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 或為「福船」(圖)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 或為「福船」(圖)
2015-01-06 07:58:28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記者何波攝

「南海一號」考古發掘現場。記者何波攝

  「南海一號」發掘進入第二階段 考古專家揭開神秘古船的「籍貫問題」

  在歷經5年的考古發掘後,「南海一號」被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當初人們關心的眾多話題中,「南海一號」究竟是福船還是廣船一直沒有最後的論斷。隨著考古發掘工作進入第二階段,考古專家初步認為,「南海一號」屬於福船的概率比較大。

  名詞解釋

  廣船產於廣東,其帆面積比船本身更寬,適合遠航。

  福船主要指福建、浙江一帶沿海的尖底海船。

  四大理由證明

  「南海一號」是福船

  理由一:

  造船材質為

  松木和杉木

  造船材質是分析「南海一號」船型的一大要素。國家水下遺產保護中心的考古隊領隊孫鍵表示,目前可以確定,用來建造「南海一號」的木材主要是松木和杉木,而廣船使用的木材則與此不太一樣。

  理由二:

  符合福船

  「短肥」特徵

  在福船和廣船的區別中,船型也是一重要考慮的因素。遠洋的廣船通常船長30多米,寬近10米。而福船則短些,形態上比廣船更「飽滿」。

  根據考古部門公開的信息,「南海一號」最大船長為21.58米,船寬為9.55米。孫鍵認為,從「南海一號」已經發掘的船型分析,「南海一號」屬於「短肥」船型,更符合福船的特徵。

  理由三:

  多重木板結構

  更像宋朝福船

  而在結構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南海一號」露出來的外側船舷顯露出了由多重木板緊密組合而成,像魚鱗一般層層疊合。

  孫鍵認為,目前能看到的還只是「南海一號」的表面,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船舷的多重板搭接。據一位現場考古人員介紹,多重板的船舷結構,確實是宋朝福船的一個特點。

  理由四:

  所載貨物

  沒有「廣貨」

  「南海一號」上的瓷器主要來自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的民窯,包括浙江龍泉、福建德化、福建磁灶、福建閩清窯系等。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成基分析,可以推測船可能是從江浙或者福建出發的。 (記者陶旺波、陳杰)

相關焦點

  •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 或為「福船」(圖)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 或為「福船」(圖) 2015-01-06 07:58:28「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記者何波攝記者何波攝  「南海一號」發掘進入第二階段 考古專家揭開神秘古船的「籍貫問題」  在歷經5年的考古發掘後,「南海一號」被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當初人們關心的眾多話題中,「南海一號」究竟是福船還是廣船一直沒有最後的論斷。隨著考古發掘工作進入第二階段,考古專家初步認為,「南海一號」屬於福船的概率比較大。
  •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 專家揭古船「籍貫問題」
    「南海一號」發掘出大量瓷器。當初人們關心的眾多話題中,「南海一號」究竟是福船還是廣船一直沒有最後的論斷。隨著考古發掘工作進入第二階段,考古專家初步認為,「南海一號」屬於福船的概率比較大。 名詞解釋 廣船產於廣東,其帆面積比船本身更寬,適合遠航。 福船主要指福建、浙江一帶沿海的尖底海船。
  • 「南海一號」為南宋「福船」類古船
    >>連結  整體移入「水晶宮」內考古  據新華社電在水下沉睡八百多年後,滿載船貨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歷經整體打撈和考古發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過1.4萬件套。專家推測它是屬於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類型的古船。
  • 「南海一號」考古新發現 佐證泉州或為始發港
    「南海一號」考古近日有新進展。經過發掘,專家推測「南海一號」是南宋中晚期的福船,從我國東南沿海港口出發,在前往南亞、西亞地區開展貿易的途中沉沒。泉州文博界表示,這些新發現進一步佐證泉州可能是「南海一號」的始發港。
  • 南海一號是我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 發掘文物超200噸
    南宋古沉船「南海I號」的考古發掘一直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它是一把打開宋代船舶製造和民間瓷器燒造秘密的金鑰匙。  目前,專家已經確認南海一號就是中國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而且是專門適合在南海航行的船隻。船上除了船員以外,還有大量跟船壓貨的小商販。但是他們只能和自己的貨物一起,住在空間狹小的貨倉內。
  • 實拍南海1號沉船考古現場,船艙堆滿宋代瓷器,圖7讓專家目瞪口呆
    「南海Ⅰ號」保護髮掘項目負責人透露,預計船內考古發掘工作至少十年時間才能結束,後續還將開展船外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保護和展示等工作。圖為「南海一號」發掘現場,龐大的沉船被整體打撈出水。圖為沉船被整體打撈出水後,工作人員正在船舷處發掘文物。
  •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超6萬件宋代瓷器重見天光
    「南海一號」右側中部船艙位置散落著一摞摞福建德化窯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窯綠釉器。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傳承人陳芳財(中)專程從福建晉江前來考察「南海一號」沉船。     來源:新華網   經過7年的保護挖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艙內超過6萬件南宋瓷器重見天日。這艘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沉船,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
  • 專家破解「南海一號」11大謎團(圖)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南海一號」水下考古親歷者張威則認為,「南海一號」為福船的可能性最大,福船是一種尖底的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   謎團2 「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是哪裡?專家根據最新情況判定,「南海一號」始發港肯定在中國。
  •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超6萬件宋瓷器(圖)
    原標題: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超6萬件宋代瓷器重見天光   在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博物館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傳承人陳芳財(中)專程從福建晉江前來考察「南海一號」沉船。從考古學角度來看,對沉船船體的研究意義甚至大於船上的這些南宋瓷器。   經過7年的保護挖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艙內超過6萬件南宋瓷器重見天日。這艘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沉船,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
  • 分享|經論講堂:帆過浪有痕——「南海一號」考古
    南海一號沉船橫剖面圖南海一號沉船縱剖面圖從事水下考古工作時,會在海面上搭建一個工作平臺,供大家在海上日常生活及工作處理。我們國家沿海多為泥地,對於沉船有利也有弊,好處是泥沙層的堆積會形成天然保護,沉船不容易發現也不會再受到海洋潮汐衝刷。一般我們國家都是半日潮,每天會有兩個高平潮和兩個低平潮(海水的漲潮和退潮),如果沉船暴露在海底的話,會被大量的泥沙反覆衝刷,例如我們在西沙發現的「華光礁沉船」,船隻一直裸露在外,被泥沙海水衝刷,因此打撈出來的瓷器表層釉面多已磨損。南海一號埋藏在海床之下,客觀環境保護了船體。
  • 「南海一號」:多少秘密令人期待
    因此,「南海一號」極有可能是在南中國地區製造的。有專家認為,船隻採用了「水密隔艙」的構造,具有鮮明的廣船特徵,船的式樣跟古籍上記載的「廣船」類似。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南海一號」水下考古親歷者張威則認為,「南海一號」為福船的可能性最大,福船是一種尖底的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 謎團2 「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是哪裡?
  • 南海一號發現上萬枚古銅錢 船主或為奸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傳承人陳芳財(中)專程從福建晉江前來考察「南海一號」沉船。日前,考古部門對南宋沉船「南海一號」的發掘工作取得進展,船艙內超過6萬件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見天光,展現在世人面前。「南海一號」曾被比喻為「海上敦煌」。後來,媒體報導中又出現了「南海一號」可以媲美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的說法。
  • 【「南海I號」考古十年】是我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 發掘文物...
    南宋古沉船「南海I號」的考古發掘一直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它是一把打開宋代船舶製造和民間瓷器燒造秘密的金鑰匙。目前,專家已經確認南海一號就是中國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而且是專門適合在南海航行的船隻。船上除了船員以外,還有大量跟船壓貨的小商販。
  • 南海一號發現上萬枚古銅錢 船主或為奸商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傳承人陳芳財(中)專程從福建晉江前來考察「南海一號」沉船。日前,考古部門對南宋沉船「南海一號」的發掘工作取得進展,船艙內超過6萬件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見天光,展現在世人面前。「南海一號」曾被比喻為「海上敦煌」。後來,媒體報導中又出現了「南海一號」可以媲美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的說法。
  • 考古科普:「南海一號」有多少秘密令人期待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南海一號」水下考古親歷者張威則認為,「南海一號」為福船的可能性最大,福船是一種尖底的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    謎團2 「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是哪裡?    專家根據最新情況判定,「南海一號」始發港肯定在中國。
  • 南海一號沉船發掘後再次浸入水底保護(圖)
    「這要歸功於覆蓋在南海Ι號周邊的淤泥。」魏峻博士說,這些淤泥土質細密,「猶如混凝土,從而為南海Ι號提供了天然的厭氧保護條件。因為,厭氧菌能排斥其他生物的存在,從而有效地防止船體的氧化。」張萬星說,按照「水晶宮」的設計,屆時遊客可以從兩個觀察點觀看到南海Ι號的水下發掘現場,其中最有特色的觀測點在水晶宮的二樓,模仿海洋館的設計,通過東西各長30多米、南北各長20多米亞克力透明膠板,可以清晰觀看整個發掘過程。
  • 沉船裡的海上絲綢之路——水晶宮裡的「南海一號」
    卡特琳娜 馬爾克洛娃,陳曉蓉 擔任採訪就在中國慶祝髮現「南海一號」 沉船遺址30周年之際,前來探訪這艘13世紀沉船的參觀者可以目睹考古工作者在為沉船特別建造的巨型水箱裡進行現場發掘。人們用了20年的時間讓沉船浮出水面,重見天日;此後經過六年籌備才開始考古發掘;這一過程還需要六年,直到2018年才能結束。整體打撈的奇蹟至此才算圓滿完成。
  • 走進「南海Ⅰ號」發掘現場 探秘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古船
    「南海Ⅰ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2007年12月「南海Ⅰ號」成功實現了世界首創的整體打撈,船上發掘了大量的文物,包括瓷器、錢幣、絲綢,還有部分金銀銅錫、竹木漆器以及動植物遺存等。
  • 載有10餘萬件器物的南海一號沉船:尚未遠航,便已沉沒
    南宋 龍泉窯青釉內出筋葵口碗 高5.7、口徑12.6、底徑5.3釐米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南海一號」考古隊提供展覽分為五個部分:南宋中興——「南海一號」沉船所處的時代;萬貫珍品——「南海一號」沉船所載貨物;萬裡行舟——「南海一號」沉船的船員生活;船沉南海——「南海一號」沉船的發現;卅載尋蹤——
  • 考古科普:「南海一號」有多少秘密令人期待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南海一號」水下考古親歷者張威則認為,「南海一號」為福船的可能性最大,福船是一種尖底的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    謎團2 「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是哪裡?    專家根據最新情況判定,「南海一號」始發港肯定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