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傳出一組大尺度的「裸體婚紗」照片,拍攝地點在張家界5A級景區。照片中情侶赤身裸體,新娘著頭紗,在景區奇峰飛瀑、絕壁棧道、深山古寺、寶峰神女等景點前與丈夫旁若無人地盡情「秀恩愛」。「裸體婚紗」照引起了網友瘋轉和熱議。據了解,拍攝「裸體婚紗」照片源自景區面向全球推出的一項策劃活動。對於「裸體婚紗」照片,網友觀點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傷風敗俗的行為,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張揚愛情和人體美。(12月3日《華商報》)
「裸體婚紗」的花樣,看起來毫無新意,只是又一次的肉身營銷而已。倘若僅就傳播效果而論,景區的此一策劃,無疑流傳甚廣、影響甚大。在現代意義上,所謂產品營銷,似乎早已超越了對「塑造好名聲」的追求。在「無論美名還是惡名,只要揚名便好」的成敗標準裡,任何博得眼球、引發轟動、激起熱議的廣告,都會被視作經典之作。就此事而論,無論受眾喜歡與否,他們都在客觀上再一次接觸了「張家界」這個名字。
必須承認的是,張家界的「裸體婚紗」策劃,還是有別於一般的爛俗營銷的。這表現在,它極力建構一種「超世俗語境」,來試圖合理化諸如「裸體」、「秀恩愛」等情色畫面。在「婚紗照」的情境設置內,婚姻、戀人等等說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那些敏感元素的道德風險。恰是基於此,很多網友認定,此一舉動是在「張揚愛情和人體美」——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這麼容易被說服。
時至今日,產品營銷一方面變得越發百無禁忌,另一方面也更加善於用「故事設定」對抗禁忌。雖然人所共知,裸體婚紗中「裸體」才是「賣點」,但策劃方完全可以拿「婚紗」來堂而皇之地自我辯白。就這樣,圍觀者變得「觀點不一」。而這,儼然是最佳的傳播結果。市場營銷中,這種指向模糊的擦邊球式玩法,日益成為一種主流選擇。其既能引發轟動,同時又的確相對「安全」。
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這種有爭議的營銷方式,必然換來有爭議的產品名聲。看似人數眾多的廣告受眾,會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最終的消費者,其實不得而知。惡名營銷與「爭議營銷」,區別於傳統「美名營銷」的關鍵之處就在於,所謂「廣告到達率」與「產品購買率」未必呈正向相關的關係……「裸體婚紗」照片,讓張家界被更多人知曉。然而,這部分新增的知曉者,未必會傾向於去張家界旅遊,甚至還會有一些原本的潛在遊客,會因對該照片的厭惡,而改變心意。
所以,不管在道德層面,還是在經濟層面,裸體婚紗一類的營銷方式,其實都充斥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無論美名還是惡名,只要揚名便好」的價值觀,終究忽略了消費者存在道德偏好,並會基此用腳投票、改變消費選擇的事實。(蔣璟璟(華西都市報評論員))
這些照片太過大膽,也引來英國網友圍觀。英國《每日郵報》在轉載時,還擔憂他們會因為在公共場合露體而被逮捕,強調這種行為通常在中國社會是不被接受的。而從郵報底下的外國網友留言來看,有些外國朋友好像也不是很接受這種大膽的結婚照呢。一起來看看網友都是咋吐槽的吧!
>吐槽的:
這都是些什麼?!
網友Caleb:也許是我太保守,但我真的不想讓所有人看到我妻子的裸體。
英國倫敦網友Marco2000:最好別讓他們的基因在公眾中流通,關於這一點,我倒是很高興看到他倆人能走到一起。
美國網友noooontm:這都是些什麼?!我想要傳統老式的婚禮!
再回首:景區利用網絡開展旅遊營銷無可厚非,但營銷也要考慮受眾的心理。中國自古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之說,因而「裸體婚紗」總是會引起人們的反感。玩藝術,是在一個指定的範圍內進行,而不是考驗大眾的心理承受能力。
河南省網友:這種拍攝方式危險係數很大。要是有個別道德敗壞的攝影師把裸照拿到網上發布的話,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支持的:
記憶能讓愛情永駐
英國網友Maliboom:當你想向其他人展示你的結婚照時會有一點小難堪。不過,這是他們結婚,他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很好。
英國網友Dennis:他們的結婚照很美呀。今後的歲月裡,這些記憶將能讓他們的愛情永駐。不過可能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們感到難為情,保佑他們敏感的小心靈吧!
>談「風景」的:
模仿阿凡達有點太過了
泰國網友Pattayasinner:可以肯定,攝影師是大飽眼福了!
美國網友Sassylaroo:我不會拍這樣的照片,但那個地方真的非常美,我希望我能有錢去那裡旅遊。非常美的風景!
美國佛羅裡達網友allthing-snice:阿凡達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但這個模仿阿凡達的結婚照有點太過了。
英國網友me:導演卡梅隆會來找這對情侶要版權費的。據《張家界日報》等
---
更多公關行業資訊請關注:
中國公關網微信:CIPRA_2013
中國公關網微博:@中國公關網chinapr
中國公關網:http://www.chinap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