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引領發展,以黨建促進致富,要讓150畝蠶桑產業成為官塘村致富的捷徑。」11月22日,鳳岡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宋太明在王寨鎮官塘村水銀溝組蠶桑移栽技術培訓現場,給群眾打氣加油,增加大家發展蠶桑致富的信心。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鳳岡縣公安局繼續發揚群眾不致富不收兵的決勝精神,讓人民警察成為群眾最信任的親人。公安局派出4位黨員民警,繼續紮根官塘村、吃住在村裡,與官塘村水銀溝組的22名群眾黨員一起成立了黨支部,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以決勝的信心投入到蠶桑產業中。 該支部成立後,主動對接政策、尋找市場,作出了決定。利用官塘村水氣候、土壤的特點,在水銀溝組的營上、秦家屋基等規劃出蠶桑產業園。同時,以大戶加農戶的模式運行,形成全村養蠶,集體致富的良好氛圍,還解決了10萬元錢用來修建產業路。
「這條產業路有4公裡,直通他的蠶桑基地。目前,他已栽植了40000株桑苗,計劃年前完成16萬株桑苗的移栽。」支部第一書記阮兢一邊介紹產業一邊算起了帳,「一畝蠶桑可餵三張蠶種,一張蠶種可生產100斤左右蠶繭,可收1300元。老袁的150畝桑園即可有近200萬元的毛收入,除去成本純收也可達40萬元左右。」 黨員袁子國的兒子袁宗乾是貧困戶,今年脫貧後又帶上家人外出打工去了,得知父親栽植了150畝蠶桑,家裡正差人手,於是決定回來與父親一起發展養蠶致富產業。 「這幾年來黨支部的作用太關鍵了,為我們村發展產業,成立合作社,為我們的產品找市場。今年我村的柚子還沒有上市,在家門口就賣完了。」袁子國道出了心中的喜悅。
水銀溝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就在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通過多次考察後,支部看到水銀溝、史家組等處的自然資源,讓群眾藉助綠水青山養蜂致富。 支部最先挑選幾戶有養蜂經驗的人家作為試點,採取合作社的方式,每戶發放兩桶蜜蜂,讓每戶村民入股,貧困戶免費加入,對於沒有養殖技術的就寄養在養蜂大戶家,有條件的就自己養殖,所產蜂蜜通過合作社集中進行銷售,打消了村民心中滯銷的疑慮,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使養蜂產業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增加了群眾收入。同時,支部還發動大家種植萬壽菊、烤菸、辣椒等經濟作物,讓群眾參加特惠貸,提供致富信息,讓群眾迅速走上了一條種養致富之路。 「有支部,好走路。今年,黨支部在發展蠶桑產業中,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在調整土地工作中,沒有遇到一點阻力。」袁子國指著蠶桑基地對面的一塊平地說,「目前我在基地拉電拉水,開工人工資,已開銷了30多萬元。等把桑苗全部載完後,我就開始修建兩間佔地200多個平方蠶房。支部知道我資金運轉困難,已出面在農商行給我貸款15萬元,並給蠶房每個平方補助100元。」通訊員 胡啟湧
編輯 王光莉編審 李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