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大王山湘江歡樂城歡樂雪域、歡樂水寨於7月11日正式開園,這裡將成為長沙又一處網紅打卡的歡樂勝地,或許人們將於今日起忘卻那個曾經滿目瘡痍的採礦場地,歷經60年的滄桑巨變,今天終於成就了這個由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設計總包,被Discovery稱為全球最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之一,此時讓我們共同回顧這座百米深坑的前世今生。
桐溪路方向-瀟湘大道方向鳥瞰實景
歡樂雪域
歡樂水寨
「瘡疤」的轉型與蛻變
基地舊址是原坪塘鎮湖南省新生水泥廠,成立於1958年。坪塘是一個工業重鎮,因其地下蘊藏了豐富的石灰石、矽砂等資源,近半個世紀以來,此區域近百家重工業企業曾為坪塘鎮民生發展貢獻過巨大貢獻,曾解決數以萬計的民生就業。但數十年的高能耗、高開採、高汙染也嚴重破壞了該區域的生態和居住環境,「山朦朧,水朦朧、空氣更朦朧」是水泥廠區域居住環境的真實寫照。
2009年開始,伴隨「產業退出,淘汰落後產能企業」的發展轉型,新生水泥廠正式結束了其歷史使命,於距長沙市區僅10公裡之遙的坪塘鎮,永久地留下了一塊長約400米,寬約300米,深約100米,滿目瘡痍、千溝萬壑、雜草叢生的地表「瘡疤」。撫今追昔,這些曾經有著功天偉績的礦坑再也無法繼續提供資源效益,它因廢棄而失寵,淪落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2013年,基於項目功能和投資造價發生重大調整,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在奧地利藍天組設計事務所的概念基礎上,從建築方案開始,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原創設計,並提供設計總包管理服務。設計師巧妙利用城市化過程的「傷疤」,將其蛻變為新的城市地標。歷時7年,終將廢棄礦坑這一工業遺址轉化為活力四射的體驗式「兩型」主題樂園,實現了世界首個礦坑遺址重生為主題樂園的大膽構想和嘗試。
2015-2020年實景照片
文娛功能煥新生
項目包含歡樂雪域及歡樂水寨兩大樂園,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其中歡樂雪域冷區面積3萬平方米,包含滑雪與嬉雪兩大功能;歡樂水寨佔地面積近8萬平方米,與其南側朗豪度假酒店形成流線聯動,功能互補的空間關係。廢棄的百米深坑將通過功能植入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作為世界首個將兩種極地性氣候活動於一身的「冰」「火」主題兩型樂園,室內歡樂雪域和室外歡樂水寨同以水為主題,以水的不同形態「冰、雪、浪」充分演繹水的無限魅力,成為湘江這一東方萊茵河岸上的靚麗明珠。
鳥瞰效果圖
歡樂雪域及歡樂水寨活動意向
「冰」「火」主題在不同空間及礦坑各標高層面的有機轉換,為設計創造嶄新機遇。從-5℃的歡樂雪域「穿越」到室外溫度達到30℃的歡樂水寨,三十多度的溫差為遊客打造出「冰火兩重天」的酷炫體驗。
建築消隱融自然
設計將滑雪建築置於北側坑口,採用完全消隱的地景式體量處理手法,將主體建築完全隱藏於礦坑內側,通過消失的建築手法使建築環境化,營構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感受。其餘建築體量或以群落方式分散於坑頂,或隱埋於崖壁內側,化解建築對礦坑自然環境不積極的空間壓迫。
總平面圖
建築與礦坑關係建構
效果圖
建築與礦坑剖立面
集約設計降能耗
考慮熱輻射及散熱面積對滑雪建築的不利影響,設計選擇表面積及體型係數相對集約的橢圓形作為滑雪建築形體。此外設計團隊嘗試將水樂園垂直疊加於室內滑雪場屋頂之上,令滑雪場屋頂大面積覆蓋在水體、綠化之中,既讓遊客盡情領略礦坑的風光,又使其增加一道天然的隔熱屏障,為室內滑雪場減少能量消耗提供因勢利導的有利條件,極大降低雪樂園日後的運營及維護成本。
滑雪場形體及雪水疊加空間關係分析
垂直疊加剖面示意
桐溪路方向整體人視實景
異域雪場新體驗
室內滑雪場以阿爾卑斯為主題打造帶有異域風情,主題鮮明的運動及休閒場所。設計利用礦坑的地勢關係組織由上而下的獨特流線體驗:遊客自0m標高門廳進入,至-12米標高檢票、更衣,乘扶梯至-20米達雪場冷區入口,經長120米、寬45米、平均坡度為8°的初級滑道,抵達-36米娛雪區。入口區上層村落遊客廣場,限制空間尺度及空間高度,通過欲揚故抑的空間手法,為遊客提供極具變化的空間效果。
上層村落遊客廣場
歡樂雪域實景照片
歡樂雪域實景照片
下層村落及雪堡
歡樂雪域體驗流線
瑪雅水園歡樂多
室外嬉水中心以探索瑪雅文明為主題,設計結合FORREC的原創理念,通過礦坑立體標高,分別組織屋頂水樂園、上區水樂園、下區水樂園三種標高層面的空間關係,並對應兒童遊樂區、青少年嬉水區及家庭遊樂三大功能板塊,結合自然礦坑地貌打造立體的空間體驗。
歡樂水寨內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滑道、水池、道路、綠化等均依地形、地勢而建,充分利用天然礦坑因地制宜形成的40m落差,屋頂水樂園在嬉戲遊樂的同時欣賞礦坑壯美的風景,坑頂造浪池將工業遺址淹沒在歡樂的海洋之中,坑底多種遊樂項目依崖壁順勢而下,在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中體驗極限運動帶來的刺激與挑戰,崖壁邊坡處設置360°環景觀餐廳,在這裡瑪雅文明與自然生態交替流淌於礦坑及水體之間,古樸神秘的異域風情令人流連忘返。
歡樂水寨鳥瞰實景
瑪雅主題與遊樂設施實景
順勢而下的遊樂設施
360°環景觀崖壁餐廳
表皮銜接歷史與未來
滑雪場主體建築採用雙層建築幕牆,內層幕牆更貼近崖壁自然色彩並附以粗放的質感肌理,象徵礦坑半個世紀的工業開採歷史,表達對逝去的場地記憶的尊重與延續;外層開放式幕牆,採用數位化時代印記鮮明的建築語彙,與內層幕牆形成既呼應又對比的微妙關係,象徵一段工業文明記憶結束後建築與環境將開啟新的歷史使命。
主體建築雙層表皮解構
雙層幕牆完成實景
具有包容性的建築表皮語彙
崖壁修復重生態
坑底淤泥進行無害化及固化處理,崖壁周邊狀態良好的自然滲水點被完整保留下來,結合滲水點設置集水裝置,自然收集的滲水經處理達標後用於坑底補水、工藝補水及冷卻塔補水等使用。崖壁植被修復採用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客土植生工藝等培育出以自然修復為理念,可進行粗放管理的生態網絡。
修復後的礦坑及水體
修復後的崖壁植被
修復後的礦坑及建築全貌
巧妙消防顯技藝
解決這一類似山地,半地下性質的建築消防設計是項目總體推進的關鍵,設計通過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申請,大膽利用現有崖壁及場地標高關係,在受場地限制無法設置消防環路的前提下,以不同標高組織消防救援,分置救援與遊客疏散路線,結合礦坑地形地貌巧妙設置的總體消防救援系統成為場地內獨特的風景。
結合礦坑地貌的消防系統實景
長沙大王山礦坑歷經半世紀的工業開採,為城市和區域發展貢獻了資源和財富,四年的瘡疤殘骸既喚起人們對礦坑的歷史記憶也對礦坑的未來充滿期待,七年的轉型蛻變令礦坑在期許中重生,滿載活力與歡樂的礦坑將在此時開啟嶄新的歷史使命,百米深坑的下一世奇蹟,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更需要我們共同見證!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礦坑生態修複利用工程冰雪世界及水世界項目
建設單位:湖南湘江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主體設計單位: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設計總包管理單位: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建設地點:長沙市大王山旅遊度假區
設計/建成:2013年/2020年
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團隊
(主體設計/設計總包管理)
指導總師:沈迪、汪大綏
技術指導:周健、陸燕、王丹薌、李元佩
項目總監:王亞峰、王慧
設計總負責人:司耘、汪濤
項目經理:王亞峰、方超
建築設計:高芳、林凌、劉文標、雷敏、嚴婧文、樓瑛浩、楊涵
結構設計:張耀康、許靜、顧樂明、周慧、陸屹、多建祥、王鑫、劉小穎
機電經理:王斌
給排水設計:譚奕、張亮、滕犇、夏伊君
暖動設計:吳玲紅、賈琳、華煒
電氣設計:王斌、邱奕侃、郭安、陳昊、張豔梅、張奐之
BIM設計:鄒為、張曉菲、王凱、王承、施晨歡、蔣琴華、莊凱、賈志強
綠色設計:張伯倫、陳珏、邊秋娟
專項設計中華建集團承擔部分
水樂園室內裝飾:華建集團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 室內所
冰雪世界後勤區內裝:華建集團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 室內所
水樂園景觀:華建集團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 景觀所
水樂園景觀照明:華建集團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 照明所
聲學顧問:華建集團華東都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聲學所
項目概算:華建集團申元工程投資諮詢公司
本文資料來源:華建集團Arc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