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外出,免不了要購買機票、火車票,最近兩個月,市民朱先生在去哪兒網上的幾次購票經歷著實稱不上愉快,「我年紀比較大了,所以有時操作起來不如年輕人明白。」他說,10月份購買機票,臨近登機時才被告知在平臺出現了重複出票,11月份購買火車票,退票時才發現購買時多出了40元的「極速出票套餐」……
兩次購買均成功,同一航班重複出票
「我平時經常去外地,乘坐飛機、火車是免不了的。」市民朱先生今年60多歲了,為了給孩子們減輕負擔,他也學著年輕人用手機網上購票,「少跑腿還方便。」他說,自己最常用的購票平臺是去哪兒網,可最近兩個月的購票經歷讓他感到並不愉快。
「第一次發現問題是10月份買飛去廈門的機票。」朱先生回憶,他是10月8日左右通過去哪兒網微信公眾號,購買的廈門航空10月中旬濟南飛往廈門的機票,「總共需要2張,我和我朋友的。」他說,由於操作比較生疏,自己在提交訂單付款後,不小心又點擊了朋友的信息提交支付了一次訂單,「當時還以為是第一回漏買了一張。」朱先生說。
令他沒想到的是,飛機起飛當日一早,他和朋友接到了航空公司打來的電話,告知朱先生的朋友出現了同一航班重複出票的情況,提醒他們飛行結束後通過購票平臺退款,「再翻查手機才發現之前收到了兩條出票成功的簡訊。」。
這之後,朱先生聯絡去哪兒網退票,「說要扣手續費,400多元的票第一次只退了80多元,投訴後又退了180多元,加起來也就退了50%左右。」他說,同一航班同一名旅客只能購買一張機票,即便自己存在誤點,第二次購票也不應該購買成功,「購買時候沒有提醒,現在退票又收手續費,我覺得不合理」。
額外服務不知何時買,申請退票服務費不退
如果說10月份的機票重複出票事件,朱先生還能安慰自己有操作不夠熟練的一部分原因,那麼11月底的火車票改籤退票,就讓他更難以接受。
「11月29日凌晨左右,我又從去哪兒網上購買了兩張從宜興開往濟南的高鐵票。」朱先生說,火車票定在了29日下午3點半左右,當天由於到達車站早,他就和朋友商量改籤早一些的車次,提前趕回濟南,「由於已經取票了,只能去窗口改籤」。
在車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告訴朱先生由於是通過第三方平臺購票,無法直接改籤車次,「最後實際上就是我們在窗口買了兩張新票,之前的票錢從平臺原路退回。」第二日,朱先生收到了其中一張票的退款,卻發現了不對。
「購票時一張票花了371元,其中331元是票價,另外40元是平臺的額外服務費,叫什麼『極速出票套餐』。」他說,收到的退款只有票價331元,剩餘的40元不見了蹤影,「我立馬打電話給客服,他們說這40元按平臺要求是不退的。」
朱先生認為,既然沒有乘坐這趟火車,那麼退票就應該付多少退多少,「而且很奇怪,明明是一塊買的兩張票,第一張退票第二日就收到了錢,第二張直到昨天(8日)才到帳。」
平臺稱核實後儘快處理,航司稱官網購票會有提示
就朱先生遇到的問題,9日下午,去哪兒網工作人員表示會核實情況後儘快處理。「額外服務的錢應該是退的。」工作人員說,消費者在購買火車票時加購的「極速出票套餐」,如果發生退票的情況,與客服聯繫後這筆款項是可以退回的,「朱先生反映的情況,我們會儘快核實」。
至於機票重複出票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平臺是通過機票分銷系統進行購票,就目前了解廈航是允許同一旅客在同一航班購買兩張機票,具體情況還要跟航空公司進行確認。
隨後,記者致電廈門航空客服熱線,「像朱先生遇到的問題,如果兩次購票是在不同的平臺,有可能出現重複出票的情況,但同一平臺購票的話一般會有提醒。」她說,像是通過廈航官網進行購票,同一帳號沒有辦法購買兩張同樣行程的機票,「重複出票可能會影響後續行程,被提示重複佔座。」
相關連結
在線旅遊平臺,消費捆綁搭售問題仍存在
採訪中,朱先生表示,自己是在訂單提交付款後,才發現購買的高鐵票中多了一個「極速出票套餐」,「說實話我並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時候勾選的」。
登錄去哪兒網購票平臺,點擊購買火車票,選定行程提交後,系統提示有3種購票方式,第一種為12306預訂,後兩種則為帶有額外服務的預訂。點擊第一項官網直購後,提交訂單前的支付金額為火車票原價,但在點擊提交後,會彈出一項優選服務的頁面,詢問是否確認購買,點擊確認後付款金額中就添加了服務費用。「我當時沒仔細看,可能以為確認購買的是車票,沒想到是額外服務。」朱先生說。
2019年1月出臺的《電子商務法》有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今年7月,北京市消協發布網際網路消費捆綁搭售問題調查,在對26個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的74個模擬消費體驗樣本中,有8個樣本存在涉嫌捆綁搭售問題,佔比10.81%。涉嫌捆綁搭售問題全部集中在在線旅遊平臺的機票和火車票預訂項目。
調查結果顯示,《電子商務法》實施後,網際網路消費捆綁搭售問題明顯好轉,仍有少數企業以更隱蔽方式捆綁搭售商品或服務;在線旅遊行業的捆綁搭售問題相對突出,部分在線旅遊企業明顯突出搭售選項、弱化無搭售選項,涉嫌誤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