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日土縣實現集中供氧

2020-12-13 中國西藏網

2017年12月22日,日土縣制氧站正式啟動氧氣配送,標誌著該縣在阿里地區七縣中率先實現了「集中式」供氧。

據悉,日土縣城集中供氧工程是阿里地區2017年「十項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項目總投資1779.92萬元,建設內容主要為新建一座1081.08平方米的廠房和安裝兩套制氧設備。阿里地委、行署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日土縣委、縣政府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主動採取超常規舉措,加班加點實施工程項目建設,經過150個日夜連續奮戰,最終順利實現供氧。據了解,日土縣供氧中心的建成,將有效緩解全縣群眾、幹部職工因缺氧帶來的身體不適及病變,滿足了人民的吸氧需求,保障了身體健康,對於推動日土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新藏公路「第一驛站」綻放新姿
    作為從新藏線進入西藏的第一個鄉,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被譽為新藏公路「第一驛站」。隨著自治區級特色小城鎮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多瑪鄉實現了華麗轉身,一個集居住生活、公共服務、商貿物流、旅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宜居特色小城鎮已初具規模。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大力推進就業創業
    近年來,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始終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和農牧民增收為核心,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堅持以帶動就業和引導創業工作為重點,落實精準扶貧各項政策,大力推進就業和創業發展。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發生4.9級地震
    原標題: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發生4.9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6日7時43分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4.08度,東經79.12度。
  • 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村至松西村公路新建工程
    招標編號:XZZB-YY-AL12038  一、招標條件  本招標項目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村至松西村公路新建工程已由相關部門批准建設,業主為西藏阿里地區交通運輸局重點公路建設項目管理中心,建設資金來自國家投資,項目出資比例為100%,招標代理機構為西藏熠昱工程招標代理有限公司。
  • 「95後」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公務員陳雪:「不去阿里,我一定...
    記者見到陳雪時,她正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政府值班。「從年三十值班到大年初六。」陳雪說。  陳雪出生於1995年,家鄉是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安徽省宣城市,距離遠在西藏西北邊境的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有5600餘公裡。對於遠在萬裡之遙的家中獨女,陳雪的父母對她有萬般的擔憂和思念。
  • 日土縣多瑪鄉:新藏公路「第一驛站」綻放新姿
    作為從新藏線進入西藏的第一個鄉,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被譽為新藏公路「第一驛站」。隨著自治區級特色小城鎮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多瑪鄉實現了華麗轉身,一個集居住生活、公共服務、商貿物流、旅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宜居特色小城鎮已初具規模。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多瑪鄉,聆聽當地群眾在黨的關心關懷下迎難而上、奮力脫貧的故事。
  • 圖集丨鮮為人知的日土縣拉布拉冰川
    圖集丨鮮為人知的日土縣拉布拉冰川 2020-05-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亙古荒原變了樣——阿里地區日土縣日松鄉甲崗村掠影
    219國道邊的宣傳牆:阿里地區日土縣「邊境建設第一村」——甲崗村  從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出發,沿219國道一路向北,往班公湖方向,約1個半小時車程就抵達了日土縣城。作為阿里「三圍之地」中的「湖泊圍繞的地方」,班公錯溼地自然保護區就在日土縣內。  此行我們要走訪的邊境小康村——甲崗村,是日土縣最南部的村莊,平均海拔4300米,中印邊境線長80公裡。
  • 西藏阿里日土縣今年已完成造林綠化3021.6畝
    原標題:日土縣加大造林建設邊境生態城 今年已完成造林綠化3021.6畝   今年以來,日土縣林業部門圍繞打造「高原邊境旅遊生態衛生城」這一發展思路,加大造林綠化。截至目前,全縣造林綠化3021.6畝,投入造林項目資金517.576萬元。
  • 亙古荒原變了樣——阿里地區日土縣日松鄉甲崗村掠影_《中國民族...
    219國道邊的宣傳牆:阿里地區日土縣「邊境建設第一村」——甲崗村  從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出發,沿219國道一路向北,往班公湖方向,約1個半小時車程就抵達了日土縣城。作為阿里「三圍之地」中的「湖泊圍繞的地方」,班公錯溼地自然保護區就在日土縣內。  此行我們要走訪的邊境小康村——甲崗村,是日土縣最南部的村莊,平均海拔4300米,中印邊境線長80公裡。219國道邊佇立的「甲崗邊境建設第一村」白色宣傳牆,總會吸引人們停車駐足。  甲崗的小康故事,要從一條「小康路」講起。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官方微博8月4日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8月04日12時04分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北緯35.19度,東經81.11度)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海拔約5559米。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村八旬老人講述新舊西藏兩重天
    為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近日,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多瑪鄉多瑪村開展了以「思舊社會的苦,感新西藏的好;思三大領主的寒,感當家做主的好;思人身依附的酸,感幸福自在的好」為主題的紀念活動。
  • 2018年西藏阿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61億元
    據介紹,2018年,阿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5.61億元,是1959年的1463倍(按現價),年均增長1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8億元,是1959年的2450倍,年均增長1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28億元,是1959年的2009倍,年均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億元,是1980年的165倍,年均增長1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868元,是1970年的92倍,年均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254元,是1978年的68倍,年均增長11.2%。全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是1961年的915倍,年均增長12.3%。
  • 西藏阿里地區旅遊年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人民幣
    札達縣委宣傳部供中新網拉薩1月4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截止到2018年底,阿里地區接待國內外遊客87.08萬人次,旅遊收入實現了10.42億元(人民幣,下同)。」西藏阿里地區行署副專員葛慶敏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該地區旅遊收入首次突破了10億元大關。
  • 西藏阿里的「外星人密碼」,到底是什麼含義?
    走過阿里北線的朋友應該還會記得車窗前那一眼望不到頭的西行阿里之路其實這也是一條記載著象雄部落文明的人文之路但記錄文明的不是文字和建築>而是那一幅幅像外星人密碼般的「巖畫」by才府網 攝影師楊延康相信每個人看到阿里日土縣的巖畫時(阿里巖畫主要集中在日土縣)都會覺得它們簡單到極致卻令人費解畫上的內容具體是什麼
  • 阿里地區:把「五下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近日,阿里地委宣傳部、阿里地區「四講四愛」活動辦、地區文明辦聯合地直相關部門和日土縣直相關部門,來到日土縣日松鄉甲崗村開展阿里地區2020年文化、科技、衛生、法律、愛國愛教「五下鄉」活動,為當地群眾送上滿滿的關懷和實惠。
  • 西藏阿里:建設中的邊境小康示範村(7)
    新華社照片,阿里(西藏),2018年9月18日西藏阿里:建設中的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中的甲崗村(9月17日無人機拍攝)。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日松鄉甲崗村海拔4400餘米,現有197戶、72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108人,是阿里地區實施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項目的典型村。據介紹,甲崗村一組已完成建設,根據每戶人口分配100至140平方米不等的兩層獨門獨院住房,實現通水、通電、通網工程。二、三組目前仍在建設中。
  • 高原官兵用上新式供氧裝備
    高原官兵有了新式供氧裝備,標誌著邊防部隊戰鬥力邁進了一大步。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喀喇崑崙山和藏北阿里高原,因長期缺氧引發的各種高原疾病威脅著邊防官兵的身心健康。在海拔5000多米的空卡邊防連,連長談懷周告訴筆者,以前駐高原官兵使用的是氣態氧供氧技術,1升氣態氧只能供一人吸食約1小時,平時使用的都是40升的氧氣瓶,僅瓶體就重幾十公斤,且體積大,儲氧少,攜帶困難,車載和野外機動供氧難度高,給部隊執勤、巡邏、訓練增加了負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疆軍區高山病研究所以保障邊防官兵健康為己任,針對氣態氧使用中的不足,提出研製高原單兵液態氧的新課題。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西藏有限公司阿里分公司日土縣公司
    阿里移動分公司日土縣公司於2000年成立,隸屬西藏移動有限公司,用戶在日土縣佔比60%,在日土縣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基站下帳收入一年達600多萬。長期以來,日土縣移動公司在西藏阿里移動公司和日土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秉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己任,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切實提高發展質量、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始終踐行「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為日土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通信保障。
  • 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農牧民代表赴河北省參觀學習交流
    活動期間,日土縣農牧民代表不僅在培訓課上學到了優秀的養殖技術,還先後被邀請前往當地養殖場、絨博物館、羊絨收購公司、羊絨製品公司進行參觀學習,負責為農牧民授課的河北農業大學劉月琴教授表示,這些農牧民代表不遠萬裡來到河北,很不容易,一定要把自己的養殖技術儘可能多地傳授給日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