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發行的《塵埃落定》這部長篇小說,曾在2000年10月11日獲得第五屆矛盾文學獎。這本書的作者阿來,也是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四川藏族人民的統治者之一的麥其土司及其家族的興衰故事,語言極富魅力與張力,充滿靈動的詩意、豐富的聯想,讓人折服,愛不釋手。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敘述。「我」是麥其土司家的二少爺,是人們眼中與現實生活中格格不入的傻子。傻子二少爺傻就傻在每天起床都會問身邊的人兩個極其「簡單」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
大家都笑他是傻子。連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裡都不知道,那真的是傻得到家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世俗人眼睛裡面的傻子,他沒有所謂聰明人的欲望、貪婪、不愛不恨,因此能看到很多事實真相,擁有很多聰明人沒有的超脫和洞察人心及人性的能力。
在文中,我們可以從許多語句、段落、情節中感受到他一點都不傻,是對事物本質或真相看得最清楚的那一個。你會從他所參與的每一件事、所表露的每一個心理活動中,感受到他隱匿在心中的非同一般的智慧。而這種智慧決不是一個傻子所能擁有的。
比如,因為欲望的驅使,讓兄弟之間爭權奪利、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然而,二少爺因為是人們公認的傻子,他不爭不搶,把自己置身事外,因此,對他哥哥的繼位不構成威脅,所以他在看見他哥哥對他展露的笑容時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哥哥因為我是傻子而喜歡我,我也正因為自己是傻子而喜歡我哥哥。」
接著又說:「哥哥用聰明人的憐憫目光看著我。那樣的目光,對我來說,是一劑心靈的毒藥。好在,我的傻能使心靈少受或者不受傷害。一個傻子,往往不愛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事實。這樣一來,容易受傷的心靈也因此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
這是傻子能說出的話嗎?這是傻子能洞察的人性真相嗎?這分明是對人性的拷問,是來自靈魂深海的拷問。所以說,不懂得最簡單的生活常識的傻二少爺,是大智若愚的,因此才能穿越貪婪、愚蠢、欲望和詭計,一語道破人情事故最本質的一面。
又比如,在一次播種時節,一個又一個土司家庭選擇栽種可以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的罌粟,也許他們知道罌粟帶來的後果,但因為利益的驅使讓他們蒙蔽了雙眼與良知。而此時,傻二少爺卻建議家人只種糧食。最終的事實是唯獨他們家得以免受飢餓之苦;並且大批饑民也由此投奔麥其家族,使得他們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模;其他許多家族也聚集到麥其家族這裡,讓整個古老封閉的四川藏族地區第一次出現了商業集鎮。這一播種事件,體現的是傻二少爺非凡的預見性,這是傻子嗎?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小說豐富的思想內涵多是借傻二少爺之口呈現,並不直白,卻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聰明」人:他們有的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有的為了謀取暴利,不惜踐踏法律;有的想聚天下美色財氣為己所用;有的為了口腹之慾,飛禽走獸、蛇蟲鼠蟻皆可成為盤中餐……他們終其所能,享受榮華富貴,成為人上之人,看似聰明,其實是真傻子,因為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最終到頭來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個人的一生短短數十載,於歷史長河而言,猶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過,何必為了蠅頭小利、身外之財打破頭顱去鑽營,阿諛奉承昧良心?何不做個聰明的傻子,摒棄那些貪婪和欲望,在這個紛繁的社會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瀟瀟灑灑走一回?即使到了生命結束,也如塵埃落定般鎮定自若。
「我是誰?」「我在哪裡?」傻二少爺的自問,正好與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如出一轍,讓人思考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振聾發聵、拷問靈魂。由此可見,傻二少爺不是真傻子,而是真智者。
做個像傻二少爺這樣超脫的傻子吧,讓生命回歸純粹!(王智俊)
作者單位:南城縣第一小學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