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動遷安置房何時能分配到位?工業重鎮如何提升綠化環境?近日,車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高國相做客松江人民廣播電臺《城市精細化管理·聽民意集民智》民生訪談融媒體特別節目,與市民代表及網友深入交流,並一一回應大家關注的問題。
第二次做客電臺,高國相首先對去年訪談時居民最為關心的河道治理問題進行了回顧。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車墩鎮河道治理成效顯著,目前河道治理工作持續推進,河道水面情況、水岸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市民反響很好。隨後,四位市民代表針對各自的問題與高國相互動交流。
打鐵橋村村民顧先生家2015年動遷,4年過去了,如今還沒拿到安置房。他想了解安置房的建設進度,他問:今年能住上新房嗎?」「
高國相回應,2015年打鐵橋村因南部大居儲備用地項目實施動遷,安置基地在南大居(鎮八塊)二期4個地塊內。這4個地塊位於泖亭路以北、塔港河以南、華長路兩側,總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可提供安置房源2226套,分大、中大、中、小套四種戶型,涉及有115、90、75、55平方米等面積供選擇。到今年年底,這2226套房子結構封頂,完成驗收預計要到明年三四月份,目前鎮有關部門已經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進度,爭取在春節前後能夠給動遷農民們分房。
來自車墩鎮工業公司的陳先生已在車墩工作三年,作為「店小二」的他想將更優質的「上海服務」提供給企業,同時也期盼將來的工業園區能有人性化的服務,讓企業和員工真正有歸屬感。
高國相回應,目前車墩鎮產城融合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條件,鎮政府正在謀求將園區改造成工作出行、居住生活、商業娛樂、旅遊建設、科技文化等「五位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新城邦。工業區接下來的開發就是要更加貼合產業工人,包括產業白領、藍領的生活需求,把產業和生活方式進一步結合起來,讓他們到了這裡以後,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不會感到枯燥和無味。今年年底,新的產業園區即將開工,屆時將配套建設元素齊全的生活園區,生態性、休閒性、文化性、產業性等都將統一融合到園區中。
作為工業重鎮,車墩鎮的生活環境受到關注。居住在車墩虯長路社區的居民高阿姨覺得自家周邊的綠地休閒公園少,她想知道未來幾年是否會有大型綠地或者大型公園的規劃和建設。
高國相回應,車墩集鎮的綠化環境跟城區相比確實少了一些,但鎮裡近兩年也在建設一些小型的街邊公園、休閒綠地,讓車墩的老百姓茶餘飯後能有個散步玩樂的地方。目前鎮裡已經做了車墩綠色生態系統的總體規劃,並且在項目化地推進各項綠化建設。例如軌交22號線車墩站交通樞紐綜合改造項目,預計七月完工。另外鎮裡也在見縫插針地建設口袋公園,今年還將加快推進匯北綠地、東門綠地、華陽綠地等項目建設,實施夜間景觀燈光試點,逐步營造「老上海不夜城」景觀,將群眾需求與生態綠地建設有機結合,力求讓居民們開門見綠地,休閒有去處。
對松南郊野公園一期建設區域內原米市渡村的搬遷農民來說,醫療保障待遇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米市渡村村民曹先生詢問,同樣是動遷農民,但自己享受的醫療報銷待遇卻比別人低,鎮裡是否可以考慮提高村民們的醫療保障待遇。
高國相回應,關於米市渡搬遷農民的醫療保障待遇問題,鎮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已經結合已有的鎮級大病醫療互助保障機制,於今年4月制定出臺了《車墩鎮松南郊野公園(一期)搬遷農民相關醫療補貼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提高松南郊野公園區域搬遷農民的醫療保障待遇,確保他們的醫療保障待遇與周邊動遷農民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待遇相平衡。《補貼實施意見》明確了米市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搬遷農民的參保費,鎮財政予以補貼;看病過程中產生的在醫保報銷範圍內的費用還可以按比例得到補貼。據測算,這部分搬遷農民在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的報銷之後,還能享受鎮級大病醫療互助保障機制及《補貼實施意見》規定的各項保障,平均每人約能再報銷實付金額的30%左右。
最後,高國相回應了網友關於通天然氣、大型貨車停放影響居民安全等問題。高國相表示,通天然氣是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到目前為止車墩所有封閉式小區的天然氣已全部貫通,好萊塢小區、華明小區、俞塘一村等三個非封閉式小區今年已列入通氣計劃,年底將全部通氣,其他零星住戶也將逐步通氣。而因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都遷徙到了塔閔路的南面,導致南部三個村內道路上停滿大型貨車影響村民行車安全的問題,高國相表示,將進一步提升硬體建設,開闢公共空間,增加停車區域,同時也將加強農村地區大型車輛的管理,避免影響其他居民的生活。
高國相表示,在節目外的時間,市民如有問題,可以撥打電話33558110,反映生活生產中與車墩鎮相關的各類問題,也可以在「上海松江」微信公眾號留言。
本期節目市民代表以及網友們提出的問題,區融媒體中心將持續關注,並進行後續跟蹤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