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截至10月14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累積到820萬,疫情的肆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旅遊市場的在線化進程,更讓一些美國本土電商看到了新的商機。
亞馬遜最近 「動靜」不小,先是上線虛擬旅遊體驗服務Amazon Explore,又於10日在印度上線火車票預訂服務,前兩次,亞馬遜分別拿下機票和巴士預訂業務。
亞馬遜在在線旅遊領域的頻繁活動可以被被看作是其數次折戟旅遊市場後的新嘗試。而亞馬遜的美國故事,正在影影綽綽間給中國的旅遊賽道帶來頗有意味的啟發價值。
01
疫情之下,用科技手段和新玩法再敲旅遊大門
相關外網報導顯示,近期啟動的Amazon Explore旨在滿足人們對虛擬化體驗目的地旅行和活動的明顯需求,該平臺目前提供來自16個國家地區的86個體驗項目,包括墨西哥城遊走觀光、布拉格老城區漫步、個性化商店導購、日本壽司製作教程等。
當前Explore仍處於測試模式, 因此虛擬體驗只能通過「邀請」使用,並只限於美國用戶,但用戶可以預訂來自美洲、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體驗項目。
有消息稱,雖然亞馬遜這次選擇推出Explore的時機恰好是疫情限制旅遊活動期間,但實際上,亞馬遜對這個項目的測試籌備已經很多個月,開始於疫情限制旅遊之前。
如果是單純的通過旅遊科技產品實現「坐地行萬裡」,就不值一提,而Explore的不同之處,就是採取了一對一的達人講解和互動。
除了讓用戶通過視頻互動學習和探索新鮮的地方,Explore部分項目也支持直接購物功能,據悉,亞馬遜還希望能成為目的地產品供應商,如果這次產品真的能得到用戶們的認可,亞馬遜將成為在線OTA以及目的地景點運營商們的強有力競爭對手。
「亞馬遜是大型在線商品交易平臺,其不僅有成熟產業鏈的保障、品牌的知名度塑造還有大量的員工投入,更重要的是,亞馬遜還有3億多的會員群體體系,所以其介入任何商品領域都會對原有的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表示。
金融機構摩根史坦利發布報告認為亞馬遜目前已有的客戶群規模,再加上其顛覆在線旅遊市場經濟水平的能力,為其在在線旅遊領域展開競爭奠定了基礎。
同時報告也表示,亞馬遜的廣告效率很高,而且亞馬遜旅遊交易的每筆支出0.75美元,遠低於Expedia集團和Booking Holdings——這兩家OTA在2018年的營銷和銷售支出共計106億美元,而憑藉更高的廣告營銷效率,亞馬遜的利潤水平可能會達到15億美元。
如果亞馬遜能夠利用Prime會員計劃和龐大業務規模的優勢,同時可降低佣金,那麼最先受到影響的必然是Expedia集團和Booking Holdings。
攝圖網
02
對在線旅遊再深入,亞馬遜三度攜手印度
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在線旅遊業務早就受到了各方的廣泛預測,據測算,旅遊業每年可為亞馬遜帶來6億美元的利潤。
如同攜程對印度旅遊市場的熱情一樣,亞馬遜對於印度旅遊消費能力以及增長潛力也是極為看重的。在推出Amazon Explore虛擬旅遊服務之後,亞馬遜又與印度相關旅遊企業展開了合作,加深對在線旅遊市場的深入。
亞馬遜近日與印度火車旅遊服務公司IRCTC達成合作,用戶可通過亞馬遜預訂印度的火車票。在推廣期間,普通會員首次預訂可以獲得10%的返現,最高100印度盧比(約合1.36美元),而亞馬遜Prime付費會員可以獲得12%的預訂返現,最高120印度盧比(約合1.64美元)。
外網還報導,試用期內,亞馬遜免除了服務費和支網關交易費用,在開展新合作後,Amazon Pay添加了另一個新的旅遊服務類別,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商店,用於預訂航班、巴士和火車票。
Amazon Pay主管Vikas Bansal表示:「通過在平臺上預訂火車票的設施,我們可以實現客戶偏愛的任何模式的旅行。現在,Amazon App已成為購物和支付其他幾個服務的一站式目的地,客戶喜歡我們為購物和付款提供的便利。」
加上這次,亞馬遜已經是三次在平臺上上線印度服務,2019年5月,亞馬遜與印度OTA Cleartrip合作在當地上線了國內機票預訂服務;12月,亞馬遜又攜手印度最大OTA MakeMyTrip上線了巴士預訂服務。
亞馬遜對在線旅遊市場的執迷可見一斑。又由於旅遊是重要的商品和文化消費渠道,也是亞馬遜會員制消費進程下的重要進程,因此向旅遊板塊進行滲透,進軍在線旅遊是亞馬遜的終極目標之一。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松博士表示,通過亞馬遜與印度的三次攜手可以看出,合作涉及到的都是印度的交通領域,因為這部分很容易標準化,而標品化的打法是亞馬遜的專長之一,通過切入印度交通領域,亞馬遜能充分發揮品牌優勢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應用的優勢。
另一方面,亞馬遜也擁有豐富的品種種類,因此其可通過對交通領域的深入進而實現各個產業鏈的聯合,更與旅遊市場產生聯繫,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更好的供應鏈優化方式,這也是合作方選擇與亞馬遜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品橙旅遊特約分析師周易水說,在中國國內雙循環發展旋律、國際關係整體發展形勢以及攜程自身國際化戰略的影響下,攜程在印度布局的伸縮之間可能會經受多重拷問。亞馬遜此時再切入印度旅遊賽道,還是有眼光的,但對印度市場的起勢時間也不必抱有太樂觀的預判。
攝圖網
03
旅敗旅戰:離真正的在線旅遊還有多遠?
亞馬遜對在線旅遊市場的窺伺早已有之,但效果並不理想。
在2001年,亞馬遜就和Expedia達成了合作,2006年與Sidestep結成聯盟,然而兩次合作都不太成功。
2015年月,亞馬遜曾上線旅遊預訂網站Amazon Destinations,聚焦於美國東北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以及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周末遊。據悉,此網站比Amazon Local更進一步,後者僅提供打折酒店產品,而前者則以常規價格發布酒店產品。
作為電商巨頭,亞馬遜對在線旅遊市場的探索自然獲得了極大關注,不過可惜的是,Destinations在開放僅半年後,即停止酒店預訂業務,存活時間之短讓公眾大吃一驚,此前,行業人士都期待亞馬遜成為OTA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在探詢亞馬遜在在線旅遊市場已經有的數次折戟原因時,可以發現,其失敗與市場大環境息息相關。
如果要深入在線旅遊市場,亞馬遜首先面對的就是紮根於原市場的以Expedia為首的OTA的「排外」,有數據顯示,亞馬遜酒店預訂業務每年可帶來約6億美元的利潤,但這隻佔Expedia集團的50%。這就意味著,初入在線旅遊市場的亞馬遜儘管有著強大的背景與動力,搶佔市場佔有率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經佔穩地盤的老OTA們不會輕易拱手認輸,而僅靠流量也很難撬動專業性較強的旅遊市場。
旅遊業的常客和回頭客業務也很難運營,與一般銷售產品相比,亞馬遜的旅遊服務的購買率較低且旅遊交易價值較高,於是這也推動了旅遊業比較市場的形成,谷歌等企業也都在努力抓住這一機會。
另一方面,楊彥鋒表示,當前亞馬遜存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弱項就是其商品在線交易板塊的運營模式還是比較傳統,熟悉和深入在線旅遊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正因如此,亞馬遜選擇了世界上的局部市場,用標準化的運營模式進行逐步深入,同時推出了新的玩法,探索在線旅遊邊界。
「亞馬遜在按部就班地深入在線旅遊市場的同時也在試圖帶來一些新的服務,包括虛擬旅遊、直播等,一方面是為了通過這些新的玩法擴張影響力,另一方面,亞馬遜也希望通過新的嘗試找到合適的在線旅遊切入點。」他說。
恰逢海外疫情持續發展,有大量業內人士表示看好亞馬遜對在線旅遊市場的深入,不過,亞馬遜能否像部分人預測的那樣成為海外版的「馬蜂窩」,還是要等時間來證明。
目前來看,亞馬遜是有成為下一個「內容 + 交易」的在線旅遊平臺的潛質,而依靠現有的資源和流量闖出一條新路,找到自己的特色,也是業內人士迫不及待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