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23日電(通訊員 嶽程 劉耀鑫)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為高質量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雙創任務,持續助推「品質榆中」建設,不斷提升全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社會公眾飲食消費安全,榆中縣啟動餐飲消費「公筷公勺·健康分餐」行動,營造「食全食美、如蘭之州」的食品安全環境,彰顯文明城市形象。
榆中縣一家火鍋店推行的是「雙筷制」,餐廳給每位客人準備了兩雙筷子,一雙傳統竹筷是燙火鍋時使用的公筷,另一雙是可替換一次性筷頭的私筷,用作個人就餐時使用。餐廳的二、三樓則全部推行單人單鍋和公筷公勺制,包廂人數都是減半坐客。
這家火鍋店主管徐婷說,為了確保顧客用餐安全,店內的服務人員都須持健康證上崗,每天定時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店面和所有餐具都是定時消毒,所有食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面對進店用餐的顧客,我們都會溫馨提示他們佩戴口罩,測量體溫,酒精消毒,做好信息登記,並倡導大家積極使用公筷公勺,共同維護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習慣。
隴鑫餐飲副總經理張永福說,疫情防控期間,酒店在復工經營後,按照市、縣相關部門的要求,開始實行配備公筷公勺制度,無論是零客和包廂,公筷公勺都是必須配備品,並引導顧客在用餐夾餐中使用公筷公勺。
正在用餐的李女士表示,火鍋是一家人的最愛,以前一大家人在用餐的過程中都是互相夾餐,覺得這樣關係更親近。這次出來用餐用起了「公筷公勺」,不變的濃厚親情共同守衛舌尖上的安全。
家住榆中縣隴順小區的嶽梅麗,是個思想超前又熱衷美食的潮媽。自疫情防控以來,她每次在家做飯都會備上公筷公勺,並常常叮囑在外工作的丈夫和家人在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守護家人健康。她說,現在家庭使用公筷公勺的人也有很多,特別是一些親人較多的家庭,在今年疫情發生後,餐桌上就多了公筷公勺。剛開始確實感覺很不習慣,但使用一段時間後,大家自然而然的也就習慣了。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助推「餐桌革命」,榆中縣按照市、縣「公筷公勺」及文明餐桌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啟動餐飲消費「公筷公勺·健康分餐」行動倡議書,並印發全縣18個鄉(鎮)1200餘家餐飲服務單位張貼。
榆中縣市場監管局局長石維向說,剛開始實行公筷公勺制度時,由於缺乏分餐制的習慣和傳統觀念上的束縛,很多顧客對參與使用公筷公勺的熱情並不高。
榆中縣文明辦和市場監管等相關單位的指導下,各餐點相繼在店內明顯位置懸掛了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宣傳畫冊,在每個餐桌放置「公筷公勺」提示牌,並通過公告牌、電子屏、餐桌提示牌、電子點菜系統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現場使用蒸汽消毒機對餐具一一進行消毒,並向顧客介紹使用公筷公勺的好處,引導消費者自覺使用「公筷公勺」,一個多月來顧客接受公筷公勺的熱情明顯增加。
截至目前,榆中縣印製臺籤10000件,「公筷公勺·健康分餐」、「文明餐桌公約」桌籤各5000份,《榆中縣文明餐桌行動倡議書》5000份,訂做《公筷公勺·健康分餐行動倡議書》展架100幅,製作「公筷公勺·健康分餐」廣告亭6個。
榆中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娟說,目前正在把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推動移風易俗有機結合,聯合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和全社會餐飲企業積極倡導、推動,共同營造使用公筷公勺是為了守衛舌尖上的安全,而不是建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隔閡的價值認同。
李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倡導和宣傳文明用餐、綠色節約的力度,讓衛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全縣形成文明用餐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