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縣公安局:黨建鋪就官塘村養蠶致富路

2020-12-17 天眼新聞

「以黨建引領發展,以黨建促進致富,要讓150畝蠶桑產業成為官塘村致富的捷徑。」11月22日,鳳岡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宋太明在王寨鎮官塘村水銀溝組蠶桑移栽技術培訓現場,給群眾打氣加油,增加大家發展蠶桑致富的信心。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鳳岡縣公安局繼續發揚群眾不致富不收兵的決勝精神,讓人民警察成為群眾最信任的親人。公安局派出4位黨員民警,繼續紮根官塘村、吃住在村裡,與官塘村水銀溝組的22名群眾黨員一起成立了黨支部,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以決勝的信心投入到蠶桑產業中。   該支部成立後,主動對接政策、尋找市場,作出了決定。利用官塘村水氣候、土壤的特點,在水銀溝組的營上、秦家屋基等規劃出蠶桑產業園。同時,以大戶加農戶的模式運行,形成全村養蠶,集體致富的良好氛圍,還解決了10萬元錢用來修建產業路。

「這條產業路有4公裡,直通他的蠶桑基地。目前,他已栽植了40000株桑苗,計劃年前完成16萬株桑苗的移栽。」支部第一書記阮兢一邊介紹產業一邊算起了帳,「一畝蠶桑可餵三張蠶種,一張蠶種可生產100斤左右蠶繭,可收1300元。老袁的150畝桑園即可有近200萬元的毛收入,除去成本純收也可達40萬元左右。」  黨員袁子國的兒子袁宗乾是貧困戶,今年脫貧後又帶上家人外出打工去了,得知父親栽植了150畝蠶桑,家裡正差人手,於是決定回來與父親一起發展養蠶致富產業。   「這幾年來黨支部的作用太關鍵了,為我們村發展產業,成立合作社,為我們的產品找市場。今年我村的柚子還沒有上市,在家門口就賣完了。」袁子國道出了心中的喜悅。

水銀溝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就在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通過多次考察後,支部看到水銀溝、史家組等處的自然資源,讓群眾藉助綠水青山養蜂致富。  支部最先挑選幾戶有養蜂經驗的人家作為試點,採取合作社的方式,每戶發放兩桶蜜蜂,讓每戶村民入股,貧困戶免費加入,對於沒有養殖技術的就寄養在養蜂大戶家,有條件的就自己養殖,所產蜂蜜通過合作社集中進行銷售,打消了村民心中滯銷的疑慮,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使養蜂產業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增加了群眾收入。同時,支部還發動大家種植萬壽菊、烤菸、辣椒等經濟作物,讓群眾參加特惠貸,提供致富信息,讓群眾迅速走上了一條種養致富之路。  「有支部,好走路。今年,黨支部在發展蠶桑產業中,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在調整土地工作中,沒有遇到一點阻力。」袁子國指著蠶桑基地對面的一塊平地說,「目前我在基地拉電拉水,開工人工資,已開銷了30多萬元。等把桑苗全部載完後,我就開始修建兩間佔地200多個平方蠶房。支部知道我資金運轉困難,已出面在農商行給我貸款15萬元,並給蠶房每個平方補助100元。」通訊員 胡啟湧

編輯   王光莉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扶貧路上黨旗飄——記江西鷹潭餘江區中童鎮官塘村黨支部
    原標題:扶貧路上黨旗飄——記餘江區中童鎮官塘村黨支部 機耕道拓寬了,水渠修起來了,養豬場關停了,水庫水質改善了……近年來,鷹潭市餘江區中童鎮官塘村熊家組的變化讓村民們讚嘆不已。而更讓村民們稱讚的,是官塘村黨支部一直以來發揮的巨大作用。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在官塘村的扶貧路上,鮮豔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
  • 陽新縣木港鎮:以黨建引領 靠「絲」路脫貧
    6月1日,在黃石市陽新縣木港鎮木港村的300畝桑蠶產業示範園裡,殘疾人柯錫才正在蠶房裡投桑葉餵蠶。"我在產業園裡採桑、餵蠶,一天收入100元,產業園還將小蠶共育到三齡後,按成本價發放給我們飼養,並手把手地指導我們技術,去年我光賣蠶繭就收入15000元。"
  • 黔西縣金碧鎮:黃精種植鋪就致富路
    今年以來,金碧鎮通過大黨建引領,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在各村(社區)成立村社一體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發展,充分發揮支部引領作用,發展「三白」、香蔥、大蔥、黃精、辣椒等蔬菜、中藥材高效經濟農作物種植上萬畝,積極調動了廣大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主動性,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了基礎,鋪就群眾致富路。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近年來,桃園村堅持以貧困戶脫貧為靶向,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和產業特色,鋪就百姓脫貧致富路。
  • 南通海安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原標題:鋪就「四好農村路」 敲開鄉村致富門 農村,因路而變化;發展,因路而提速。改革開放40年來,從土路、砂石路到水泥路和瀝青路,我市農村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仿佛一條條緞帶,裝點著鄉村大地,撐起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海安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 高陵區通遠街道仁村黨建花園農場——鮮花鋪就致富路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高宣)近日,高陵區通遠街道仁村黨建花園農場進入銷售旺季,從這裡運送出的花朵裝扮了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2017年初,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引導村民優化產業結構,帶領廣大村民群眾致富,村裡成立了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全村3768名符合條件的村民成為股民。經全體股東代表決議、合作社多方調研,決定實施以花卉種植銷售為主要經營業務的首個合作社建設項目「仁村花園農場」。
  • 遂川衙前:「黨建+」走出致富路
    從偏居一隅到脫貧致富的林鄉,遂川縣衙前鎮通過黨建引領「唱新戲」、產業集聚「拔窮根」,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脫貧路。示範引領,黨員是脫貧路上「領頭雁」提起黨員幹部羅榮傳,士高村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他在沿海務工多年,而後返鄉創業。2016年,在農技站技術人員指導下,羅榮傳購入一批貴妃雞苗,並種植了40畝南豐蜜橘。
  • 廣安前鋒區:栽桑養蠶鋪就脫貧致富路
    種桑養蠶鋪就致富路,農民挑著「銀絲」換金錢……眼下,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唐橋村,蠶房裡成千上萬的蠶寶寶已完成結繭,迎來了第四批蠶繭豐收的時節,「蠶繭」成為村民提及頻率最高的熱詞。 唐橋村有著柞蠶養殖的歷史,如今,蠶桑產業已經成為村民的致富產業,為全村脫貧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海安:唱好致富經 鋪就小康路
    一隻繭,孵出百億產業集群5月31日,海安各繭站收繭窗口前擠滿了前來售繭的蠶農,裝滿蠶繭的袋子、竹籃,一個挨著一個,排成長龍。繭站內,工作人員過磅、驗繭、開票、結算,有條不紊。村民吳琪臉上滿含喜悅,他說:「今年一共養了3張紙的春蠶,產繭150公斤,比去年增加兩成,收入6000多元。」
  • 寶塔區馮莊鄉:黨建串起「產業鏈」鋪就群眾小康路
    馮莊鄉堅持以黨建為引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因地制宜開展了「標準黨建」「果蔬黨建」「民生黨建」等創建活動,助推追趕超越。按照「黨建引領、產居融合、文旅融合」的戰略定位,推動農村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經濟優勢,打造「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的美麗新鄉村。康坪村曾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來源:每日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0-12-14 09:51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 巢湖市場監管局走訪調研官塘村 紮實落實脫貧攻堅工作
    5月的官塘村,風和景明,村裡已經到了播種稻芽的時節了,官塘行政村村委門前的田地蓄滿了水,陽光下一片白茫茫,貧困戶們只待農田浸透了水,就可以播種了,而這播種的不僅僅是稻種,更是脫貧致富的希望。4月份,巢湖市場監管局扶貧隊員將政府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的政策送到貧困戶手中,貧困戶非常激動,都說政府政策好,更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 茶葉「坐」高鐵 鋪就「萬裡茶道」致富路
    天黑、路窄、風險大,茶商們常常叫苦不迭。「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武夷山曾是古萬裡茶道的起點,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武夷山的茶葉很難走出去。如今,茶葉坐上了高鐵,更快捷地銷往全世界,縮短了外界與「萬裡茶道」的時空距離,鋪就了一條新時代的致富茶路。不可否認,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經過十年的快速發展,高鐵已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 [學習十九大 開拓新港口]以雁鵝為媒 鋪就致富路
    是誰以雁鵝為媒,為欄衝村的貧困戶鋪就一條致富路?12月22日,廣西新聞網採訪組來到該村實地走訪探索緣由。據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黃強介紹,欄衝村共有706戶村民,其中72戶為貧困戶。為了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子,在港口區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今年7月以來,欄衝村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引導周邊貧困戶發展養殖雁鵝產業,共謀養鵝脫貧致富路。
  • 河南省確山縣劉店鎮:種下黃金菊 鋪就致富路
    種下「黃金菊」,鋪就致富路。11月1日,由中共確山縣劉店鎮黨委、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劉店鎮人民政府、確山縣中醫院主辦,駐馬店市信訪局、確山縣商務局協辦,劉店鎮後山村、啟明農業有限公司、駐馬店市天中義工聯合會承辦的劉店鎮第三屆金絲皇菊豐收節暨 2020年度「孝善文化助力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召開。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在沒當選村書記之前,吳祥便是村裡的致富能手,為人「仗義」是村民對他的至高評價。村民王金成二女兒考上了大學,家中拿不出學費想放棄,吳祥手裡沒有現金,便帶著王金成去銀行取了一萬元,讓孩子順利邁入大學校門。吳祥在花海勞動。受訪者供圖  吳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要從治理村容村貌入手,加寬主巷路是第一步。這意味著,部分村民家的圍欄、倉房、院牆都要退後。
  • 貴州三穗:幹部群眾齊心協力鋪就林下經濟致富路
    19 來源: 貴州民族報黔東南新聞周刊編輯部 舉報   幹部群眾齊心協力  鋪就林下經濟產業致富路
  • 從三江源頭鋪就的「致富路」
    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鎮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建立移民定居點;2006年8月,民政部門正式將移民村批准為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佔地面積35公頃;2017年,長江源村正式脫貧摘帽,全村增加至230戶58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比2004年搬遷時增長10多倍;如今,全村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