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4日訊 今天是全國第13個信用記錄關愛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帶您了解更多關徵信小知識,樹立正確、安全的金融行為意識。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誠信、守信的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體系也已成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七大支柱」之一。保持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良好,也有利於營造更加高效公平的社會環境。
在信用時代,個人信用的價值越來越大,而失信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可以說,信用是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的一筆寶貴財富,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需要每一個人關注、愛護,並有效積累。
捷信始終堅守社會誠信的原則,秉持為用戶提供負責任的金融服務的理念,力爭為客戶營造放心消費環境,把推動消費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公司發展目標之一。
重視個人信用報告 如同保護「經濟身份證」
「信用」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但它卻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應珍惜和保護自己的信用信息,關注個人信用報告。
信用報告除了包含基本的個人信息外,還包括信用卡、貸款、為他人貸款擔保信息,以及信貸領域以外的信用信息。隨著條件的成熟,個人信用資料庫還將採集更多的信息,以全面反映個人的信用狀況,包括個人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等公用事業費用的信息、個人欠稅的信息、法院判決信息等。所以,也被稱為「個人經濟身份證」,良好的個人徵信記錄將有助於求學、就業、醫療、出行、貸款及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開展。
隨著「信用生活」的普及,個人徵信情況也逐步成為衡量公民的尺度之一,而良好的徵信記錄也將帶給我們更多生活上的便利,尤其是在經濟生活中,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爭取到更充足後或更多樣的經濟支持等等。
比如申請貸款時,銀行需要了解的很多信息都在信用報告裡。如果個人信用報告反映公民是一個按時還款、認真履約的人,可以節約很多調查和核實的時間。同時,銀行不但能提供貸款、信用卡等信貸服務,還可能在額度、利率上給予優惠。此外,信用記錄還可以體現社會公平,徵信中心提供給銀行的是個人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讓事實說話」,讓公民得到更公平的信貸機會等等。
規範金融行為 避免產生信用「汙點」
信用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無形「財富」,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如實填寫信貸業務的申請表、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歸還貸款和信用卡等,養成良好的信用交易習慣。捷信特別提醒大家,一定要保存好個人信用報告,防止信息洩露,或被其他機構或個人不合理使用。
與此同時,更要避免以下導致信用「汙點」的行為發生:信用卡透支消費沒有按揭還款而產生的逾期;按揭貸款沒有按期還而產生的逾期;按揭貸款消費貸款等貸款利率上調後仍按原金額支付「月供」而產生的欠息逾期;為第三方提供擔保時,第三方沒有按時還貸款而形成的逾期等等。
堅守社會誠信 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對於金融行業來說,信用是維繫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礎。而消費金融作為創新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提供消費貸款的經營方式與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息息相關。捷信通過金融科技手段不斷夯實風控系統,以強大的風控能力為徵信體系建設護航,並從產品業務,客戶服務和企業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尋找突破口,為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做出貢獻,讓客戶可以安心消費。
在產品業務層面,捷信將消費者的貸款記錄對接到央行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助力個人徵信資料庫的不斷完善。在產品開發和業務流程設計的初始階段,就本著」讓失信者受限,讓守信者受益」的原則,不僅為更多機構和部門識別潛在的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提供了借鑑,同時,也從企業端為全社會徵信體系的完善做出了貢獻。
眾所周知,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之一,信用體系建設是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步。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具備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感,並積極加入到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中,不斷拓寬現有的徵信系統建設邊界。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