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2020-12-25 澎湃新聞

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在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延續和實證中,泉州都是一個重要的縮影和代表。

《重返刺桐城》海報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重返刺桐城》分三集,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用一種底層邏輯的主線貫穿起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並以此引發對當下現實的新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全片以神秘的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東方遊記《光明之城》作為引線,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將史料與現實不斷地進行交互式呈現,通過這種方式,來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

《重返刺桐城》海報據了解,為更深入準確地向觀眾傳遞古刺桐各個階段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價值,攝製團隊一方面對泉州相關的文獻資料與考古發現,進行了大量詳實的搜集調研和走訪,另一方面,攝製團隊將視線從泉州向外發散,循著當年航路上重要事件的發生節點,追索實物佐證與當代故事,這其中既有七千年前、先秦時期的閩人追溯,又有從遠東到歐洲腹地的空間跨越。攝製團隊試圖將其構建起一個以泉州為支點的多維認知體系。就該片視角而言,《重返刺桐城》放棄了以往專注證史的傳統方式,以一個新鮮而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古刺桐城的歷史,用一種大歷史觀將古刺桐港置於更廣闊的時空中,將歷史故事的碎片和東西方演變進行了邏輯上的有效串聯和推演,通過設問與意識流的敘事方式來講述中外海上交通歷史的成因與結果。

在紀錄片的形式表達方面,該片採用現在進行時態為主要表達和呈現方式,同時輔以相應的場景化而非劇情化的再現影像,以人類社會學的視角與現代思維進行故事講述,強調時代解讀。無論是對中古時代進出口貿易的行為解析,或者是對官方與民間海上貿易的史料搜集,還是對刺桐港地理位置和多因素的綜合研究,都以一種現在時態的表達加強觀眾的貼近性、理解力和認同感,同時讓歷史和時代的聯繫更為順暢獨特。應該說,本片的表達方式,是一次對歷史類紀錄片進行現實解讀的有益嘗試。

據介紹,為確保紀錄片史實嚴謹準確,觀點創新權威,《重返刺桐城》攝製團隊在深入搜索最新理論文獻後,採訪了多位中國社科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資深權威專家,重新明確了民間海上交往活動在歷史長河中所具備的權威性和重要性,突破傳統認知,並在紀錄片中創新鮮明地提出了這一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明日央視播出,一起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明天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資料圖:泉州雕像 新華社供圖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及中國功夫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
  • 《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於12月17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12月17日首播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12月17日起,歷經近4年精心打磨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7日起央視首播
    17日起,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重返刺桐城》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時長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貫穿起這座文化名城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以此引發觀眾對現實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於12月1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穿越古今刺桐城,傳承中外交流史
    泉州網12月18日訊 (記者陳凌鷺)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於昨晚10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重返刺桐城》裡的石獅元素
    12月17日至19日,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其中,祥芝漁港、石湖港、林鑾渡、六勝塔等石獅元素出現在該紀錄片裡,展現了石獅厚重的海洋文化積澱。
  • 再現刺桐城輝煌 值得泉州人驕傲
    耗時4年精心打磨,備受關注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近日正式亮相央視紀錄片頻道。連續三晚的講述,《重返刺桐城》以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光明之城》為引線,用一個個人物故事,一次次場景還原,一處處遺蹟史料,用古今穿插、交互呈現的敘事方式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日泉州城的歷史進程,展現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獨特魅力,贏得了國內眾多媒體和廣大市民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重返刺桐城》 17日晚央視首播 23—25日22:06海峽衛視播出
    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於昨晚10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
  • 《重返刺桐城》17日晚央視首播 23—25日22:06海峽衛視播出
    泉州網12月18日訊 (記者陳凌鷺)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三集共150分鐘的系列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於昨晚10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重返刺桐城》:用當代視角解構千年海港
    「從山海經裡面,閩在海中這四個字,就給福建泉州的地域文化塗上了蔚藍色的符號」,海上絲綢之路上,泉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自2020年12月17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陸續播出,引發廣泛關注。
  • 啟刺桐古港榮光,溯海洋文明跌宕歷史,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今晚...
    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攝製,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美國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於12月17日22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重返刺桐城》:一幅多元共生的歷史場景
    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刺桐港昔日的繁華在三集系列紀錄長片《重返刺桐港》的鏡頭下為我們一一再現。紀錄片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並以神秘的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東方遊記《光明之城》作為引線,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將史料與現實不斷地進行交互式呈現。
  • 老照片:80年代的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魅力刺桐城
    泉州是福建省地級市之一,又稱「刺桐城、鯉鯉城」,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區,北鄰福州,南連廈門,東望臺灣島,下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臺商投資區。泉州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 《重返刺桐城》用當代視角解構千年海港
    「從山海經裡面,閩在海中這四個字,就給福建泉州的地域文化塗上了蔚藍色的符號」,海上絲綢之路上,泉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自2020年12月17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陸續播出,引發廣泛關注。
  • 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9日起在央視播出
    記者8日獲悉,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9日起將在央視國際頻道(CCTV4)連續播出,首播時間為3月9日至13日上午9點,重播時間為當日23:15。2015年4月和7月,該紀錄片攝製團隊特意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分別在泉港、安溪、德化、晉江等地進行拍攝。泉州有哪些風貌和成就入鏡?9日起,觀眾們可以在紀錄片中慢慢數了。
  • Hi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好玩程度不輸廈門!
    昨天,小編已經第一時間帶你去逛了福州館和廈門館,現在帶你去泉州館看一看~(寧夏日報記者 姜盼 實習生 張子涵) 城市名片 泉州,又稱「刺桐城」,位於福建省的南部、晉江的下遊,水陸交通便利,是古代著名的天然港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它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宋元時期著名的國際都市。
  •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繪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地圖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自信與世界胸襟  【記錄中國·溝通世界】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集團)聯合出品的8集大型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11月中旬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並受邀成為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