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繫。——森谷正規
文化對於每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甚至具體到每一個家族,都會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傳統。
在這些琳琅滿目的文化傳統中,除了因為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而形成了千差萬別的相互差異之外,很多區域之間又會因為歷史淵源、距離較近以及聯繫較密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像我們中華民族與周邊國家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有著很多微妙的共同點。例如,韓國的很多地名、山名、河名就與我國湖北武漢的諸多名稱大致相同。
如果說,一個名稱相同尚且可以用巧合來解釋的話,那麼當多個名稱出現趨同,便不得不去深究一下這其中隱藏著些什麼神秘淵源。
諸多名稱巧相同
如果你仔細留意過,就會發現在我們的鄰居韓國和日本,有很多東西與我們國家的極其相似。比如前段時間引起熱議的韓國端午節,就因為與我們中國的端午節太過相似,並且韓國率先對其進行了申遺而引起了中國民眾的不滿。
還有就是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日文、觀看日本文學、影視作品時,也不難發現日本很多文字跟漢字十分相像,甚至很多個別字體一模一樣。雖然像以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是都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
如果說以上我們所提到的相同之處尚且讓人感到蹊蹺的話,以下提到的事例則更加讓人瞠目結舌,因為以下幾個相似之處不僅僅是相似而已,很多人都說這完全就是在"複製"湖北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雖然很多人可能並沒有去過韓國,所以對於韓國也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但是即便如此,在"地球村"理念之下迅速發展的各種跨國產業依舊讓我們在千裡之外能對其很多東西有所聽聞。比如火全球的高甜韓劇就讓我們對於韓國的很多生活習慣有所了解。
在很多韓劇中,都不止一次的出現過其首都是首爾,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首爾的中文翻譯叫漢城,是漢陽的前身,之所以改名漢城是在1392年李成桂定都於此才發生的。湊巧的是,在中國湖北武漢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城市叫做漢陽,是湖北武漢三鎮之一。
除此之外,韓國還有很多地名與中國湖北完全重合,比如湖北有個襄陽市,韓國這邊就有個襄陽郡;湖北這邊有個縣城叫江陵縣,韓國這邊也有個叫做江陵市的地方;還有就是遠在楚國時期,湖北曾有個地方叫丹陽,韓國這邊也恰巧有個地方叫做丹陽。
是不是越了解越懷疑這其中有什麼淵源。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一共就有兩條漢江,一條位於湖北武漢成為養育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母親河,一條則是首爾境內的主河流域,它們不僅在相隔千裡的兩個地方不約而同的擁有了同一個名字,而且還在其各自的上遊都有著一座叫做"太白山"的大山。
這些比比皆是的雷同地名如果全都用巧合來解釋的話未免牽強,再加上我們都知道在遙遠的封建社會時期,像韓國、日本這種周邊國家都曾被我國人民所政府領導過,也就更加有力的證明了所謂"複製"武漢地名的可能性之大。
淵源竟從何處來
那麼細細看來,既然韓國跟湖北的地名有如此之高的相像之處,這其中又有什麼淵源呢?這就要從我國歷史久遠的商朝說起。商朝時期,韓國與朝鮮還並未分離,以朝鮮王朝的名義存在。之所以叫做朝鮮是因為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兵佔領而得名。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燕國遺民逃難到朝鮮並推翻箕子。再到後來的秦國時期,秦始皇為了求得長生不老而派遣術士徐福去往日本、韓終去往朝鮮南部也就是今天的韓國,這一事跡於朝鮮思想家李圭景的名作《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有所記載。
身為原楚國人的韓終去往韓國之後,並沒有像秦始皇期待的那樣把長生不老之術帶回來,反而是紮根於此永遠的生活在了韓國成為了馬韓國的國王。他作為深受道教影響的楚國人,在韓國立足之後遍大肆傳播道教文化,所以才導致後來韓國選擇太極八卦圖作為國旗圖案。
並且,一個身在異鄉的人不論過的多麼富足都始終無法填補思鄉之苦,為了緩解自己心中的思念,韓終決定在自己的領土之中"複製"出家鄉湖北,於是便有了地形地勢相仿、地名完全一樣的情況。
信疑兩摻無法考證
基於以上說法,關於韓國很多地名都"複製"湖北的說法則得到了有力的解釋。只是畢竟時間太過久遠,雖然有些史料有所記載,但是大部分信息來源還是很多民間故事與大膽假設。
所以,即使看似邏輯嚴密卻也無法有力的說服所有觀眾。而且,關於這些地名照搬之事,在大眾間還流傳著諸多別的說法,每一種說法看起來都不無道理,不得不讓人在各種解釋之中感到飄忽不定。
那麼要想得到事情的真相、理清狀況的原委,唯一可靠的辦法就是有人能夠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親眼所見、親身所歷,才能夠真正的把一切線索、細節都搞清楚。但是話又說回來,歷史是一條不斷向前奔跑的大河,洶湧澎湃,沒有誰能夠讓歷史停住腳步甚至回憶、反觀自己。
能夠讓我們更加接近真相的,唯有在不斷地摸索與實踐中,更加嚴謹的搜集相關資料並通過專業的技能與知識對其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做出最準確的判斷,才能夠讓我們在奔湧向前的時光中發現歷史的碎片,從而真正用事實說話。
關於韓國與湖北之間,有關襄陽、漢江、太白山之類高度重合的地名,一方面不得不讓我們對其深入的歷史淵源感到好奇,一方面又無法僅憑片面解釋對歷史蓋棺定論。但是,只要我們在以後的實踐與學習中不斷找尋證據、靠近真相,相信就會有所收穫、豁然開朗。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