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扮靚背街小巷?西城給出了今後三年全區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目標。2021年底完成1125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同時做好100條維護類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力爭2022年實現西城區背街小巷精細化長效管控機制健全、實用。除各類量化標準外,西城還將著力打造一巷一景、一步一景,讓這些背街小巷靚起來。
金融街街道文華胡同因李大釗故居而出名。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條路面坑窪,違建、煤棚林立的髒亂胡同。金融街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李偉說,他第一次來到文華胡同摸情況時,居民們的反饋十分一致:亂停車太多、違建擠佔公共空間,居住滿意度低。
不僅如此,髒亂的環境也讓胡同裡的李大釗故居「失色」不少。如何在增加群眾福祉的同時突出街巷的紅色基因?李偉和同事們充分開動腦筋。
「大夥想種花草,想要寬敞的胡同,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更好的了解咱們,了解李大釗故居。」一次次居民議事會,一條條建議從居民口中挪到了李偉的記錄本上。
經過向專家求教、與街坊們商討,組織論證,文華胡同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就是以紅色文化宣傳為主軸,以提升胡同品質為目標,為打造精品文明街巷提供一個可複製、可借鑑的樣板。
拆違建、拔煤棚、平路面、設花箱、加裝充電櫃。去年5月,改造終於完成,曾經的背街小巷顏值陡增。如今的文華胡同,徜徉其中,一步一景,整條胡同儼然一個行走的博物館,立體紅色教育基地。
胡同內地面、牆壁上隨處可見的歷史文化標識,無不訴說著李大釗的光輝的革命生涯:胡同口鑲嵌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對聯;地面布置的十一個二維碼對應講述李大釗十一件生平大事;兩側外立面鋪設的七大特色浮雕對應李大釗創建或參與的七大重要報刊,遊人只需駐足掃碼,相應介紹立刻出現在手機屏幕中。
胡同變美,更要變精美。這不,李偉和幾位居民代表又開始商量如何進行下一步更新計劃。現在,胡同裡還缺一些運動設施和長椅,今年年底前會補足,而在疫情期間所設的卡口也將成為常態化設置,保證居民生活在安靜、乾淨的環境中。還將配合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等新舉措,進一步優化胡同品質。
文華胡同的變化只是西城背街小巷提升的縮影。2017至2019年,西城區共拆除違法建設59.1萬平方米,治理開牆打洞6623處,新增百姓生活服務中心28個、菜店和便利店122個、口袋公園55處,閱讀空間達到56個,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7.18%,1125條背街小巷完成達標任務,110條街巷被評為「首都文明街巷」。據調查97.5%的居民群眾對背街小巷整治表示認同和滿意,92.7%感受到身邊變化。
相關負責人說,今後三年,全區街巷面貌將再上一個新臺階,形成背街小巷共建共管共治共享良好氛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