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車墩鎮將加快動遷農民新房建設 完善生活配套

2020-12-12 上海政務

  

  農民動遷安置房何時能分配到位?工業重鎮如何提升綠化環境?近日,車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高國相做客松江人民廣播電臺《城市精細化管理·聽民意集民智》民生訪談融媒體特別節目,與市民代表及網友深入交流,並一一回應大家關注的問題。

  第二次做客電臺,高國相首先對去年訪談時居民最為關心的河道治理問題進行了回顧。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車墩鎮河道治理成效顯著,目前河道治理工作持續推進,河道水面情況、水岸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市民反響很好。隨後,四位市民代表針對各自的問題與高國相互動交流。

  打鐵橋村村民顧先生家2015年動遷,4年過去了,如今還沒拿到安置房。他想了解安置房的建設進度,他問:今年能住上新房嗎?」「

  高國相回應,2015年打鐵橋村因南部大居儲備用地項目實施動遷,安置基地在南大居(鎮八塊)二期4個地塊內。這4個地塊位於泖亭路以北、塔港河以南、華長路兩側,總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可提供安置房源2226套,分大、中大、中、小套四種戶型,涉及有115、90、75、55平方米等面積供選擇。到今年年底,這2226套房子結構封頂,完成驗收預計要到明年三四月份,目前鎮有關部門已經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進度,爭取在春節前後能夠給動遷農民們分房。

  來自車墩鎮工業公司的陳先生已在車墩工作三年,作為「店小二」的他想將更優質的「上海服務」提供給企業,同時也期盼將來的工業園區能有人性化的服務,讓企業和員工真正有歸屬感。

  高國相回應,目前車墩鎮產城融合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條件,鎮政府正在謀求將園區改造成工作出行、居住生活、商業娛樂、旅遊建設、科技文化等「五位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新城邦。工業區接下來的開發就是要更加貼合產業工人,包括產業白領、藍領的生活需求,把產業和生活方式進一步結合起來,讓他們到了這裡以後,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不會感到枯燥和無味。今年年底,新的產業園區即將開工,屆時將配套建設元素齊全的生活園區,生態性、休閒性、文化性、產業性等都將統一融合到園區中。

  作為工業重鎮,車墩鎮的生活環境受到關注。居住在車墩虯長路社區的居民高阿姨覺得自家周邊的綠地休閒公園少,她想知道未來幾年是否會有大型綠地或者大型公園的規劃和建設。

  高國相回應,車墩集鎮的綠化環境跟城區相比確實少了一些,但鎮裡近兩年也在建設一些小型的街邊公園、休閒綠地,讓車墩的老百姓茶餘飯後能有個散步玩樂的地方。目前鎮裡已經做了車墩綠色生態系統的總體規劃,並且在項目化地推進各項綠化建設。例如軌交22號線車墩站交通樞紐綜合改造項目,預計七月完工。另外鎮裡也在見縫插針地建設口袋公園,今年還將加快推進匯北綠地、東門綠地、華陽綠地等項目建設,實施夜間景觀燈光試點,逐步營造「老上海不夜城」景觀,將群眾需求與生態綠地建設有機結合,力求讓居民們開門見綠地,休閒有去處。

  對松南郊野公園一期建設區域內原米市渡村的搬遷農民來說,醫療保障待遇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米市渡村村民曹先生詢問,同樣是動遷農民,但自己享受的醫療報銷待遇卻比別人低,鎮裡是否可以考慮提高村民們的醫療保障待遇。

  高國相回應,關於米市渡搬遷農民的醫療保障待遇問題,鎮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已經結合已有的鎮級大病醫療互助保障機制,於今年4月制定出臺了《車墩鎮松南郊野公園(一期)搬遷農民相關醫療補貼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提高松南郊野公園區域搬遷農民的醫療保障待遇,確保他們的醫療保障待遇與周邊動遷農民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待遇相平衡。《補貼實施意見》明確了米市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搬遷農民的參保費,鎮財政予以補貼;看病過程中產生的在醫保報銷範圍內的費用還可以按比例得到補貼。據測算,這部分搬遷農民在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的報銷之後,還能享受鎮級大病醫療互助保障機制及《補貼實施意見》規定的各項保障,平均每人約能再報銷實付金額的30%左右。

  最後,高國相回應了網友關於通天然氣、大型貨車停放影響居民安全等問題。高國相表示,通天然氣是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到目前為止車墩所有封閉式小區的天然氣已全部貫通,好萊塢小區、華明小區、俞塘一村等三個非封閉式小區今年已列入通氣計劃,年底將全部通氣,其他零星住戶也將逐步通氣。而因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都遷徙到了塔閔路的南面,導致南部三個村內道路上停滿大型貨車影響村民行車安全的問題,高國相表示,將進一步提升硬體建設,開闢公共空間,增加停車區域,同時也將加強農村地區大型車輛的管理,避免影響其他居民的生活。

  高國相表示,在節目外的時間,市民如有問題,可以撥打電話33558110,反映生活生產中與車墩鎮相關的各類問題,也可以在「上海松江」微信公眾號留言。

  本期節目市民代表以及網友們提出的問題,區融媒體中心將持續關注,並進行後續跟蹤採訪報導。

相關焦點

  • 254戶動遷居民選房完畢!中山街道已動遷居民全部實現安置
    7月10日上午,在中山街道光星苑配房現場,動遷居民諸旭峰選到了心儀的房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據了解,參與此次配房的共有254戶動遷居民,到本月25日,居民們將拿到新房鑰匙,中山街道動遷安置工作也將畫上句號。據了解,本次安置對象包括中山街道歷年來農民宅基地動遷、光星路2號地塊自建房動遷和漁業隊轉制房動遷人員,包括未安置或部分未安置的254戶。
  • 松江這個鎮最後一期動遷安置房即將開工
    這標誌著4372套動遷安置房進入建設階段根據計劃小崑山鎮郊野單元規劃的動搬遷村民們將在2023年底獲得新居至此小崑山鎮所有農村人都轉換了身份小區內部效果圖本期安置項目對標松江城區一流商品房標準建設,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由39棟18層高層住宅及兩棟商業樓組成,項目計劃將於2023年竣工並交付使用。目前周邊教育衛生、休閒購物等配套齊全,交通便利,生活居住條件成熟,動遷農民搬進新居後,生活品質將得到大幅提升。
  • 加快建設6個特色小鎮 完善國際化的基礎配套設施
    6個特色小鎮要加速建設  特色小鎮建設一直是西湖區產業發展的重點。今年西湖區在小鎮發展上將繼續發力,加快雲棲小鎮、龍塢茶鎮、雲谷小鎮、西溪谷網際網路金融小鎮、紫金眾創小鎮、藝創小鎮等6個特色小鎮的建設。
  • 楊行鎮B-2動遷安置基地開建:長達十餘年的動遷歷史遺留問題得以解決
    該項目的破土動工也意味楊行鎮城西一、城西二、星火、西浜、錢灣、東街、西街等7個村的動遷居民在外過渡長達十餘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將得以解決。「B-2地塊」位於寶山區楊行鎮,東至松蘭路、西至06-10地塊、南至楊鑫路、北至沙浦河,佔地面積67321.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7450平方米,由16幢22-26層高層住宅,2幢2層商業配套、配套公建及部分輔助用房組成,總計戶數1912戶。整體項目建設將由寶冶集團出資代建,總投資約18.66億元。
  • 嘉定、青浦這裡的動遷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啦!
    嘉定、青浦這裡的動遷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啦!嘉定區江橋鎮惠平路安置基地、吳家廳安置基地青浦區白鶴鎮16A-05A地塊動遷安置房項目都已開工建設啦詳見↓嘉定區近日,嘉定區江橋鎮兩塊動遷基地——惠平路安置基地、吳家廳安置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 靈溪老城改造動遷大會召開
    11月28日上午,靈溪老城改造動遷大會召開,總結回顧前期各項工作情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發出全面加快老城改造工作的動員令。縣長張本鋒出席會議並講話,縣領導肖劍、謝磊、魏中梁、朱植豐等參加會議。
  • 南通出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方案 點亮農民幸福生活
    對於深耕廣袤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能在原有生活習慣獲得最大尊重的基礎上,享受到現代化、高品質的鄰裡生活,無異於人生一大幸事。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負責人成思斯坦言,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要讓動遷戶安居樂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劉榮太所在的興雅社區是海安最大的農村居民安置社區,由海安市雅周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拆遷的主體村東樓村及所在鎮其他各村重點工程動遷居民組成,入住居民均為不同行政村的村民易地搬遷而來。
  • 吳涇鎮拿出最好地塊建動遷安置房 六千戶村民搬入地鐵站旁新居
    「真沒想到,我們農民的動遷安置房這麼漂亮,而且就建在地鐵站旁,只有100米的距離。」長假期間,蓮花南路上的永德寶邸小區基本完工,吸引了閔行區吳涇鎮好幾個村的村民自發前來參觀。該小區是吳涇鎮建的一個農民動遷安置小區,有2400多套房子,緊挨著即將開通的軌交15號線永德路站,計劃於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交房。
  • 上海這個區域完成動遷定房,274戶過渡在外的動遷居民將獲得新居
    讓老百姓住有所居是基本的民生,近日,經過前後三批,採用抓號抽籤等方式,松江區泖港鎮重大動遷安置項目完成定房工作,今年三月份完成房屋竣工驗收後,274戶過渡在外的動遷居民將正式獲得新居
  • 寶山"城中村"改造首個項目啟動 打造動遷安居工程樣板
    原標題: 這個900餘畝的城中村改造啟動,要打造上海動遷安居工程樣板今天上午8時,共康路康寧路路口,面積約915畝的上海廟行鎮康家村「城中村」改造S-01地塊正式開工。預計2019年底,10棟18層住宅及附屬配套用房將在此拔地而起。居住在康家村的658戶居(村)民,今後將搬進這些在原地建造的動遷安置房中。
  • 六大熱門動遷基地,剛需購房選哪裡?
    回溯到2009年,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研究在郊區建設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價格較低、面向中等收入階層的大型住宅小區的可能性」等目標和要求,建立了六個保障性住房基地(或者叫「動遷基地」)。
  • 【潮湧長三角】在都市享受田園生活,上海農民增收探索新路徑
    對於上海這座超一線現代城市而言,渴望已久的田園生活就在此為你展開。 聯一村還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特地設計了一個農具房,每家每戶都可以在自家後院種自己喜歡的蔬菜。 「80年代的房子看上去比較陳舊了,顯得比較亂,樣板房造好以後,都是智能化管理。」陳錫明說,通過村莊歸併以後,公共設施得到了大幅提升,雨汙水管、電、煤氣、網絡、配套都上去了。
  • 徐匯區多渠道籌措安置房源 方便動遷居民出行
    「小區的環境、房型,完全可以和周邊的商品房媲美,能住上這樣的新房,真是太好了!」   正在加快推進的舊區改造中,上海在向動遷居民實行貨幣補償或異地安置的基礎上,正多渠道籌措就近動遷安置房源。記者近日從徐匯區了解到,為最大限度滿足動遷居民本區安置的意願,徐匯區將部分原規劃的商業開發用地調整為了就近安置房建設基地,規劃建設了約112萬平方米、1.2萬套房源,確保每戶動遷家庭至少可選擇一套就近安置房。目前已開工建設約84萬平方米、近萬套,今年還將開工建設約30萬平方米、3000多套。
  • 浦東完成世博居民動遷 約佔上海世博動遷總量60%
    浦東新區在上海世博動遷先行先試中,堅持實踐動遷工作機制和組織運行體制的兩大創新,先後於2005年3月、4月、8月底分三批啟動動遷。截至2月26日,全面完成10660戶居民、約佔上海世博動遷總量60%的動遷工作,創上海城市動遷史上新的佳績。
  • 東莞東城啟動同沙等水嶺村拆遷安置工作,加快黃旗南片區建設
    東城啟動同沙等水嶺村拆遷安置工作,加快黃旗南片區建設。為推進「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東城街道提出,要把黃旗南片區建設成為「灣區都市會客廳,創新轉化集聚區」,等水嶺村作為黃旗南片區的核心地段,將加快推進拆遷安置工作。
  • 批覆最晚動遷最快 楊行鎮「城中村」改造順應民意體現楊行速度
    記者今天從楊行鎮獲悉,老集鎮「城中村」改造範圍共涉及6個區塊,即楊泰路西側區塊、寶楊路南側區塊、城西二村區塊、綠龍路南側和綠龍路北側區塊、湄寶路北側區塊,這些區塊將建成住宅82.56萬平方米、公建配套3.29萬平方米,
  • 上海大型商業及配套南移 徐匯濱江將成徐匯新核心
    由於該板塊已經發展成熟,生活配套已經趨於完善,加之軌交7號線、9號線、10號線以及11號線環繞,南北高架、肇嘉浜路、中山南二路等城市主幹道縱橫交錯,再加上板塊內名校林立,使得地塊資源高度開發,新盤放量非常有限,以老式小區和次新房為主,二手房成為區域主力軍,從升值潛力的角度上來看,之後漲幅不會太大。
  • 洪國華:完善工業園區生活配套 促進產城聯動融合發展
    12月16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洪國華到廣州天河(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調研,要求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園區建設的重要性,全力以赴加快土地徵收工作,同時園區要與葉塘圩鎮形成產城聯動融合發展新格局
  • 蕪湖新版行政區劃圖加快繪製,將根據區劃調整進程完善後面世
    視覺中國 圖安徽省蕪湖市官方媒體近日的報導披露,蕪湖市民政局2018年啟動的新版《行政區劃圖》正在加快繪製,並將根據蕪湖縣和繁昌縣撤縣設區、無為縣撤縣設市行政區劃調整進程進一步完善後面世。上述報導稱,近年來,蕪湖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容較快,2011版行政區劃圖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市民政局於2018年啟動新版《蕪湖市行政區劃圖》《蕪湖市城區標準地名圖》編制工作。經多次審校,現已初步繪製成型。新版地圖內容詳實,版面清晰,有效解決了地名公共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配套的弊端。」
  • 大型商業及配套南移 徐匯濱江將成徐匯新核心
    由於該板塊已經發展成熟,生活配套已經趨於完善,加之軌交7號線、9號線、10號線以及11號線環繞,南北高架、肇嘉浜路、中山南二路等城市主幹道縱橫交錯,再加上板塊內名校林立,使得地塊資源高度開發,新盤放量非常有限,以老式小區和次新房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