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說實話,一直都是我很在意的東西,畢竟,一想到自己老了之後,沒有錢花,真的是件很困難也很心痛的事情。
那養老金到底是怎麼算得,滿足什麼條件才能領到養老金呢?養老金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討論。
首先按照目前我國有關政策規定,社保交滿15年之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正式領取退休金。
因此很多人社保交滿15年之後,就比較關心退休之後每個月能夠領到多少退休金。
那等你交滿15年之後,每個月能領到多少,你知道嗎?
養老金其實每個人都不太一樣,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你的繳費基數、個人養老金餘額、繳費年限、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都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的算法是:(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月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帳戶養老金的算法是: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我們一起舉個例子,如果你是某省的一位60歲退休大爺。
當地上年度的平均工資為5000元,你的個人繳納基數為1,繳費15年,那麼你的退休金就是(5000+5000元×1.0)÷2×15×1%,就是750元。
再加上如果你的帳戶儲存額度為10萬元,那麼10萬÷139個月,為719.4元
所以,你當月的養老金收入為750+719.4=1469.4元。
那為什麼都說公務員養老金領得多呢,是普通人的好幾倍,是為什麼呢?
首先,公務員繳納的養老保險基數很高,因為是國家繳納,基數高導致帳戶存款就高,帳戶存款高的話,退休後的個人帳戶養老金也就多。
假如你繳納基數是1,公務員基數是1.2,那他得帳戶就可能比你多出2萬、3萬甚至更多。所以最後領得也多。
按照這個算法,你覺得你自己的養老金能有多少呢?或者來說說你的養老金,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