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品禪第27回
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首先來看看「空」
很多人對「空」,都是有誤解的,「空」不等於沒有。因為立場不同,時間地點不同,就好像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一樣,根據不同人的根基,就會去說不同的法。佛說的「四大皆空」、「萬法皆空」,又說的「因果不空」,這兩個「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不同的現象,所以它們並不矛盾。
「萬法皆空」的「空」,所指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就像我們醒來回憶昨晚的夢,會覺得夢是虛幻的,指的是外在的現象;而「因果不空」的「空」,這個空的載體是有自性的存在,自性是不生不滅,不變的,所以自性是不空的,而因果是變化過程中不變的規律,我們身在夢中的時候,夢中的所見所感,都是真實的。
再來看看人是空的嗎?
佛教講究「緣起性空」於是有些人就會這樣認為,反正一切都是空,時無有我,時無有人,我做壞事,等於沒做,一切都空的嗎?人,是無常性。同一個人,他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不可能有人生生世世都只做好事而沒犯過錯的,也不可能有人壞事幹盡而無一絲善念的,所以,不可以妄斷一個人的好壞善惡。
那麼為什麼因果不空呢?
「因果」二字,有些人會認為「因果」是宗教性的,甚至是封建迷信的。也有些人認為,佛教講四大皆空,諸法皆空,「因果」是來嚇唬人的。所以,大多數人對於「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為所欲為,造無量惡業。待到自食其果,才後悔莫及。
「因」包括「因」和「緣」。以種子為根本的「因」,促成種子發芽、生長結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氣,溫度,溼度,蟲子,雨水等等,使之發生性質變化的因素都是種子的「緣」。「因」與眾「緣」和合後所產生的果實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緣果報」。
最後來說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空與因果是相輔相成的,諸法無自性,不斷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就是因果,也可以說,變化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而變化本身,卻是真實存在的。人在人間必定有他的身體,有身體必定會遇到身體的所需和所忌,兩者產生衝突,就會發生磨難。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因果不空,即說因由和果報都是色相,是虛妄,感覺會由於心境不同而改變。萬法皆空,四大皆空是人對物質的抽象理解,客觀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是空相的。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絕不是虛妄。就好像小時候父母常對我們說要好好讀書,就來可以找到好工作,現在回想起來就是這麼回事。
小編認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學佛修行的人,不會去執著自己前世和將來。因為,現在所受用的一切果報,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因。而當下我們對於一切境界的取捨抉擇造作,都將決定著自己未來的果。我們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必太過執著,應該從今日現在開始懺悔並發願改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上僅代表小編自己的觀點,小夥伴們還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