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哥華地區海鮮四分之一名不符實 華裔揭魚目混珠

2020-12-19 中國僑網

大溫哥華地區海鮮四分之一名不符實 華裔揭魚目混珠

  中國僑網6月21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加拿大卑詩大學(UBC)食品科學研究人員與海洋保護獨立機構Oceana Canada合作透過DNA排序比對海鮮的基因,研究發現大溫哥華銷售的海鮮有四分一錯誤標示。

  該研究是由UBC的陸氏食物品安及健康工程實驗室(Lu Food Safety & Health Engineering Lab)與Oceana Canada,以及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實驗室共同合作進行。撰寫報告的兩名研究員均是華裔,包括陸氏實驗室的陸曉楠,以及胡雅茜。

  該研究在去年9月到今年2月之間,在大溫的溫哥華、列治文、高貴林,本那比、西溫、北溫、素裡及蘭裡等多個城市,總共採集了281個海鮮樣本,並以DNA檢測比對海鮮的基因,並了解有多少錯誤標示,結果有70個樣本有錯標。

  研究指出,整體來說,有四分一的海鮮有錯標,而餐館有最多海鮮錯標的比例,高達29%,其次是超市,錯標比例有24%,而壽司店的錯標則有22%。

  被錯標最多的海鮮是鯛魚,在34個鯛魚樣本當中,有31個不是鯛魚,而是其他魚混充,錯標比例達到91%。

  研究也發現,鯰魚(sutchi catfish)也很常被用來取代大比目魚(halibut)、鯛魚、龍利魚及鱈魚。

  胡雅茜指出,造成錯標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商家故意標錯,但也有的不是故意標錯。如果是故意標錯的情況,例如有餐館明明知道所賣的魚是低價的非洲鯽,卻偽裝是高價的鯛魚,如此即有「食品詐騙」的嫌疑。

  她解釋,研究所採取的海鮮包括魚、蝦、螃蟹、龍蝦四大類,所採集的樣本都不是活的,有的是剛被漁船運回陸地,也有的是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冰凍海鮮。這次所研究的海鮮並未特別註明產地,所以無法得知進口生鮮與產自本地的海鮮,在錯標問題上的差異。

  胡雅茜指出,海鮮錯標問題是國際性的問題,但在大溫哥華地區則較少受到關注,尤其是一些經過處理後的魚肉,外觀接近,顏色也接近,令市民無法辨認,連科學家都需要透過DNA檢測才能知道,說明海鮮的錯標問題並不容易被察覺。

  Oceana Canada推動預防「海鮮詐騙」(Seafood Fraud)問題的萊文(Julia Levin)指出,海鮮當然不能錯標,舉例來說,若以進口的非洲鯽取代了鯛魚,人們可能吃下一些帶有在本地禁止使用化學成分的非洲鯽,如此會危害健康。

  她認為,預防「海鮮詐騙」的關鍵是從海鮮的供應鏈做起,設法建立海鮮產品的重要訊息,而且是從漁船,一直追蹤到海鮮送到人們的餐盤上,要求供貨商在任何時候,均能提供有關正確的標示及訊息。

  該報告並提出建議,為了防止海鮮錯標,建議主要的貿易國家應該將海鮮或魚的名稱統一;要求標籤加列海鮮的學名,以及對消費者提供更多有關魚是野生捕獲、或是養殖的,以及在哪裡處理魚、捕獲或是養殖的方法等。該研究在《Food Control》的期刊上發表。

  Oceana Canada在全加各地進行相同研究,該組織去年秋天在渥太華取樣檢驗的海鮮,有一半被錯標,未來該組織將發布「海鮮詐騙」的全國報告。

【責任編輯:陸春豔】

相關焦點

  • 溫哥華概況-溫哥華氣候和華人分布
    我們常說的溫哥華實際上是指整個大溫哥華地區Greater Vancouver,簡稱大溫地區,主要包含溫哥華Vancouver,本那比Burnaby,列治文Richmond,高貴林Coquitlam,北溫哥華North Vancouver,西溫哥華West Vancouver,素裡Surrey,三角洲Delta等「城市(city)」。
  • 六名華裔人士入選加拿大溫哥華權力精英榜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最新一期的《溫哥華雜誌》選出50名最具影響力的權力精英,共有6名華裔入圍。倡議多元文化和諧的華裔商業界名人黃光遠擠入前十名精英榜,其它獲肯定的溫哥華華人影響性人物包括:許知仁、譚秉榮、馮永發、Brandt Louie和陶黃彥斌。
  • 華裔加拿大人博物館構思出爐 擬在溫哥華設主館
    中國僑網12月30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加拿大卑詩省政府及溫哥華市政府早前承諾設立華裔加拿大人博物館(Chinese Canadian Museum),初步構思博物館將分為主館及分館(Hub & Spoke),在溫哥華設立一個主館後,其他華裔歷史建築物包括堂所大樓
  • 溫哥華華裔學生購豪宅:錢的「來龍」與「去脈」
    華裔學生周天宇(音譯Tian Yu Zhou)在加拿大溫哥華豪購位於溫哥華海景地段貝爾蒙大道4833號,佔地1.7英畝、使用面積14600平方英尺,擁有5間睡房和8間浴室的,原屬CANACCORD投資公司創始人彼得.布朗(
  • 華裔「富二代」溫哥華飆車遭扣罰
    放言「很開心」毫無悔意華社怒斥:丟華人的臉  近日,加拿大溫哥華13名華裔青年駕駛豪華跑車在繁忙公路上非法飆車遭警方扣查。溫哥華警方稱,這是當地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數量的豪車集體同時進行非法賽車。但由於缺乏有力超速證據,難以控告車主危險駕駛等嚴重控罪,警方給予罰款196加元和扣車7天處理。
  • 東南亞一旅遊國:四分之一人口都是華裔,卻被同化嚴重不會講中文
    東南亞一旅遊國:四分之一人口都是華裔,卻被同化嚴重不會講中文隨著一些旅遊籤證手續的方便以及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喜歡到國外去旅遊
  • 麥當勞推出減肥沙拉名不符實 脂肪含量高於漢堡
    麥當勞推出減肥沙拉名不符實
  • 加拿大BC省華裔博物館在溫哥華唐人街成功舉行首場展覽
    上個月BC省政府宣布投資1000萬加元建立華裔加拿大人博物館,稱其為加拿大同類博物館中的第一座,去年BC省政府還向溫哥華市政府提供了100萬加元,以支持博物館的建設,該博物館是BC省和溫哥華共同努力的一部分,且唐人街也被指定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 【讀報】29日加國各大日報摘要: 太陽花女神涉跨國賣淫
    」講座將於下月24日在列治文圖書館舉行,旨在緬懷當年華工為修建鐵路付出的艱辛,令公眾了解華裔對加拿大的貢獻。太陽馬戲團溫市登場《浪跡天涯》周末上演入秋了,但是大溫地區的藝文和休閒活動仍然火熱登場。喜愛加拿大首屈一指馬戲雜技表演的觀眾有福了,太陽馬戲團本周末在溫哥華驚奇上演。另外,多元化的藝術節和展演也將陸續登場。
  • 移民加拿大,華人最愛的竟然不是溫哥華,而是這個大溫城市
    眾所周知,華人移民加拿大,很多人都會優先選擇BC省、安省定居,大溫哥華地區和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佔比在整個加拿大排名都是數一數二的。大溫地區是加拿大華人最密集的地區,雖然溫哥華市內有一個規模僅次於舊金山中國城的溫哥華中國城,被譽為北美第二大中國城,但實際而言,緊鄰溫哥華的列治文才是真正的中國城。
  • 加拿大溫哥華市選前奏唱響 華裔候選人舉足輕重
    中國僑網消息:據加拿大《環球華報》報導,2008年11月,溫哥華市將舉行市選,成功當選者將成為2010年冬奧會主辦城市的市長。近日,溫哥華左右派力量候選人提名已結束。   6月8日,溫哥華無黨派協會(NPA)組織內提名,溫哥華現任市長蘇利文(Sam Sullivan)以80票之差敗給利德(Peter Ladner),令他的支持者扼腕嘆息。
  • 華裔佔該國人口四分之一,紮根幾代卻沒有國籍,唯一產業就是石油
    汶萊國土面積不到6000平方公裡還沒有上海大,但非常富有,由於中國南海的原油和天然氣資源及其豐富,所以汶萊以此為主要經濟支柱。儘管現代汶萊國的創始人為華人,並且目前華裔佔據了汶萊40萬人口的四分之一,但目前汶萊依舊不承認華裔的國籍,不管你在本地生活了幾代人只要你的民族原血統不是本地土著就只能是「永久性居民」(剛開始還為「無國籍」),護照上都不承認你的汶萊國籍
  • 溫哥華機場籌建名牌商場 瞄準「登機前血拼」華裔
    溫哥華機場籌建名牌商場 瞄準「登機前血拼」華裔   中新網3月16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溫哥華國際機場(YVR)管理局目前正在討論一項開發案,
  • 移民溫哥華的華人太多了?北美小加州基隆拿歡迎你!
    加拿大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華裔是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華裔人口總量接近200萬,約佔加拿大總人口比例的5.1%,這個數據對於總人口還不足四千萬的加拿大來說,已經非常龐大,所以加拿大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但是在一些華人密集的省市,遇見華人面孔的概率並不低。
  • 溫哥華華裔夫婦涉奴役菲傭被控 涉案雙方各執一詞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溫哥華一對來自香港的華裔夫婦,涉嫌於2008年從香港將一名菲傭以旅遊籤證帶到溫哥華市,於去年被警方發現該名菲傭逾期居留。溫市警認為菲傭被人強迫成為「家奴」(domestic servitude),控告這對夫婦兩項偷運人口的相關重罪。該對夫婦則透過電話向傳媒宣稱無辜,認為事件對自己的生活已造成困擾。
  • 一改政治冷感 華裔成加拿大卑詩省選「關鍵力量」
    這次加拿大卑詩省選自由黨逆轉大勝,更在大部分華裔聚居的選區獲得高支持率,連主流傳媒也猜測勝選可能與華人票有關。大批華裔也在網際網路上坦言因不願看見省新民主黨執政而出門投票,日益壯大的華裔小區已不像過去般對政治冷感,逐漸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性力量」。
  • 溫哥華50%華裔新移民不工作 難道是因為太有錢?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溫哥華華裔新移民人口已達3.5萬,但勞動人口佔比卻不到50%,幾乎為全國各族裔最低。資料顯示,「勞動人口」即統計期間正在找工作或工作中的適齡人士。加拿大統計局分析指出,全國勞動人口增長主要是因為新移民增加,去年普查時發現有23.8%勞動人口為移民,較2006年21.2%的比例有所上升。
  • 加拿大醫療物資短缺,是因為華裔搶購回中國了?駐溫哥華總領館駁斥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當地時間5日通過官方網站發表發言人談話指出,加拿大「環球新聞」有關中國政府指使加拿大華裔搶購醫療物資的報導是污衊。談話全文如下:問:4月30日,加拿大「環球新聞」(Global News)刊登記者薩姆·庫珀(Sam Cooper)文章,污衊中國政府指使加拿大華裔社區搶購醫療物資支援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加拿大醫療物資短缺。此外,4月以來大溫哥華地區發生多起針對華裔的種族仇恨事件,請問總領館有何評論?
  • 拉瑪十世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西哈莫尼國王有八分之一華人血統
    其實文雅麗才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從外表看就是歐洲人,不太像華人,而她生的丹麥王子才有八分之一華人血統,從外表更看不出是華人,說他們是「華人王子」實在是太牽強。而靠近中國的兩個亞洲國家的國王卻有華人血統,一個是泰國國王拉瑪十世,一個是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國王。
  • 不用懷疑,溫哥華就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
    溫哥華這座城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不溫不火。如果在市區閒逛一圈,你可能會暗自嘀咕,這裡似乎不像歐洲城市那般精緻,也沒有美國大都會的繁華,但這座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卻常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仔細探究一番你會發現,這些榮譽並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