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果然,這就是美國大選後所帶來的「後果」

2020-12-26 騰訊網

編輯丨龍傑審丨束集

據悉,美國當地時間12月12日,首都華盛頓舉行了一場「百萬大遊行」活動(MILLOINMAGAMARCH,指支持川普總統的遊行活動)。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此次遊行示威活動最後竟然演變成了流血事件,並有多人受傷。就好像是美國大選之後所留下的「後果」一般。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消息,不同集會的示威者於本月12日晚間爆發了大規模暴力衝突。到了13日早些時候,已經有33人被警察逮捕,還有八名警察受傷。在上周末的抗議衝突中,已經有9位傷者被送到醫院治療,其中有4名傷者傷勢較重,他們身上都有嚴重的刀傷。

「百萬大遊行」演變成流血事件

不難發現,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堪稱是「極度混亂」的一屆選舉,畢竟從大選開始之後至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亂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川普不願意面對敗選的事實。

當川普看到自己已經無法連任的情況之後,他便肆無忌憚地進行反對。身為川普的支持者,他們也拼盡全力地為川普發聲,並不斷湧上街頭舉行規模宏大的遊行示威活動。

近日,川普的支持者又怒氣衝衝地開始有新動作,華盛頓因此爆發了「百萬大遊行」活動。不過,看得出來,現場已經失控,畢竟出現了不少傷者。

美國多地爆發抗議衝突

據有關媒體報導,其實不止是首都華盛頓,美國多地也爆發了抗議衝突。比如美國阿拉巴馬州西班牙堡市、華盛頓州首府奧林匹亞市等也在上周末發生了類似的抗議活動。

在奧林匹亞市的抗議衝突中還出現了槍擊,現場有一人受傷,另有兩人被捕。12月13日,為了避免較高級別的暴力威脅,密西根州政府不得不決定暫時關閉議會大樓。

最近1個月以來,美國各地都有抗議活動發生,而且很多都已經演變成流血事件。一名美國記者目擊衝突之後稱,部分激進分子已經公開表示,他們除了上街遊行之外,還準備展開戰鬥。

近日,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遊行示威活動,令人吃驚的是,此次遊行很快就變成一場流血衝突。由此可見,如今,美國國內的局勢真是亂成了一鍋粥。若是繼續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不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川普應該認清現實,莫要再胡鬧,也希望拜登政府上臺以後,能夠儘快扭轉這種危險局面,並最終帶領美國人民重新步入正軌,早日整治美國所存在的亂象,將美國人民帶離深受疫情折磨的疫情當中。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線泉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北美觀察丨大選後衝突動亂不斷 美國社會瀰漫焦慮不安
    北美觀察丨大選後衝突動亂不斷 美國社會瀰漫焦慮不安 2020-11-12 17:05: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評論:0 查看數:0
  • 國際觀察|疲憊的美國迎來紛擾的大選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2020年美國大選是一次非傳統、非常規、充斥紛擾、令人疲憊的大選。11月2日,行人經過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外鼓勵投票的廣告。這個大選之年,非洲裔美國人遭警察濫用暴力事件不斷發生,疫情與經濟衰退加劇了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不平等。5月,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迫頸部近9分鐘後死亡,引發全美各地長時間、大規模反對種族主義和警察濫用暴力的抗議示威。美國人還不得不面對沒完沒了、愈演愈烈的政黨爭鬥。
  • 環球深觀察丨確診病例不到一周又增百萬 多重對立炙烤疫情下的美國
    環球深觀察丨確診病例不到一周又增百萬多重對立炙烤疫情下的美國00:12來自國際在線阿什利·帕克:「我們看到的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總統基本上處於失職狀態,他一直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這不僅是指他每天的角色和工作,還指他根本沒有去控制和應對疫情。」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這三個層次的發展變化將影響中美關係架構與美國對臺政策調整。這次美國大選所產生的政治效應可能使美國民眾對國內民主政治方面的不滿情緒繼續擴大。預計拜登上臺後,美國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內部調整,這也決定了中美關係「低開」的背景,決定了美國對華方針不會出現明顯變化。總體來說,「低開低走」是大選後中美關係的基本走向。
  • 環球深觀察丨果然,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回文在寅上了美國的當
    果然,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回文在寅上了美國的當。據報導得知,韓國政府收回12個軍事基地後,還有12個基地,等待韓國收回。至於民眾反映的軍事基地存在環境汙染這一情況,韓國與美國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治理軍事基地的汙染費用,先由韓方墊付,隨後再根據具體費用韓方與美方進行討論研究如何分攤費用。
  • 美國大選第三夜:派武裝人員到計票點、媒體掐斷川普講話直播
    川普推特截圖關於川普所提到的「觀察員」,指的是美國大選期間總統候選人競選團隊觀察計票情況的民調觀察員。此前,美媒消息稱,賓夕法尼亞州一家法院裁定,川普競選團隊觀察員在觀看費城計票過程時可以站得更近一些。
  • 《華盛頓觀察》:美國學者透視臺灣大選--「臺灣人民沒有選擇『臺獨...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麥可·史文(Michael D. Swaine)分析說,「但是,這並不是實質性的增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許多選民是因為泛藍陣營缺乏廣泛的吸引力,才改投民進黨的,而不是因為選民們支持陳水扁或其政策。事實上,陳水扁提出的公投提議因為票數未過半而作廢,這就意味著臺灣民眾並不支持他對中國大陸和美國實行挑釁性行為。」
  • 國際觀察丨美國山火從加州蔓延到俄勒岡州
    大規模人群撤離,必然會導致疫情繼續擴散,甚至會引起二次爆發,造成嚴重後果。俄勒岡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加州山火持續了接近一個月,目前為止還沒有被熄滅。目前受山火影響最大的一個州就是俄勒岡州,俄勒岡州進入緊急狀態,因為這場山火規模太大,哪怕俄勒岡已經出動了幾千名消防員,但是在大量煙霧之下,直升機很難進行滅火。整個滅火局勢陷入停滯狀態,伴隨著陣風,山火正在逐步蔓延,若是不及時撤離,將會對民眾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損失,俄勒岡州政府將50萬人緊急撤離。
  • 大選將至,美國槍枝銷售量卻要破歷史紀錄了…
    今天(11月3日)就是美國大選的日子了,川普能否實現連任,很快就將見分曉。種族歧視、貧富差距、暴力事件,這一年,美國社會的各種頑疾在疫情衝擊下暴露無遺,不少美媒、專家和民眾也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擔心,大選結果可能會引發又一波大規模騷亂。
  • 美國大選當晚:中國的60後在爆肝,00後在購物?
    美國大選競爭如此激烈,網友都忍不住調侃道,看到74歲與77歲的兩個老人為了一份工作還爭吵的這麼激烈,你的人生還有什麼藉口不努力呢?或許因為美國大選是兩位老年人的競爭,關注人群年齡跨度較大,相比之下,00後是最不關心美國大選的,60後表現出來相對更濃厚的興趣。
  • 記者觀察:這一年 在美國目睹社會的「撕裂」
    記者觀察:這一年 在美國目睹社會的「撕裂」 03:15 記者觀察:這一年 在美國目睹社會的「撕裂」03:16來自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社記者他們的不幸既是美國長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結果,也是疫情下美國少數族裔苦難加劇的縮影。疫情中的遊行隊伍、城市騷亂和打砸搶燒成為今年美國街頭不同尋常的「風景線」。「黑人的命也是命」是黑人絕望的吶喊,也成了2020年最具知名度的口號之一。 在這一年即將接近尾聲之時,我們又見證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大選。
  • 美國大選後 臺灣的三條路
    中國與日本研究權威傅高義,一語道出了他對美國大選後,陸美臺關係的見解。傅高義還特別呼籲蔡英文「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的聲音,得同時聆聽北京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臺灣走往正確的方向。」   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蔡當局根本聽不進去這些逆耳的忠言。她們就像是在豪賭一場政治梭哈,把臺灣民眾所有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川普身上;似乎只要川普贏了,臺灣就可以高枕無憂。
  • 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一面倒「押寶」川普,臺灣民眾高度關注美國大選結果,更憂心選舉後的中美關係及臺海局勢。       《紐約時報》還引述了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的近期觀察,「過去陸美臺三方關係的歷史告訴我們了,當中美關係最壞的時候,臺灣往往變成一個犧牲品」。他進一步指出,當前的臺灣與美國關係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刻」,這讓臺灣十分仰賴美國、自身活動的空間相當小,「這對臺灣的本身利益當然是不好,我們完全沒有主動權」。
  • 比起美國大選,印度更關注這場大選
    這一舉動被印度有關人士認為是回應中國的「棋招」,因為中國在南亞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印度密切關注緬甸全國大選 緬甸在結束軍政府的統治後,這次的大選將會是緬甸第二次擺脫軍政府統治的大選
  • 2020美國大選結果什麼時候出來 美國大選公布揭曉時間
    新華社華盛頓10月30日電(國際觀察)郵寄投票激增加大美國大選不確定性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許緣 興越  據跟蹤美國大選投票情況的「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30日晚,2020年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的選民數量已超過8600萬,其中郵寄投票數量超過5500萬。
  • 美國大選投票直擊:這是你所看不到的真實選舉現場
    「你的選票就是你的聲音。」——這是美國這幾天隨處都能聽到和看到的宣傳標語。而隨著大選日的到來,1億多美國人今天到底是如何投票的呢?我們希望你能擺脫漫天飛的微信公號10萬+文,而了解一下真實的美國大選,於是就跑去矽谷的一個投票站蹲點了一天,讓你可以看到口水和謠言背後真實的大選。
  • 美國大選2020在幾月?美國大選時間2020具體時間
    北京時間上周五,美國大選最後一場總統辯論舉行,川普和拜登就疫情、國際關係等問題爭論不休。在最後一輪辯論後,美國大選也將進入最終的衝刺階段。  本周將是美國大選前的最後一周,11月3日將是最終大選日,因此在本周大選結果的前景或將更為清晰。
  • 國際觀察:泰國大選群雄逐鹿 誰將問鼎總理大位?
    中新社曼谷2月8日電題:國際觀察:泰國大選群雄逐鹿誰將問鼎總理大位?  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泰國大選登記於8日截止,各參選政黨提名的總理候選人已全部揭曉。  這些候選人既有老牌政客,也有政壇新秀;既有軍方背景人物,也有各方政治勢力代表。
  • 謝鬱: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態勢
    另一邊是蔡英文當局全力配合美國,倚美謀獨抗中,兩岸互信互動基本為零,對立對抗升至歷史新高,臺灣海峽從風高浪急演進到兵兇戰危。12月中旬,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民主黨拜登確定勝選,對選後的中美戰略態勢與兩岸關係走向,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 北美觀察丨TikTok版「血色婚禮」 下的絞殺 美國商業環境凜冬將至?
    就TikTok案本身而言,美國媒體上都是關於一些具體問題的關注。其中一個問題的討論就是關於,TikTok在美國的估值大概是多少?TikTok在美國的估值?根據Bloomberg的報導,美國有分析人士預估,TikTok在美國的業務估值大概是200億~500億美金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