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2020-12-06 佳沛文化漫談

《漫談品禪第27回

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首先來看看「空」

很多人對「空」,都是有誤解的,「空」不等於沒有。因為立場不同,時間地點不同,就好像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一樣,根據不同人的根基,就會去說不同的法。佛說的「四大皆空」、「萬法皆空」,又說的「因果不空」,這兩個「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不同的現象,所以它們並不矛盾。

「萬法皆空」的「空」,所指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一切變化不實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就像我們醒來回憶昨晚的夢,會覺得夢是虛幻的,指的是外在的現象;而「因果不空」的「空」,這個空的載體是有自性的存在,自性是不生不滅,不變的,所以自性是不空的,而因果是變化過程中不變的規律,我們身在夢中的時候,夢中的所見所感,都是真實的。

再來看看人是空的嗎?

佛教講究「緣起性空」於是有些人就會這樣認為,反正一切都是空,時無有我,時無有人,我做壞事,等於沒做,一切都空的嗎?人,是無常性。同一個人,他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不可能有人生生世世都只做好事而沒犯過錯的,也不可能有人壞事幹盡而無一絲善念的,所以,不可以妄斷一個人的好壞善惡。

那麼為什麼因果不空呢?

「因果」二字,有些人會認為「因果」是宗教性的,甚至是封建迷信的。也有些人認為,佛教講四大皆空,諸法皆空,「因果」是來嚇唬人的。所以,大多數人對於「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為所欲為,造無量惡業。待到自食其果,才後悔莫及。

「因」包括「因」和「緣」。以種子為根本的「因」,促成種子發芽、生長結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氣,溫度,溼度,蟲子,雨水等等,使之發生性質變化的因素都是種子的「緣」。「因」與眾「緣」和合後所產生的果實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緣果報」。

最後來說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空與因果是相輔相成的,諸法無自性,不斷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就是因果,也可以說,變化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而變化本身,卻是真實存在的。人在人間必定有他的身體,有身體必定會遇到身體的所需和所忌,兩者產生衝突,就會發生磨難。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因果不空,即說因由和果報都是色相,是虛妄,感覺會由於心境不同而改變。萬法皆空,四大皆空是人對物質的抽象理解,客觀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是空相的。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絕不是虛妄。就好像小時候父母常對我們說要好好讀書,就來可以找到好工作,現在回想起來就是這麼回事。

小編認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學佛修行的人,不會去執著自己前世和將來。因為,現在所受用的一切果報,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因。而當下我們對於一切境界的取捨抉擇造作,都將決定著自己未來的果。我們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必太過執著,應該從今日現在開始懺悔並發願改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上僅代表小編自己的觀點,小夥伴們還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不信佛教說因果,知道什麼是緣起性空嗎,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怎麼說
    你不相信佛教說的因果,懂得因緣法,就懂緣起性空,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朱清時怎麼說中國儒釋道文化思想,釋家文化給世界帶來了諸多議論,從因果輪迴,到無神論。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我們懂得因緣法,就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懂得「緣起性空」道理,相信你就懂得因果。
  • 如何理解「緣起性空」?
    無論是原始的小乘佛教,還是後期的大乘佛教,沒有不談到緣起與性空思想的。緣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間上的森羅萬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乃至微塵沙礫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因此,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有」,都是緣起而有;因為緣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緣起法說明: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如果沒有因緣關係,一切都不能成就。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感情的背叛逃不開因果,也許這是宿命
    以上是我分析的宿命論,僅供參考,下面是佛界因果論!在佛界,有一句響噹噹的話,你肯定如雷貫耳,那就是。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相信因果嗎?有些人會質疑發聲說,如果存在因果,為何好人沒好報,壞人囂張自在?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對於這一點,有很多證據證明,你會發現,作惡多端之人,現在沒有什麼事,但是未來必定會掉坑裡,或者因果會找到他們的子孫後代身上。
  • 四大皆空,到底空的什麼?
    佛教講「空」不是消極的空無很多人都把佛教講的「空性」理解錯了,要麼以為「一切皆空」,認為四大、萬法都是空的、虛假的,什麼事都不必做,生活也沒有意義,也不用取捨善惡、取捨因果,然後隨便殺生、吃肉喝酒、輕視戒律、誹謗因果;要麼以為「一切不空」,對什麼都去拼命執著而產生無量無邊的痛苦。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對嗎?佛學裡的佛還受因果嗎
    無論你是學佛的人,還是不學佛的人,對因果其實都不陌生。因果並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因果可以說滲透在我們,每一個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是整個物質世界,及形而上一切世界的基本規律。證達佛地後,是否還受因果?圓滿究竟的果地佛,是否超越因果?在學人實修至寂滅這一過程中,有人據大般若經中所言,一旦修學至寂滅,此人累生累世之罪孽,盡皆消除,所以認為因果空。又有人依唯識學的內容,寂滅掉第八識阿賴耶識中,所有的虛妄分別種子,認為無有了妄識種子,就不受後有,因果皆滅,無因無果。那麼這兩種見地正確嗎?這兩種見地實際上都是錯的。何為"寂滅″?
  • 佛門裡講「緣起性空」,空什麼?
    我們先來說說「緣起性空」是什麼意思。「緣起性空」是佛教用語。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都是因果循環所致。世上沒有常住不空的事物,沒有永久獨立存在的東西。所謂「性空」,就是說,世上所有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其本性都是虛無,是空。如果自性不空,便不會有。《金剛經》裡有一句非常經典、非常核心的話,也是大乘佛教的至高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睜開眼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觸摸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其實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那只是幻象,是因緣的湊合而產生的現象,並不是真實相。
  • 什麼是佛教所說的因果
    什麼是佛教所說的因果文·僧侶與佛學因果是佛家的最基本的定律,佛家講究的是因果論,而不是宿命論。什麼是因果,因是因緣,果是果報。根據佛教典籍中的輪迴學說,種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每件事情都是由原因的,如果沒有原因,你做這件事的意義就不存在,也就不成立。也就不會有什麼果。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因的,所以今生你才會成受這個果,世間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有因果,世俗中無論是誰都無法天理循環,因果報應,誰都無法在因果中得到特殊的寬待。佛教的因果論緣自緣起性空的道理。
  • 為何一切法空不可得?(《佛說老母經》解讀)
    是二者俱空。無所有成。滅亦如是。解讀:佛說:「一切法也是這樣,因緣合會才得成就,因緣離散就會滅掉,一切法無來無去。眼睛見到美好的色相由於分別產生意識,離開色相(境界)就沒有意識,離開意識就沒有色相(境界),所以境就是心,心就是境。這就如同兩木相鑽而得火一樣,都是因緣合會而有,所以色相(境)、意識(心)兩者都是空無所有,沒有生,也沒有滅。」
  • 佛曰:因果不空,「業障」深重之人,身上都有這3大表現
    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佛陀就開示過我們要敬畏因果,三生因果真實不虛。三生並非是真的指人的三生,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佛陀看來沒有進入空相的時候,心就會為物質的色相所迷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念一心皆是在造業,當然這裡面就包含了善業和惡業之分。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所以,除了說「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十二門論》觀因緣門)外,同時又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中論》觀四諦品)。這一空義是最易引起誤解的,不獨世間人誤解,即佛教中部份學者,亦往往未能徹底了解。「空」的世間通義為「無所有」,具斷滅、虛無、消極等意。
  • 佛教:因果不空,這4大惡習最損福報,要改掉!
    接觸過佛法的人,想必對「福報」一詞不陌生,甚至可能有人專門去做善事,培植功德福報。可是你知道嗎?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福報不是迷信,它不是從哪裡求來的,而是我們自身的業力感召而來。當你在行善培福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惡行,同樣可能損耗福報。如是栽種,如是收穫。
  •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人講的是因果報應,佛說的是緣起生滅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因果的說法本就有漏洞。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
  • 佛為什麼要講成住壞空?
    《長阿含經·三災品》載佛陀邊講成、住、壞、空,邊不斷重複說:  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變易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  意思是說世界不斷經歷成、住、壞、空的劫難,非常痛苦,人應該斷絕一切「行」,一切「有為」以求出世。這裡的「行」和「有為」恰恰接觸到佛教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原因與規律問題。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四大皆空」之說,那麼這裡面的「四大」是指什麼呢?關於這個其實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四大皆空」是指佛教修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大圓滿、大自在的般若境界。「四大皆空」是一種修煉達到極高修為的世界觀。「空」的意思並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而是以我融入世間萬物,了悟宇廟人生。
  • 佛教中的空與無到底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空不也是沒有麼
    空和無是佛教經典中常用的兩個概念,空與無這兩個詞在漢語的語境中有重疊的地方,但在佛教中是表達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空,在佛教中是個價值概念,換句話說,佛教講「一切皆空」 意思是世界的一切事物其存在是沒有價值的,佛教在這裡的空,並不是否認這些事物曾經存在過,而是說這種存在沒有意義。比如,佛教用輪迴來解釋人生的,人生的這種反反覆覆的輪迴是一種痛苦的重複,其中沒有任何進步的意義,所以佛教說這是空。
  • 淨宗法師:在一切皆空的世界裡該如何活著?
    問:佛經裡說一切皆空,可在這虛幻的世界裡,我們還要生活,我們該如何活著呢?淨宗法師答:這可能是對佛講的「一切皆空」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如果能正確理解的話,應該怎麼活著呢?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活著了。因為這是佛講的,佛已經落實了一切皆空;像觀世音菩薩隨來就來,為什麼呢?他不受障礙。一切皆空是顯示無障礙,可是我們處處都有障礙。
  • 佛教漫談:「空」是什麼?
    在談「空」之前先說一個(據說是南隱禪師的)故事。有位信徒某天忽然自覺徹悟了佛法,便到寺院找師父印証。師父為他奉上香茶再聽他詳細道來。可是當話匣一打開,信徒便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讓禪師無從插咀。於是,師父為他添茶時往他的杯裡注茶,杯子滿了,師父還在繼續注,直至茶源源溢出杯外也沒有停下來。
  • 藏傳佛教覺朗派教義「他空見」研究之述評史述評
    如來諸解脫,不空亦如是,出離一切過,故說解脫空,如來實不空,離一切煩惱,及諸天人蘊,是故說名空。」  再看藏文譯文中的這段話:「譬如說家空,無人故謂空,譬如說瓶空,無水故謂空,譬如說川空,水竭故謂空,何謂無家空?何謂諸家空?或諸家不空?由無人故空;何謂諸瓶空?或諸瓶不空?由無水故空;何謂諸川空?或諸川不空?因水枯故空。」
  • 佛教:地獄是空還是有,你不知道的真相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從無始來,我們的生命都會隨著自己的業力,在六道中輾轉生死,輪迴不休,沒有出期。佛說:三界唯心造,心若是了了,地獄也就空了,心若不能了,地獄絕對有。地獄對我們普通凡夫來說一定是有的,六道輪迴為佛祖親口所說,佛祖在世之時,有許多修正到大阿羅漢的修行人,在禪定中看到自己往昔在地獄中所受到的苦難,生大驚怖,出定後都嚇出一身血汗,佛典記載都是明證,還有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對於一個造業的凡夫來說,地獄就是自己因果的劫數,相信地獄之說,就是相信因果,能夠去惡向善,生命才會有好的結果。
  • 佛教5句偈語,蘊藏無上智慧,說透世事天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