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龍貓》在國內的重新上映引起了影迷們的熱烈討論,可以說宮崎駿的《龍貓》是影史最經典的動漫之一,而龍貓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在電影中就有多處場景同樣成為了經典畫面,其中就有海報上這一幕。
但是當你看到這個海報時,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那就是明明影片中在站臺面前與龍貓一起等爸爸回家的是小梅和皋月,為什麼海報中卻僅僅是皋月一人,而且就連皋月的髮型也都改變了,小梅又去哪裡了呢?再仔細一看這個女孩也明明不是皋月嘛,她又是誰呢?這是失誤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這個海報背後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因為在當年宮崎駿構思《龍貓》的時候,本身就想要製作一部60分鐘以內的電影,所以僅僅創造了一個女主角,名字也叫作「五月」,也就是海報中的那個孩子。
有意思的是,姐姐「皋月」的名字在日本的辭典中解釋為播種稻子的季節,通常指的是陰曆5月,而妹妹小梅名字的諧音是英文單詞「May」,同樣也是五月的意思,而五月份又是萬物復甦,花朵綻放,田野間最歡快的季節,所以宮崎駿就會用「五月」這個名字,再配上影片中那弄弄的鄉間氣息十分搭配。
但是畢竟《龍貓》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一起合作的,而當時的吉卜力工作室也是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自然還是要考慮到商業利益,所以製片人鈴木敏夫想的是讓宮崎駿的《龍貓》以及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同時製作成60分鐘的影片同時上映,在鈴木敏夫的口中也說出了,他想讓兩者進行競爭創造出優秀作品,從而用兩部電影一起帶動票房,但是高畑勳似乎帶著一種衝勁,直接將《螢火蟲之墓》製作成了80分鐘影片,由於片長原因不得不選擇了單獨公映。
所以《龍貓》不得不打破原先的計劃,將劇本拉長一些,所以宮崎駿選擇了將「五月」分成了姐妹倆「皋月」和「小梅」。但是因為當時的鈴木敏夫把大部分的監製時間投向了《螢火蟲之墓》,或許讓宮崎駿心生不滿,他就依然用了起先一個人版的海報,並且沿用至今,同樣成為影史最經典的海報之一。當然《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都是影史上的絕佳之作,而且《龍貓》的熱映推動了,龍貓這個卡通形象的熱潮,最終將面臨破產的吉卜力工作室回歸正軌,此後創作出了《千與千尋》等享譽世界的名作。
所以你永遠想不到一個海報的小細節的背後竟然還有著這樣一個故事,宮崎駿、鈴木敏夫、高畑勳這三位黃金搭檔為世間帶來無數美妙著作,背後也會因為小事而發小脾氣,也正是因為宮崎駿這種「孩子氣」,才能成為如今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