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漢奇輝「城軌車輛全景彩色圖像智能檢測分析系統」通過評審

2020-12-13 正北方網

2019年8月上海軌道交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國家示範工程項目啟動會在上海軌道交通梅隴基地召開。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司、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處、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並講話,中車四方所與清華大學、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等單位作為項目參與方參加會議並發言,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南京、青島、杭州、蘇州、無錫等地鐵公司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專家參加會議。

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後,「上海軌道交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於2018年5月獲批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示範工程,2019年1月被國家發改委批覆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成為軌道交通行業國家示範工程。

示範項目有哪些技術特點?

軌道交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包括車聯網系統、地鐵軌旁車輛綜合檢測系統、車輛維護軌跡系統三大組塊

以上海地鐵為例,設備在上海地鐵17號線投入使用,「軌道交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同步上線。

軌旁車輛綜合檢測系統基與外線、雷射、線陣相機等裝置實現車底及走行部分的3D彩色成像,利用機器視覺、傳感技術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了列車不停車自動檢測功能。

其中城軌地鐵車輛360°動態圖像檢測系統,是一種自動監控地鐵車輛外觀異常狀態的智能化檢測系統。系統融合了線陣高清彩色成像、深度學習、三維檢測等技術,以不停車檢測的方式實現了日常檢修中對車頂、車側、車底走行部及其他關鍵部件工作狀態的智能檢測與分析預警。達到優化日檢作業流程、提升檢修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保障列車安全行駛的目的。城軌地鐵車輛360°動態圖像檢測系統

專家評定

本次評審會由中國工程院沈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來自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上海、蘇州、重慶地鐵領域、中科院自動化領域的十一位專家應邀參加評審。與會專家對系統給予高度評價,並形成評審結論「項目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建議進一步推廣使用」。(遼寧鼎漢奇輝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趙鑫華]

相關焦點

  • 亞美科技圖像視覺AI檢測車輛碰撞技術喜獲銅獎
    因此專業的檢測系統能幫助人類看到本質,比如G-SENSOR傳感器、AI圖像碰撞檢測系統。  據了解,圖像視覺的AI碰撞檢測系統主要由硬體載體、AI算法以及車載技術三部分構成,是基於智能後視鏡,融合多傳感器(G-SENSOR姿態數據,GPS定位數據,OBD總線數據)、圖像AI算法以及車聯網大數據技術的AI碰撞檢測系統,是一個意外事故預防和檢測駕駛輔助系統,就如同第三隻眼,能檢測到車輛的碰撞情況。  碰撞檢測系統究竟是如何檢測車輛碰撞的呢?
  • 高清智能交通系統展望與應用案例分析
    系統不但具備工控式高清產品,還具備嵌入式高清產品,並且用一個平臺對各種前端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平臺使用websphere做為應用程式伺服器,採用oracle做為資料庫,完全超越公安部對於系統安全性能要求。  第2頁:高清智能交通應用案例分析  1.高清雷達觸發測速抓拍系統。
  • 高清智慧卡口系統解決方案
    全景攝像機720p@30fps的圖像質量可保證對路況全景的高清實時監控,特寫相機1600X1200像素以上的圖像質量可確保對通過車輛的高清晰抓拍。兩者相結合,能滿足對路況信息的高清捕獲,為道路案件的破獲與取證提供有效數據支持。
  • 神州高鐵全路首個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亮相動車組修程修制...
    圖:國鐵集團領導認真了解機器人作業原理  上海虹橋動車所動車組入所在線智能檢測系統是華興致遠獨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由 6臺動車組車底智能巡檢機器人、1套動車組入庫360度動態圖像檢測系統和1套智能檢修數據分析系統組成。
  • RFID車輛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所有合法車輛上安裝電子標籤,構建車牌與標籤ID號碼資料庫,當車輛從監測點經過時,讀寫器從行駛中的車輛的電子標籤中讀取車輛ID號碼,同時攝像機實時拍攝車牌圖像,然後核對檢測到的車輛ID號碼是否與車牌識別軟體識別出車牌號碼一致,從而判別是否為假套牌車。
  • 360度全景智能監控方案解析
    360度全景智能監控方案解析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4 09:48:37 目前,國內外尚未將三維成像技術成熟應用到監控產品上面,功能比較接近的產品是車輛智能全景監控系統
  • 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GA/T497—2009)
    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GA/T497—2009)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安裝和運行條件、標誌、標籤、包裝等。 本標準適用於安裝在公路、城市道路的公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的生產、檢測和驗收。
  • 常德:城區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
    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胡丘陵講話    紅網常德9月22日訊(通訊員 唐芳 劉軍)9月17日,常德市電子政務辦、市交警支隊召開了市「三改四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總體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會    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設計團隊詳細介紹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總體框架,系統組成及應用效能等。
  • 訊飛X光安檢圖像智能識別系統,A.I.+安檢的時代變革者
    針對安檢領域的突出矛盾,科大訊飛為X光安檢圖像的目標檢測專門研發了一款安檢神器——X光安檢圖像智能識別系統,可實時精準識別各類可疑物體,為安檢裝上智慧大腦。系統識別率90%以上,違禁品「一覽無遺」從人工判圖到智能識別,這一飛躍的背後離不開過硬的技術支持。
  • 直擊1024開發者節:秒過安檢 X光安檢圖像智能識別系統
    它可迅速識別各種違禁品,幫助安檢人員智能判圖,讓參會者在高峰期能夠秒過安檢,緩解安檢通道壓力,它就是X光安檢圖像智能識別系統。  據天極網了解,與傳統依賴人工判圖的X光安檢不同,科大訊飛為X光安檢圖像的目標檢測專門研發了一套新型檢測技術。
  • 【視頻】2020年(第四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設備運維大會今日在...
    同時將通過系列研討活動、技術交流、實地走訪合肥軌道1號線珠江路車輛段,從全國實例、數據、技術應用出發,深入探討「軌道交通機電設備智慧運維」、「車輛委外維保模式」、「車輛全壽命運維模式」、「城軌交通運營維護數位化與智能化」、「地鐵車輛架大修智能裝備平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設備智慧運維」,共同推進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快速發展期。
  • 科大訊飛打造訊飛看見——X光安檢安檢圖像識別系統 做A.I.+安檢的...
    傳統X光圖像的判圖一直依賴於人工,質效低、耗時久、工作量大,且無法高效識別X光圖像中的違禁品,漏檢問題時有發生。對此,科大訊飛研發了一款「安檢神器」——訊飛看見X光安檢圖像智能識別系統,它能實時精準識別各類可疑物體,為安檢裝上「永不停機」的智慧大腦。
  • 前方到站「智慧城軌」呼和浩特搭上「城軌雲」號列車
    在筆者看來,儘管呼和浩特在城軌雲的建設上沒有可參照的範本,但其在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正確的做法,既確保了項目的成功實施,又為未來城軌雲的全面普及積累了豐富經驗。事實上,2018年4月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通信與運行控制國家工程實驗室發布的《城軌雲運營生產系統測試報告》白皮書,就是以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設備雲計算測試為基礎。
  • 城市軌道交通的隧道異物侵入檢測與控制方法
    異物侵入事件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這就要求異物侵入檢測系統應具有響應快、準確度高的特點。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究基於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和傳感器融合技術來代替人工對侵入異物進行檢測判斷非常必要。Dhiraj Sinha等利用鋪設於軌道上的加速度計測量鐵路軌道中產生的振動來分析障礙物類型。曲越根據雷射雷達與視頻圖像處理的特點,提出一種非接觸式障礙物的檢測方法。林鵬飛等開發了一種基於雷射掃描的城市軌道線路異物檢測系統,提高了異物檢測的準確率和效率。
  • 中車四方出口巴西裝備南美洲首條機場線城軌車輛下線
    車輛內飾。 姜超 攝中新網青島6月3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出口巴西聖保羅城軌車輛3日下線,該車將裝備南美洲首條機場線--巴西聖保羅13號線。中車四方出口巴西裝備南美洲首條機場線城軌車輛下線。 姜超 攝據悉,巴西聖保羅13號線車輛基於當地需求為巴西「量身定製」,具有安全可靠、適應性強、人性化、載客量大等特點。該車大量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和技術。
  • Facebook AI研究人員通過衛星圖像檢測洪水和火災
    Facebook AI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分析衛星圖像,並確定一個地區在火災和洪水等自然災害後遭受的破壞程度。在自然災害發生後,該方法可以幫助應急人員識別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災難之後依賴於某個區域的靜態圖像進行分析,而不像過去基於人工智慧的分析所關注的那樣,該方法依賴於在自然災害之前和之後拍攝的照片,並將每張照片分解為更小,更多容易消化的照片網格。
  • 上海首條APM軌交線通過試運營專家評審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上海3月24日電(記者有之炘)上海申通地鐵集團23日宣布,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上海首條無人駕駛APM(乘客自動運輸系統)浦江線於近日通過了試運營專家評審,有望3月底試運營,以服務好周邊乘客「最後一公裡」出行。
  • 思圖攜智能面籤、智能圖像系統出鏡 「AI+汽金」備受行業關注
    (左為思圖場景營銷副總裁徐倩,右為靠譜金服創始人CEO匡志成)  峰會同期,思圖場景CEO張璐在會上介紹了「思圖神瞳智能面籤、智能圖像系統」,並對「AI+汽車金融」話題進行了經驗與技術分享。而未來決定汽車金融企業發展的重要一點,就是如何通過AI技術針對用戶體驗做更好的效率提升。  在當今汽車金融領域,業務主要痛點在於前端人員體驗差、後端人員工作量大,導致整個流程辦理效率低下,消費體驗較差。在前端,金融專員在給客戶辦理業務時,不僅要將客戶提供的圖像文件逐頁複印掃描存儲,還要將逐個文件錄入系統,整個過程耗時15到30分鐘,導致客戶也要等待對等的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