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路上,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01
ONE
這幾天,「驢友」兩個字多次上了熱搜。
如往常一樣,是以一種悲劇的方式。
8月24日,有驢友在網上爆料,說25歲的河南男孩李凱洋獨自騎行前往可可西裡無人區,7月6日開始失聯,至今已有46天。
這片大小達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數十公裡內都荒無人煙,只有狼群等猛獸出沒。
氣溫低,變化大,年均氣溫是-10.0℃~4.1℃,最低氣溫可達-46.2℃。一時不慎,便可能被凍得四肢不能動彈。
空氣中含氧量低,周圍雖然常能看到湖,卻都是鹽鹼水,不能直接飲用。
這樣的可可西裡,因此被稱為」生命禁區「。
但25歲的李凱洋,卻單人單車,攜帶少量裝備,便進入了可可西裡。
他跟朋友說,曾經以為可可西裡「青山綠水遍地野驢」,可到了才知道,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7月6日,他發出了生前的最後一條朋友圈:我昨天,聽到狼叫了,怪不得叫狼叫溝。
配圖,是可可西裡腹地的一片荒蕪。
那天以後,他與朋友再無聯繫。
直到8月25日,警方發布通報,我們才知道,他已經去世。
(搜救現場)
類似的事件,最近時有發生。
8月23日,貴州的關嶺滴水灘瀑布,兩名「驢友」被發現懸掛在瀑布之中,一動不動。
經過一天的救援,兩人被宣布,「已無生命跡象」。
而在此前的,8月18日,佛山12名驢友,進入石門臺保護區,下水遊玩。
由於正值颱風來臨,上流下起了大雨,水流量突然暴漲的情況下,7人被洪水衝走,其中3人溺水身亡。
連續發生的悲劇,讓人感慨,讓人惋惜。
但其實,不只是今年,每年的這個時候,這種事情都不在少數。
這讓我產生了一個疑惑:為什麼「驢友」的身上,總會發生意外事件?
02
T W O
其實,這是必然的。
這種自助旅行的形式,本就具有天然危險性。
因為他們去的地方,有可能是一般人都不會去的,尚未開發的景區。
比如李凱洋去的可可西裡,荒無人煙,野獸橫行。
他們進行的,是比景區裡那些活動危險一百倍的戶外運動。
比如貴州兩名驢友進行的瀑降(在懸崖處沿瀑布下降的運動),即使是受過足夠專業訓練的人,也難免會有意外。
再拿騎行進藏,這個最廣為流傳的活動來說。
在被稱為「死亡公路」的川藏公路南線318國道上,車禍與泥石流時有出現。
除此之外,騎行者還會面臨體力不足、突發受傷等種種意外情況。
這些風險,在舒舒服服地坐飛機進藏,又或是坐幾天幾夜的綠皮火車時,都是沒有的。
對於這些風險,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夠解決的。
它需要的,是對相關領域知識的足夠了解——從野外生存,到意外處理......
它需要的,是足夠的、專業的裝備。
即使準備得再充足,意外和危險也可能隨時來臨。
正如登珠峰的登山隊員、穿越羅布泊的彭加木和餘純順、獨自揚帆出海的郭川。
他們都是屬於最專業最頂尖的「驢友」,但他們,同樣會遭遇不測。
專業的驢友都是如此,靠著頭腦發熱就去探險的人又豈能成為幸運兒?
要知道,死亡就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
03
THREE
戶外旅行是一項極其考驗身體、裝備、技能的事情,可為什麼還是會有很多年輕人盲目追捧?
其實還是離不開很多毒雞湯一味地鼓吹「驢友文化」。
每次去到書店,在最顯眼的地方,你總能看到窮遊、騎行這些旅行相關的書籍。
打開手機,熱門的短視頻裡,輕易也能看到「驢友」的身影。
他們把一項小眾旅行說成一件熱血沸騰的事情,好像人生不瘋狂一次都變得了無生趣。
但他們卻從不會告訴你,在如此美好的想像背後,潛藏著多少風險。
他們只會無限放大令你嚮往的美好,盡力去把所有風險都隱藏在深處,說白了,就是給年輕人建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烏託邦。
今年1月,一對情侶,租了一輛共享汽車,去了四川彭州九峰山。
他們沒有攜帶登山裝備,只是身著外套,便輕裝上陣了。
沒想到,意外隨之而來,兩人墜崖身亡。
新聞出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座山作為距離成都不遠,而又尚未開發的山,早已在當地驢友圈備受追捧。
有帳號稱它為「神聖奧妙之區,道佛共享之地」。
順便,還推出了九峰山一日遊的徒步團。
無需專業培訓,通篇不提風險,在他們口中,九峰山就好像一件任人賞玩的擺件。
趁著假期,爬爬山,賞賞雪,便是人生一大樂事。
可沒有人會告訴你,這是會死人的。
前些年,「搭順風車」進藏是驢友圈最流行的。
很多人都在說,蹭車、蹭吃、蹭住,可以認識不一樣的人,見識不一樣的風景。在旅遊App裡,你也總能看到這樣的帖子:
「昆明出發,走川藏線或滇藏線都可以。找一個勇敢的妹子一起搭車,一男一女相對來說是最容易搭到車的組合……」
一時之間,這成了最好的進藏方式。直到,越來越多的「不幸」開始在驢友圈中流傳:
有人腦門一熱,在路上等了一天,都沒有車願意載一程;
有女生上了車,結果被騷擾,乃至被性侵;
有人在車上睡著,去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好心的司機成了萬惡的劫匪......
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只不過是想像出來的美好。
這世上,哪來那麼多白撿的好心腸呢。
你看見的,只是那些利益相關者,想讓你看到的東西。
請記住,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04
F O U R
前段時間,前同事提了辭職。
她的理由是,自己的人生不該是每天都窩在寫字樓裡,她還在朋友圈裡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裡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當時看到這段話時,我很生氣。
因為它把我們這些平凡人抨擊得一無是處,把我們的努力全部都說成了苟且。
確實,遠方很美,出去玩很爽,但作為成年人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同樣也很酷。
人生的意義從來不在於騎上幾千公裡到拉薩,不在於從高空怒吼著一躍而下,亦或是穿梭在白雪皚皚中……
人生如果真的有意義,那也不該是通過登山、蹦極、滑雪換來的。
《八佰》裡,那個只留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給母親,卻未給歷史留下一張照片,便縱身躍下的陳樹生,誰敢說他的人生沒有意義?
我們的父母,未必有過詩和遠方,但也沒有人有資格,說他們的人生沒有意義。
將人生的意義賦予遠方,說白了,這種意義,如同空中樓閣,只是一片虛無。
與其將人生的意義交予遠方,不如著眼於自己。
把自己變得更好,按自己的意願而活,過著問心無愧的生活,才是最值得過的人生,才是最值得我們追求的人生意義。
《警方通報:在可可西裡失聯的95後河南小夥已離世,排除他殺》澎湃新聞《在無人區失聯小夥已離世,最後一條朋友圈曝光》經濟日報《瀑降被困驢友已無生命跡象,線路開闢人:兩人沒有沿正確線路降下》新京報《滴水灘「瀑降」的死亡穿越》新京報《12名旅客擅闖清遠英德石門臺自然保護區,3人溺亡》瀟湘晨報《未攜帶登山裝備 謝絕租用防滑鏈 兩名驢友在彭州九峰山墜崖遇難》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