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魚紋瓷的演變與鑑賞

2020-12-25 漫聊天地

魚紋飾是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是以魚作為裝飾的主體內容。用魚紋做裝飾見於古代各類藝術品中,其中以魚紋陶瓷最為豐富。魚紋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這個時期的先民多居住在河流溪畔,長期的漁獵生活使他們對魚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早期的生活器物上也就留下了有關魚的內容。後來魚被賦予了一種思想和文化內涵,戰國時代的莊子說"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他的這種"魚樂"思想,在古代的繪畫作品中演變成一種獨有的藝術主題;與此同時,用魚紋裝飾的器物也非常流行,而魚紋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的大量出現見於宋遼時期,明清是魚紋瓷發展的高峰。

大量出現於宋遼時期的魚紋瓷,所涉及的瓷器種類包括青瓷、白瓷、彩瓷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盤子、瓷枕等,這類器物上的魚紋採用了繪、印、刻、劃等多種裝飾技法,生動再現了"蓮花遊魚""水波遊魚"等不同形象。這個時期的魚紋瓷以寫意為主,風格粗獷豪放。魚紋多以雙魚的形式出現,呈同向平行遊動,魚鱗呈連弧狀平行排列,或呈半圓顆粒狀突起,這件?泉窯的青瓷雙魚紋盤就是這種類型的典型器物。進入元代,魚紋瓷形成了宋代魚紋瓷無法比擬的優勢,無論是品種、器型、裝飾技法和表現風格都別開生面、獨具特色。

元代的魚紋瓷主要特點是採用釉下青花,它的特點一般是單魚或雙魚入畫,紋飾布局分兩種,一種是在魚的下方有一叢水草,然後在魚的左右兩側有兩束荷花,荷花呢和荷葉蜿蜒地浮出魚的上方水面,它的特點是寫實誇張,魚體一般比較豐盈,動感比較強,青花的用色多半用進口的料,色彩比較濃豔,形象生動。由於元代的魚紋瓷在寫實的基礎上又有誇張,因此作為紋飾主體的魚的形象,就顯得更富有情趣和韻味,這是元代魚紋瓷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同時魚紋瓷中出現的這種魚和水草一起使用的情況,通過不同的組合,產生了一種意境;而且這個時期的紋飾比較講究對稱,不單調;還有青花彩繪技法的應用更加成熟,器型上的紋飾有一種水墨畫的味道。到了明代,隨著宮廷養魚成風,出現了魚譜,和魚有關的各類活動也多起來,像當時的"賽金魚"表演就是非常盛行並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項活動。那麼作為體現在器物上的魚紋也成為明朝各個時期喜繪的紋樣,其中以魚紋瓷最突出,應用的非常廣泛。 明代的魚紋裝飾瓷器比前期品種數量都要多,這時候所見的有青花釉裡紅,仿定窯白瓷、藍釉、孔雀藍、五彩瓷等,其中呢尤以嘉靖朝最為突出,嘉靖朝的魚紋一般由前朝的鯽魚變成了鯉魚、白魚、青魚、桂魚等這樣的四種魚紋,加上一些浮萍、水草等共同使用,它最重要的特點是用色比較鮮豔,一件瓷器上可以見到鮮豔的紅色、綠色、黃色等,那麼它的畫風呢也比較寫實,器型常見於高足杯,還有盤,還有雙耳尊。明代的魚紋瓷除了品種得到極大的豐富外,在嘉靖時期,用色和畫法上還有一個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開始大量出現於不同器型上的魚紋,受到晚明畫風的影響,畫法細膩、紋飾繁密,商業性強。它被認為是魚紋瓷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重要變化。到了清代,魚紋瓷的品種、器型、裝飾風格和表現內容更為多樣,進入了一個集大成的時期。清代所有的各種釉色品種的瓷器都有用魚紋作裝飾的,比如青花、粉彩、法郎彩、五彩、豆彩、孔雀藍釉、幾藍釉等,這個時候的魚紋瓷,最重要的特點是畫風非常細膩,就像工筆畫一樣,每個魚紋的鱗片,它都不怕麻煩的一一的都畫出來,而且這個魚紋的陰陽面,受光面它都表現出來了,可以說它又是受到了西方油畫的影響,裝飾風格也不同於以往各朝,除了傳統的水波遊魚、蓮池魚、藻魚之外,還出現了魚與生活中常見的魚、蝦、螃蟹在一起繪製,還和龍紋,還有和象徵富貴的牡丹花紋一起組成紋飾,清代魚紋瓷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它所有的畫面有吉祥的象徵意。清代的魚紋瓷不僅以品種數量最豐富而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通過魚以及魚和其他事物的象徵性構建,將一種美好的祝願融入其中,因此這個時期的一些魚紋瓷不再只具有單一的紋飾欣賞功能,而是能夠表達一個主題,有深刻的寓意和內涵在裡面,這也使魚紋瓷具有了更大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美瓷鑑賞—黃地粉彩開光寶瓶花碗
    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豔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鍊的寫意畫,還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
  • 美瓷鑑賞—耀州窯刻花孩兒枕
    耀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制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中的一個窯系。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 鑑賞|亞洲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繪瓷
    在這一黃金時期,越南青花瓷開始拓展新的裝飾方式,將釉上彩繪與釉下青花相結合,統稱為彩繪瓷。本文根據越南升龍皇城、會安沉船等各大考古遺址發掘以及公私收藏的越南瓷器相關研究成果,輔以古代文獻,系統介紹了越南彩繪瓷的概況,並對其年代、產地、技法等展開深入探討。研究發現,越南彩繪瓷應是在黎初朝時期開始生產,產地為升龍官窯。
  • 宣德鬥彩瓷的驚世物證
    宣德五彩瓷 何等精美絕倫? 明代中晚期的《博物要覽》、《廣志繹》、《燕閒清賞箋》、《遵生八箋》等多部文獻中都有記載。遺憾的是,在兩岸故宮舊藏和新中國的歷年考古中,都未有翔實的實物佐證。圍繞宣德朝有沒有五彩瓷一說,各界莫衷一是。直到1984年之後,陸續發現的幾件實物,不但證實了宣德五彩的存在,也刷新了對鬥彩的起源認識。
  • 各大品牌新款包包鑑賞
    各大品牌都陸陸續續地推出了自己今年的新款,並且在巴黎、紐約、倫敦和米蘭四大時裝周裡向世人展示出來,今天臻時名品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今年的包包流行趨勢,幫助大家抓緊時尚的前沿。一、網狀手提包今年會比較流行,因為這種造型的包包突顯出來的輕鬆自在,無憂無慮的氣質讓許多人青睞。二、亮黃和亮紅這兩種配色在今年的風頭正盛,非常適合一身大膽搭配的人。
  • 【收藏鑑賞】大唐陶風:唐代陶俑的發展特點
    鑑賞課堂 >>> 微信公眾號從婦女俑的多樣化, 不僅見證了唐代三百多年的服飾、髮髻、化妝的演變過程, 從帷帽、窄袖、翻領、著男裝等等特色, 也充分證明了當時的唐風胡化。正如元鎮《法曲》中所寫的「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 本月28日,醴陵瓷博會「架場」精彩活動多多,好看又好玩
    9月28日,湖南(醴陵)瓷博會就要開場啦。今年的活動精彩依舊,好看又好玩。以下為本報為大家整理的湖南(醴陵)瓷博會部分活動的時間表,屆時,市民可以「按圖索驥」前往體會陶瓷的獨特魅力。「瓷+茶」「瓷+花」藝術鑑賞會地點:中國陶瓷谷國際會展中心二號館、五號館內容:陶瓷+名茶、陶瓷+插花現場展示及品鑑。
  • 歷久彌珍、經典永存 宋瓷千年古韻成都完整落幕
    少有瓷器頭次亮相蓉城16件少有各具魅力 本次展覽的16件絕世瓷器,包括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明清時期的精品瓷器,其中不乏價值過億的稀世少有,汝窯之渾厚,官窯之古樸,哥窯之典雅,鈞窯之絢麗,定窯之純淨,曾經的宮廷重器、奢華之色,如今是眼前觸手可及的風景,宋瓷的千年古韻在雍錦閣靜靜地流淌。
  • 美瓷鑑賞—大清雍正年制包金龍紋粉青釉瓷器
    規格:一件品相:美品瓷器包金從北宋就開始流行,一般只使用在貴重瓷器之上,一來十分美觀奢華,二來可以適當的保護瓷器,以免刮傷,磕傷,這件瓷器,包金龍紋栩栩如生,金上鑲嵌寶石,看起來富麗堂皇,種種風格表現,很顯然這是一件外銷瓷,
  • 美瓷鑑賞—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
    它有四大名瓷包括:粉彩、青花、顏色釉、雕塑,而粉彩作為四大名瓷之一,以豐富的表現形式,特有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在《陶雅》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粉彩作為我國陶瓷藝苑中的奇葩,永遠煥發著特有的光彩。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⑩|古畫古瓷裡的「桃之夭夭」
    正值桃花盛開時節,「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兩岸故宮所藏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兩岸故宮所藏古畫古瓷中的「桃花」還有元代錢選的《八花圖》(局部)、張中的《桃花幽鳥圖》,明代陳洪綬的桃花扇面以及清代惲壽平、鄒一桂分別所作的兩幅《桃花圖》等。其中錢選的《八花圖》中描繪的折枝桃花筆致柔勁,一絲不苟,敷色清雅,濃淡相宜,精工而不滯板,細膩而不纖巧。
  • 劉朝暉談外銷瓷研究
    在吉美博物館的庫房,我沒想到康熙朝的瓷器那麼多,幾乎都是外銷瓷。如果大家去英國的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六樓有一個世界陶瓷的陳列,藏品非常密集,等於是把庫房搬到那裡。按照時代的線索,你可以看到同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陶瓷器大概的面貌。在那個展廳,中國外銷瓷也非常多。而日本的情況可能會有一點不一樣。日本收藏有非常好的龍泉瓷,還有官窯、汝窯等中國瓷器。日本對中國瓷器的收藏跟歐洲有不同,而且鑑賞趣味也不同。
  • 各成分組成對高鋁瓷球性能和生產工藝的影響
    高鋁瓷球用作粉磨介質的高鋁瓷球,對其性能要求主要是體積密度、耐磨性能及抗壓強度等。耐磨性能是衡量瓷球質量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這項性能不僅取決於生產工藝參數,也取決於高鋁瓷球生產配方。目前高鋁瓷球是Al2O3-Na2O- SiO2,少量添加了CaO和MgO,其燒成溫度較低,磨耗也較好。高鋁瓷球的耐磨性與自身材料的力學性能和顯微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及與其內部因素有關。
  • 古瓷鑑賞:明初紅彩對鬥彩、五彩瓷器的深遠影響
    釉上紅彩是明代早期景德鎮在白釉瓷上加以紅彩再彩燒的陶瓷,這可能是受到北方宋代紅綠彩的影響。不同於元代釉裡紅採用的釉下彩工藝瓷器,是在以銅為著色劑的技上加工,而製作過程中銅的揮發程度很難掌控,其製作技術困難很難得到完美產品。明初開始的釉上紅彩是用青礬(有時稱為綠礬,化學成分為硫酸亞鐵)作為原料製成,故人們稱這種紅色彩料為礬紅。
  • 華夏民族文化鑑賞: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繪瓷
    在這一黃金時期,越南青花瓷開始拓展新的裝飾方式,將釉上彩繪與釉下青花相結合,我們統稱這類瓷器為彩繪瓷。彩繪瓷主要有兩種上色方式,即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先以鈷藍彩在胎體上描繪紋樣,上釉後入窯燒製成青花瓷。釉上彩則是在釉下青花燒成後,於釉上加彩(綠彩、紅彩、黃彩),再經過二次低溫焙燒使彩色緊緊附著於釉面,使釉下青花與釉上的裝飾相結合。
  • 全民愛收藏:海外回流瓷,亦真亦假!
    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梅瓶,全品,請崔老師鑑定估價,謝謝!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感謝您的支持!很遺憾,您發來的這件青瓷剔刻纏枝花卉紋梅瓶是一件現代仿品,其意在仿製明代早期龍泉窯的風格。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麻煩崔老師看看,回流瓷,15.5公分左右,是否到代官窯?估價!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感謝您的支持!很遺憾,您發來的這件底部落有"道光丙午年制"青花六字楷書款識的青花粉彩金魚水草紋盤是一件現代仿品。
  • 《廣州彩瓷鑑賞》等三部書籍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發行儀式
    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廣州彩瓷鑑賞》一書。
  • 陳明良:博古通今 「瓷」韻人生
    20世紀80年代,陳明良進入德化陶瓷研究所工作,師從中國著名民間瓷塑藝人陳其泰,全面學習傳統德化窯瓷雕工藝,之後又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雕塑設計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他是高級工藝美術師,德化縣收藏家協會會長,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德化縣明玉陶瓷研究所總設計師;他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享受政府國務院特殊津貼。
  • 「567瓷」成收藏界大熱門
    釉下五彩《春夏秋冬》雙面四季花碗「567瓷」近些年備受追捧,這讓很多新入門的藏友不禁疑惑:古董不是年代越久遠越好嗎,建國以後生產的瓷器為何價值也能如此之高?這就不得不介紹一番「567瓷」了。「567瓷」指的是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國營瓷廠生產瓷器的簡稱。那時輕工業部下轄的國營大型瓷廠主要有紅星、宇宙、為民、藝術、建國、人民、紅旗、光明、東風、景興、新華、紅光、雕塑、曙光,這14家國營瓷廠使用統一的底款。此外,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生產的瓷器,也被劃分到「567 瓷」裡面。這一時期是新中國陶瓷史上的輝煌時代。
  • 鑑賞歷代青花瓷:優雅脫俗!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元青花造型碩大豐滿,器型包括大盤、大碗、大罐、梅瓶、玉壺春瓶、葫蘆瓶、扁壺、高足杯、盤座、託盞等,其中不乏從傳統造型演變而來的,而大盤、大碗、扁壺、盤座等則明顯帶有伊斯蘭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