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一直不乏關於房價的討論,在高房價的背景下,國人買房都背負了高額的債務。即便如此老百姓有了錢之後第一件事還是買房,這一點還是令人有些不理解的。既然明知道國內房價已經處於高位了,為什麼大家還是願意將錢用來買房呢?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急著買房的自然是擔心以後房價會繼續上漲,等到那時候可能買房就更不容易了。
加上「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從中作祟,老百姓有錢就買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達成了共識。根據數據顯示國內已有96%的城鎮家庭至少擁有一套住房,這一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65%的住房自有率。這一數據也令很多人感到驚訝,「最窮」的城鎮家庭都達到9成擁有住房了,全國戶均擁有1.5套。既然如此為什麼市場還是有那麼多人無房呢?
相信這一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能猜到。之所以90%以上的城鎮家庭都有房了,市場卻依舊不缺買房的人,自然是因為這一數據是「被平均」的狀態。可以說市場大部分房子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裡,這樣一來自然也導致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出現。一旦房子供不應求,房價自然就會出現上漲的局面。
簡單點來說就是房子總量已經過剩了,買不到房並非剛需的問題,而是需要在住房分配上「下功夫」。讓手裡有著多套房產的人,將房子「吐出來」市場才能分配更加均衡。如果房子一直被炒房客囤在手裡,即便蓋再多的房子,還是不夠住。因為房子的金融屬性早就超過了居住屬性,炒房客低價囤房,然後高價賣出,以此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為了打擊炒房這一現象,樓市才不斷進行調控。為的就是儘快讓房子回歸到居住屬性,將分配問題解決,老百姓也就不用擔心買房的問題了。對於國內房價有專家指出,國內已經面臨「樓市泡沫」的難題了。至於會不會上演日本房地產「泡沫」的情況,這些現象已經給出了「答案」。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就成為了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時候人均GDP就是美國的1.5倍之高了。當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有多火熱就不用多說了,資本也十分看好日本的房地產市場,於是將錢都投入了樓市。那時候日本幾乎已經沒什麼人願意從事實體經濟了,包括不少巨頭企業都開始涉及房地產市場。
面對這一情況日本政府主動「戳破」泡沫,正是因為如此,日本也經歷了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期」。一時之間投資者都開始拋售股票和房產,造成了日本房地產的「崩盤」。從中國房地產的形勢來看,和日本當時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日本那時候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8%之高了,國內房價雖然也出現過大漲的情況,不過都是在一線二線等熱點城市。這些城市有著人口作為支撐,房價會出現上漲的情況也並不稀奇。
而且就拿日本當時房地產「崩盤」來說,也並不會出現「房子隨便買」的情況。因為低收入人群並不會因為房價的降低,提高生活水平。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本身就沒有買房的打算,因此房價是漲是跌對於他們的影響並不大。不過房價下跌的話會帶來一些行業陷入「不景氣」的局面。那些買不起房的人,也是最容易面臨失業的人群。
所以說盲目盼望房價下跌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房地產市值縮水太過嚴重的話,短期內會造成物價迅速上漲的情況。一旦物價上漲,最終「吃虧」的還是廣大老百姓。正是因為如此,樓市才不斷進行調控,就是為了讓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的發展。只有房地產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狀態,房地產才不至於出現「泡沫」。
而房地產泡沫這一詞彙在國內喊了這麼多年,就是一直「破不了」自然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房地產泡沫屬於正常的市場現象。只要這個泡沫是合理的,泡沫就不會被擠破。樓市調控也就是為了讓房地產泡沫處於合理的水平,而國內又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城鎮家庭的大部分資產都用來買房了。
在這一背景之下,房地產也具備了投資和居住雙重屬性,對於大部分城市居民來說,手中都是有著一定資產的。怎樣實現資產的保值,選擇購買那些有升值能力的房產,自然是最佳選擇。而國家也在不斷積累市場的經驗,努力制定出一個成熟的市場監管體系。也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長效機制,以此來修復房地產市場因為投機出現的高房價和「高泡沫」的現象。只要有它,房地產「泡沫」就不會破。
也就是說在樓市不斷調控之下,房地產已經逐步進入到一個平穩的發展區間內。往後房價會在合理的區間內進行波動,只要房價能夠穩定發展,炒房客在市場賺不到錢,投機的現象也會大大減少。這對於真正想要買房的老百姓來說,自然是有好處的。通過這些現象就足以證明,國內房地產泡沫是客觀存在的,只要處於合理水平,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至於會不會出現日本房地產「崩盤」的局面,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當時日本房地產的瘋狂程度,與國內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大有不同。就連一些頭部房企現在想獲利都十分困難了,不少房企也開始轉型,炒房客在市場的生存空間就更不用說了。
未來伴隨著市場炒房客不斷套現離場,房價變得越來越平穩,老百姓買房也就不用那麼著急了。現在手頭資金不足的,努力多賺點錢,這樣買房時才能「挑三揀四」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