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0年8月3日上映的泰國電視劇版《天才槍手》,已於9月9日完結,看完最後一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說到2017年上映的電影版《天才槍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這部電影是泰國影視的一匹黑馬,在中國拿下了2.71億人民幣的票房,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故事講述的是兩個天才高手,利用高智商給有錢學生提供考試作弊,謀取利益的故事。該電影曾在泰國有奧斯卡之稱的金天鵝獎上,奪得最佳影片、影帝、影后等五項大獎。
而根據電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天才槍手》,並不遜色於電影版,相反在人物性格和作弊手段上都有更細緻的描寫。從規則、利益、善良、醜陋、矛盾、衝突等方面,刻畫了人物的多重心理。
同時還在主角的家庭背景中深挖,更能突然人物的矛盾衝突,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對錯,都值得人深思。而該劇選在暑期檔上映,也是對正在讀書的莘莘學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義。
電視劇版和電影版有什麼區別?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演員不同
不同於電影版的演員,電視劇版全員換血,劇版《天才槍手》演員分別是:
布恩皮查雅·鞏瑪拉純(June)——飾演小琳(Lin)
巴裡斯·因塔拉克瑪亞蘇(Ice)——飾演阿派(Pat)
金傑特·萬塔納新——飾演班克(Bank)
薩菀雅·派珊帕亞——飾演葛瑞斯(Grace)
第二,故事更豐富,作弊手段升級
電視劇一開始,畫面就是小琳和上一屆冠軍宋偉在進行英語詞彙比賽。宋偉配合工作人員作弊被小琳發現,小琳沒有舉報他。小琳雖然獲得了比賽,卻不屑與宋偉握手,此時的她對作弊這種卑劣的手段是鄙視的。
這一細節的描述,對後來小琳變壞有個很好的鋪墊和過度,從厭惡到變成自己討厭的那種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層層遞進的推動結果。
之後的劇情和電影版類似,小琳第一次作弊是為了幫助好友葛瑞斯當上舞臺劇的主角,屬於仗義相助。後來葛瑞斯把這秘密告訴了富二代男友阿派,阿派又告訴了朋友,這才有了後面的交易。但不同的是作弊手段升級了。
1、一對一飛鞋傳答案
電影中「飛鞋傳橡皮」的橋段在電視劇中同樣出現,這是最簡單的作弊手段,缺點是只有一對一時才用的上,而之後的作弊方式相對電影版升級了一個高度。
2、同班考試時鐘傳答案
還記得電影版裡小琳用鋼琴音符作弊嗎,這在電視劇中沒用上,因為富二代記不住手勢,所以改成了時鐘傳答案。根據時針和分針的指向來代表不同的選項,這一改變確實方便了很多,缺點是只限於同班之間考試作弊。
3、年段考試噪音傳答案
為了擴大「業務」,讓其他班的同學也能得到答案,小琳發明了廣播噪音傳答案的方法,不得不說,這個方法真是讓人拍案叫絕。但也非常冒險,因為要利用到學校的媒體,很容易曝光。也正是因為這場作弊,小琳被抓,她被迫休學。
4、異國考試時差傳答案
接下來就是電影中最大的一次利用時差跨國作弊了。小琳和班克飛到澳大利亞參加STIC(國際學校標準化測試)考試,利用休息時間將答案用手機傳到國內,再把答案做成鉛筆的二維碼代入考場。電影中班克和小琳是順利完成作弊的,只不過作弊結束小琳去自首故事就結束了。
但是電視劇不一樣,他們雖然作弊成功,但班克因為意外被抓了。雖然他只承認用手機查單詞,不承認幫其他人作弊,但還是被學校開除。而小琳也被調查,因為媽媽出面維護,加上開導,小琳決定退出,以後不再參與作弊之事。
5、全國同考偷試卷,身份證傳答案
這一段故事在電影中沒有,是電視劇的全新升級。班克由於被學校開除心有不甘,為了賺更多的錢,私自向教育局匿名舉報了考試作弊一事,導致所有學生考試作廢,必須再參加一次GATT全國統考。富二代們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再請他們幫忙,而已經退出的小琳在班克的請求下,不情願地參與了最後一次作弊。
這是最難的一次作弊,因為之前的所有方式都用不上。此時班克有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混進印刷廠偷試卷,將答案做成身份證的二維碼代入考場。可這對幾個學生來說是幾乎不可能辦到的。
班克先是用錢買通印刷廠的保安和員工,接著製造工廠停電,然後偽裝成電工進廠,最後利用試卷印刷的時間混到粉碎間偷試卷。本想利用手機拍照,可是工廠沒有信號,手機用不上。由於試卷帶不出,班克只好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一邊做試卷一邊背答案,然後再矇混出廠。因為時間太短,班克記不全答案,企圖用假答案忽悠富二代,小琳認為太冒險,不同意參與班克的計劃,在最後時刻選擇退出。
考試順利進行,但是良心過意不去的小琳決定去自首,招供作弊一事。班克被抓服刑一年,阿派在父親幫助下出國留學,小琳和葛瑞斯假釋一年,繼續留在學校學習。
6、更大的「陰謀」
你是不是以為電視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還沒結束。小琳去看班克,他們正在商量一場更大的「陰謀」。這是小琳提出來的,因為她知道無論怎麼努力,教育裡的階層關係永遠不可能消失,不公平的事件每天都在上演。想要改變現狀,除非他們是決策者。
小琳想通過學習成為老師,混到教育局,班克則需要學習法律,再利用阿派政商的關係,聯合打擊教育制度的所有腐敗。當然這個故事沒有繼續往下演,如果電視劇出第二季還有可能,但是目前比較困難,故事到此就結束了。
第三,人物關係更加細膩
1、小琳的心理成長
小琳和葛瑞斯的友情開始於葛瑞斯想當舞臺劇演員,但是需要優異的分數,葛瑞斯左一句「小琳老師」 右一句「小琳老師」,在虛榮心作祟下,小琳無償幫助了葛瑞斯。
為什麼小琳會被「小琳老師」這個虛榮所打敗?因為小琳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爸爸又是老師,「小琳老師」也可以理解為小琳對父權的理解。一方面小琳的內心蠢蠢欲動地覺得自己和父親一樣,這個「一樣」可能是可以賺錢,也可能是可以為自己做主。比起拒絕不了母親要求的班克,她的自我要順理成章的很多。
但是通過這次作弊,她發現了老師利用補習給學生洩露考題,同時也發現了校長利用潛規則給自己侄子爭取獎學金。同樣都是不公平,小琳決定就用自己的方式去打破這種不公,她開始收取「補習費」,正式「招生」。
在小琳的價值原則裡,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你做錯了,所以我因為你的錯做什麼都是合理的。」學校亂收錢,那她就要用自己的方式把錢拿回來,父親給學校交了多少錢,她就要掙回多少錢。
小琳利用第一次賺的錢給父親買了衣服,從這裡可以看出,小琳並沒有完全掉進錢眼裡,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拿回屬於自己的錢。缺少母愛的她,對父親的愛是信任和依賴的。
電影中對於小琳的母親沒有過多的描述,但是電視劇中小琳的母親在小琳跨國作弊被發現時,起了很大的作用。母親講訴了自己為什麼會來到異國求學,為什麼會和小琳的父親離婚,讓小琳對父母的愛情和追求理想之間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也是母親的教導,讓她意識到錯誤,決定退出「朋友圈」。
在偷試卷這場大陰謀中,小琳其實是拒絕的,但是她內心自責,因為她意識時,班克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因為作弊被抓才被學校勸退,而這一切是自己帶來了。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小琳答應幫班克最後一次。但他們畢竟是孩子,偷試卷不是幾個學生能完成了,其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需要買通多層關係,需要冒著坐牢的風險。他們賭進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是未來的前途。在這個冒險中,小琳退縮了,班克卻被逼著不得不冒這個險。
他們的友情非常的微妙,既單純又謹慎。在電影版中,他們去雪梨拍了一張合影,為了避免事情敗露,照片又刪了。而電視劇中,他們沒有合影,只是假裝合影地出現在了一個鏡頭。可以看出她們都想過單純的保護對方,但這又是出於利益的捆綁。
因為小琳自首,班克被抓,雖然小琳非常自責自己的行為,但這也是她內心掙扎後的救贖。正是因為保護班克才選擇自首,否則班克只能一錯再錯。在利益之外,他們是有真友情的。
班克被抓後,小琳除了自責還在想辦法解救班克,而她能想到幫助班克的辦法,就是讓班克變得更強大。所以她讓班克在獄中學習法律,為出獄後他們的「大動作」做好基礎。
電視劇的這一改編讓影片呈現的價值觀上升了一個高度,從用錯誤方式報復社會的不平等到用自己的知識改變等級制度,他們的思想成熟了很多。這也正是電視劇想要表達的,一個高中學生該有的正確的價值觀。
2、班克的變化
班克和小琳其實是同一種人,不同的是對貪念的欲望。他們出身相同,都是在單親家庭裡摸爬滾打,但他們都是現實產物的失敗者。某一刻,班克覺得自己和小琳惺惺相惜。
從開始以為小琳被人抄了卷子,他鍥而不捨地去舉報作弊,到後來隱瞞小琳作弊,他的價值觀已經開始走向偏差。
電視劇中,用了較多的篇幅描寫班克和母親的感情,那是一種心疼和無奈,想改變現狀又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掙扎。
電影中阿派為了讓班克幫他作弊,把他丟進了垃圾場,而電視劇有所改編。阿派派人搶了洗衣店的錢,搗毀了店,導致母親重病復發,班克不得不為了錢救病而向現實妥協。
這裡改編特別的好,能讓一個懂事上進的年輕人行差踏錯,唯一的方法不是折磨他的身體,而是折磨他對親人的愛。阿派抓住了班克的弱點,班克有多愛他的母親,他後來走的路就有多錯。
正因為班克愛他的母親,也因此嫉惡如仇,他幫助阿派順利完成了考試,卻也親手毀了他們的成果,他居然匿名舉報自己設計的作弊行為。班克由正常的人格逐漸偏向了反社會型人格,他要報復社會的不公平,他利用小琳對自己的自責,強迫她加入自己的報復中。哪怕最後在監獄裡,班克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小琳去獄中看望班克,班克問小琳:「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自首嗎?」小琳回答:「會」,班克很失望。小琳說她喜歡最初的(未黑化前)班克,班克也說喜歡那時候的自己。
此時班克的內心是有觸動的,這個心理活動很細微,眼神裡是回憶、是珍惜、是不甘、是懺悔。過往的一幕幕像電影一樣在眼前重放,班克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所以小琳最後提出需要他配合的「大陰謀」時,班克露出了微笑。
3、愛情和友情
電視劇對於小琳和葛瑞斯的友情、阿派和葛瑞斯的愛情都有比較深入的描寫。葛瑞斯因為想當舞臺劇主角,所以瞞著小琳他們,偷偷地把答案傳給了舞臺劇的其他成員。
因為葛瑞斯的自私,她背叛了友情,還差點出軌背叛了愛情,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經營起來的情感。最後小琳和她絕交,阿派和她分手,在懺悔和內疚中,葛瑞斯意識到自己的錯,最後他們和解了。
阿派從最開始以為有錢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到最後老老實實的學習不在作弊,他的變化也是經過了很長的心理煎熬。
這也是電視劇想要體現的「成長」這一中心思想。每個人都在成長,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會那麼順利,都必須經過重重的困難和考驗。也正是這種經歷過重重考驗的感情,才能在歸來後發揮出他們更大的力量。
電視劇對人物描寫有太多的細節,這些都是隱藏在類型片敘事背後的深深動機,好的表現青春類型的劇毋需主人公自我剖白,你也會看到一群各自不同的同伴如何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聚集在一起,以及看透電視劇想要表達的內核。從黑化到洗白,是故事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局。
題材雖小,格局卻很大,電視劇相比於電影,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確實是一部非常驚豔的劇,值得推薦和觀看。
作者自述:
我是一個不會寫劇評的人,看著洋洋灑灑4500多字,卻感覺寫得亂七八糟。家庭、友情、愛情、成長,每一個角度都可以放大來寫,真要細化,內容太多了,如果整體概述又覺得漏了很多細節。所以,請原諒我的「亂七八糟」,本來泰國電視劇就非常小眾,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我還是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