  走進武夷山下梅:萬裡茶路開始的地方  解說在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福建武夷山,不僅能領略秀美的山山水水,還能靜下心來品上一泡上好的武夷巖茶。
  •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出爐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  搜狐娛樂訊 茶如人生,苦澀中帶有幾許甘甜,最後又復平淡,茶味如此,人生亦如此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武夷影業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先生在武夷山星村鎮黃村萬畝茶山尋茶後,走訪多家著名茶企,拜訪茶人,品茶之間即興創作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體會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茶中禪意,感悟茶味人生。
  • 絲綢之路大家都熟悉,萬裡茶路你知道嗎?一起去萬裡茶路的起點武夷山尋找答案!
    乘過竹排泛舟,領略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後,這一次,《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組將帶領大家探訪武夷山的兩個村落:下梅村和桐木村。在這裡,我們將尋訪萬裡茶路的起點,感受百年前的繁盛景象,探尋武夷紅茶的獨特魅力。,紅茶的英文為啥是black tea(黑色的茶)?
  • 武夷山下的千年古村,晉商萬裡茶路起點,一個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
    而在武夷山下,就有這樣一座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千年古村。就是這麼一個小村莊,卻是晉商萬裡茶路的起點,曾經一度是武夷山的茶市,是武夷巖茶裝船北運的重要碼頭,許多商人不遠萬裡來這裡賣茶,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重走萬裡茶路 揭秘 武夷山下梅古村為何成為晉商辦茶首選地?
    來源:山西晚報 文博山西 ▲晉商萬裡茶路起點:武夷山下梅古村 牛力 繪製萬裡茶道主路13000餘公裡,就是經過他的實地考察得出來的,使這條晉商靠腳走出來的茶路,成為名副其實的「萬裡茶道」。  2006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豎立在下梅古村的「晉商萬裡茶路起點」石碑,就是他參與策劃的,為的是讓後人永遠銘記這段亙古未見的歷史。
  • 出發,重走萬裡茶路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王利軍) 9月11日上午,在風景如畫的武夷山下,「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出徵發車儀式在晉商萬裡茶路起點下梅村隆重舉行。以全方位、多維度、新高度、新視角,記錄萬裡茶路上的晉中印記和晉商故事,從而更深層次的挖掘文化旅遊資源與商業密碼,助力晉中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子。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作為萬裡茶路起點城市的武夷山,與山西晉中情誼深厚,源遠流長,今日我們再次相聚武夷山,共同探索、發現、整合茶路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打響『萬裡茶道』品牌最強音。開啟從歷史到現實,從區域性到國際性的品牌發展新機遇。」
  • 橫跨三國38城,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昨在武夷山出徵
    楚天都市報9月12日訊(記者劉毅)11日上午,秋雨淅瀝,在風景如畫的武夷山下,在晉商萬裡茶路起點下梅村,「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出徵發車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發車儀式當天,來自晉中各縣(區、市)委宣傳部、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晉中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南平市委宣傳部、武夷山市委宣傳部、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等代表,晉商代表、萬裡茶路常家後裔、渠家後裔、鄒家後裔、吳家後裔代表,以及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福建當地數十家媒體、萬裡茶道沿線重點城市10餘家媒體等嘉賓出席。
  • 晉閩情深 山西福建攜手萬裡茶路
    300年前,晉商祁縣喬家大院掌柜喬治庸來到武夷山時,他也許不會想到,在他及其後幾代人的努力下,萬裡茶路成了今日橫貫歐亞的商業大動脈。作為晉商萬裡茶路南方水路的起點,梅溪從下梅村起曲折蜿蜒至武夷山下。當年,晉商們就是從此地僱傭腳夫,用雞公車沿武夷山一直將茶貨運到江西鉛山縣的河口鎮,然後再裝運到大船。過九江,到漢口,直至河南社旗,然後經山西、內蒙,萬裡茶路從此有了晉閩情深的一個個故事。
  • 「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在武夷山啟動
    9月12日,「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舉行。  本次活動旨在加深晉閩兩地經貿合作,推動晉中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晉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美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曉峰出席儀式。萬裡茶路沿線媒體代表、中央駐閩媒體、福建省當地媒體,晉商茶商後裔,文化旅遊相關企業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 朱熹與江贄講學的古村,晉商萬裡茶道的起點,武夷山麓下梅村
    到武夷山旅行,我們除了去著名的天遊峰、九曲溪、大紅袍、虎嘯巖等核心景區之外,渝帆建議大家一定要來離武夷山只有六七公裡的下梅村看看,為什麼呢?理由有三,首先,它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其次,它是著名理學家朱熹與江贄都普講過學的地方;此外,它是晉商萬裡茶道的起點,憑此三個理由,下梅村就值得你來看看。
  • 「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武夷山舉辦
    大武夷新聞網訊12日,「愛上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文旅推介暨招商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武夷山舉辦兩地因商而名、因茶而興,成為萬裡茶道上茶葉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和突出節點城市,情誼深厚、源遠流長,聯誼、合作意義重大。舉辦此次活動,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晉中和武夷山文化旅遊資源整合,打造萬裡茶道跨境旅遊黃金帶,搭建兩地旅遊聯盟,共同推動兩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福建武夷山腳下的古村落,是萬裡茶道的起點,央視拍攝過遊客很少
    在村子裡漫步,大家會發現村子裡面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古舊的牆上繪製了一幅萬裡茶道的路線圖,而下梅村,就是萬裡茶道的起點,萬裡茶道從下梅村開始,經過漫長的旅途,最後抵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下梅村距離武夷山市區只有六公裡的距離,喜歡喝茶的人都喜歡武夷山的
  • 京臺兩地臺胞武夷山研習茶文化 訪萬裡茶道起點下梅村(圖)
    ,並在臺灣發揚光大,兩岸業者制茶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要多交流,互相切磋,共同弘揚中國的茶文化。」臺灣南投縣仁愛鄉農會顧問陳義豐在武夷山如是說。13日上午,京臺兩地臺胞搭乘高鐵來到武夷山開啟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參觀香江名苑了解武夷山大紅袍的歷史文化和生產工藝,研習茶文化並體驗制茶流程。
  • 牛欄坑、巖骨花香漫遊道廣告牌全線拆除,武夷山景區環境整治在行動!
    日前,景區旅遊管理服務中心聯合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武夷山市武夷街道等有關單位,開展聯合行動,對武夷山風景區範圍內「五花八門」的茶企業宣傳廣告牌予以整治拆除。說茶全程隨行拍攝報導。△武夷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文謙帶隊對整治拆除工作進行督察上午8點半,整治拆除組到達武夷山風景區,按照預定規劃分成4組,分別前往牛欄坑和巖骨花香漫遊道不同路段進行廣告牌拆除工作。
  • 從武夷山到聖彼得堡「萬裡茶路」採訪活動出徵
    9月11日,「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舉行發車儀式。張麗君 攝中新網福建武夷山9月13日電 (記者張麗君)12日上午,「足斤足兩——起運碼頭——吉時已到,響鼓喧聲——」,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景隆號碼頭,晉商常家後裔與武夷山茶商鄒家後裔採集茶葉後,一幕再現當年晉商先祖們踏上萬裡茶路徵程的「走茶」場景震撼著在場每一位嘉賓。在「萬裡茶路」起點武夷山下梅村,「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出徵。
  • 「媒體看武夷」新福建:走進「萬裡茶道」起點武夷山——為何武夷...
    19日,新福建、東南網、福建僑務等刊登《走進「萬裡茶道」起點武夷山——為何武夷自古出好茶?》>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組委會調研組一行調研武夷山武夷山市除了是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外,它還是「萬裡茶道」的起點城市。
  • 據說,武夷山大紅袍是「後浪」們的標配,你怎麼看
    明代罷造龍團,改蒸青團茶為炒青散茶,隨後又改制三紅七綠的烏龍茶,即現在所稱之巖茶。因而,武夷巖茶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十七世紀遠銷西歐,蜚聲四海。 因此,溫和的紅茶不會刺激胃腸,同時它保留了綠茶的香氣,香氣悠揚,味道綿長,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巖骨花香的巖韻,是五顏茶的最重要的品質特徵。 武夷巖茶與理學、佛教、道教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重走萬裡茶路發車儀式直播獲300萬次播放量
    山西晚報訊(記者 田曉瑛)「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直播鏡頭前的網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風景奇秀甲東南』美譽的武夷山,馬上要進行的是『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的發車儀式。」9月11日10時,山西晚報官方視頻「山河視頻」一直播,對發車儀式進行了全程直播。
  • 親子遊 | 重走萬裡茶路,領略不一樣的武夷山水
    第一天08:30-12:30   集合出發(乘坐大巴,避免途中轉車)12:30-14:00   武夷山本土特色菜14:00-14:30   入住酒店,午休14:30-15:30   親子徒步,巖骨花香漫遊道15:30-17:00   遊覽大紅袍景區,品嘗大紅袍茶葉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