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讀《詩聯墨韻》有感

2020-12-16 小小稗官

鄒義倫先生在其新作《詩聯墨韻》的扉頁上寫上「惠存」字樣的具體時間是2017年12月28日。掐指算來,距今數月。直到現在才言說,著實慚愧。說實在話,收到此作後,並沒有利用整塊的時間研讀,只是有空才看上一兩頁,也就是說我只是把她當作茶餘飯後的「閒書」。從頭讀到尾一字不漏讀完之後,才知有些篇什還須回望重讀。

《詩聯墨韻》從內容上分為兩大類四個部分。第一是楹聯類,由12幅生肖聯和106幅域地聯構成;第二是詩文類,細分為詩詞和散文。其中,域地聯佔的篇幅最大,遂重點言說之。

此著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厚重,有大胸襟、大氣魄、大情懷。「厚重」並非指開本的形式而言,而是說內容實質,其可圈可點之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單說聞所未聞的信息而言,就可列舉一大堆,如武漢這一「江城」別稱就是詩仙李白先生命名的;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的第一夫人嫘祖竟是一位宜昌姑娘;三閭大夫屈原也曾在荊州上過班……

因此,說她是一幅湖北民俗風景圖也可,說她是湖北文化地理冊也行,說她是集詩歌、散文、對聯和書法於一體的集子等也不錯,就看讀者從哪個角度切入,從哪裡打開話匣子。

竊以為,此文本情感真、語言美、格律嚴,最大的特點是地域文化濃鬱,在一些域地聯中體現得最為充分。域地聯實錄地名的變遷,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個地名古今稱謂不同,猶如一個人的人生遭際,命運沉浮,物轉星移,幾多滄桑。如荊州之名源遠流長,古荊州疆域比現在的荊州大得多,荊州城始於東晉……

域地聯中的風土人情、傳說典故蘊含著當地人精神風貌。如武漢市聯:「三鎮雄峙三橋欲飛三尺崗奮臂勁揮亮三楚;九派暢流九省衢通九頭鳥振翮高翔鳴九霄。」這幅有氣勢的對聯似一幅現代國畫呈現在讀者眼前,立體感頗強。由遠而近觀之,發現其間有物、有人、有精神。九頭鳥本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在此喻指湖北人。湖北人的性格特質通過「奮臂勁揮」和「振翮高翔」等字眼得以彰顯,並與當下的「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進行對接。

(右)鄒義倫先生 (左)「雙十一張友文」

再看襄陽市聯:「鹿門山存浩然氣;臥龍崗遺濟世風」同樣道出了當地人的精神,還有該地民風。何為浩然之氣?孟子解釋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可見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是指人們經過道德的修養所達到的博大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由義與道凝聚而成的凜然正氣。襄陽當地黎民百姓不僅「存浩然氣」,而且「遺濟世風」。

由是觀之,經過鄒義倫先生一番頗具智慧地點染,原本一個個抽象、單調的地名頓時變得具體而生動,從而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域地聯中的地名不再是單純的稱謂,而是內化了當地人的精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賞析襄陽市聯,先哲先賢的故事不由自主地齊聚心頭。不讀《詩聯墨韻》,筆者還真的不知道鹿門山曾是龐德公、孟浩然和皮日休隱居之地。據說北宋散文大家曾鞏因沒有遊成鹿門山,深表遺憾,有詩作為證:「不踏蘇嶺石(鹿門山也叫蘇嶺),虛作襄陽行」。模仿此語,我說我讀了《詩聯墨韻》,才知道這個典故,於是我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事實上,此域地聯中文化典故大有潛力可挖,單是有關臥龍崗的傳說就言說不盡。畢竟襄陽是一座古城,不少文人騷客曾經在此駐足歇腳。因時間和篇幅諸多原因,不再展開,還是回到精神話題上來。

且看黃梅縣聯:「黃燦燦金光大道憑君往;梅點點暗香疏枝傲霜開。」此聯對仗極為工整,動詞、名詞、形容詞對得不偏不倚;借用互文理論也是有話可說的,「暗香」的典故即出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為了不跑題,還是圍繞人作文章。梅花非人,它自己不能「傲霜」,是作者賦予了梅花的精神力量,這是移情使然。正如辛棄疾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吟「梅點點暗香疏枝傲霜開」,是梅是人渾然莫辨。此聯表面是詠梅,實際卻是謳歌黃梅人民,讚揚他們不怕困苦,迎難而上的現代人文精神。此聯無論是比喻,還是擬人或用典,都是為了「神似」,以求發掘人的精神面貌。

毋庸置疑,作者將大小地名嵌入的域地聯中,讓某些名不見經傳的地名富有詩意,並且從此聲名遠播,正如愛默生所說:「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

紅安縣聯亦然:「銅鑼鳴憤將軍縣;鐵筆仗義秀才鄉。」吟讀此聯,當年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畫面仿佛就在眼前。如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立於強國之林,與紅安縣的將軍們的浴血奮戰、無私奉獻分不開。

丹江口市聯:「駕輕就熟安行大道;協力同心勁奔小康。」宜城市聯:「沿鶯河流鶯百轉總謳樂;過鯉橋錦鯉千翔共舞春」等域地聯所書寫的正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文集中有如此多的人文底蘊深厚的域地聯,足見作者為此付出的智慧和汗水。鄒先生不遺餘力地為湖北各地名灌注靈動的氣質,可謂用心良苦,且功德無量。用心梳理上述域地聯,我們會發現詠物、頌人技巧不動聲色,毫無匠氣,與作者的國學功底與老辣的筆鋒有關。

這些域地聯不僅存儲了相當豐富的人文地理信息,而且蘊藏了鄒先生的價值取向。除了真摯而赤誠地譜寫湖北各地人民的精神之外,警察情懷也是不可或缺的,這與鄒先生多年從警經歷密不可分。

如果統計沒有失誤的話,《詩聯墨韻》有四幅域地聯嵌「警」,如黃岡市聯:「黃間紅顏綠色倚杖坡仙迷望眼;岡處吳頭楚尾巡道路警獻愛心。」安陸市聯:「白兆山白雲泉白隱十載留勝跡;巡店鎮巡道警巡查一路保平安。」廣水市聯:「關界兩省冰封雪阻長車十裡警開道;水注三潭翠擁綠堆小樓數楹客忘歸。」鍾祥市聯:「鍾靈勝地齊奔小康人皆喜;祥瑞名城莫愁大道警當先。」不言而喻,這些域地聯詮釋了人民警察的豪邁與艱辛,充滿了安寧與和諧的氣氛,其中的警察意識就是作者的價值取向。品讀這些直抒胸臆、激情四射、鏗鏘有力的語句,在收穫心靈震撼的同時,下意識地生出一種對人民警察的崇敬之情。

《詩聯墨韻》只有4篇散文,其中就有3篇系頌警之作。譬如《桔鄉新賦》一文雖然只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敘述警察搶險救災的故事,但是人民警察英勇奮戰的情景已躍然紙上,其舍已為人的美德與著名的愛國詩人的偉大人格交相輝映,如今「屈鄉人承繼了屈原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時期正豪情滿懷地譜寫著更新更美的樂章。」

筆墨當隨時代,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鄒先生做到了。他把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廣大讀者。在關注時代之時,心繫社會責任感,其筆端(含書法作品)流露出的是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可敬可佩!

《2017年國務院重大國策: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中指出:「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管理,實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做好傳統民居、歷史建築、革命文化紀念地、農業遺產、工業遺產保護工作。」《詩聯墨韻》的問世堪稱與時俱進。他不遺餘力地發掘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並堅守正確的價值立場。此舉是對國務院重大國策的積極回應,也是對西方後現代話語進行無聲而有力的回擊。

言猶未盡,還想哆嗦兩句。因為有那麼一段,讓我弄不明白,還想向鄒先生請教,即「四百年過去了,三袁的故居連殘磚頹坦都看不到了,幾位在田間勞動的婦女給我們講了關於三袁的一些傳說,還有幾株沒有拔掉的棉梗在秋風中抖瑟著!」我知道,這是為「三袁(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唱的一曲輓歌。開創了明代文學公安派的袁氏三兄弟卻英年早逝,惜一;惜二,三袁的故居如今卻不見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見五豪帝陵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財物移主,物是人非,似乎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是,精神財產與物質財產的命運應該有所區別,前者不可輕易地改名換姓,正如《詩聯墨韻》的版權作者永遠只能是鄒義倫先生一樣的道理。精神可以傳承,而且生命力恆長。那麼,鄒先生在著作中講這個故事,用意何在?他是不是擔心自己與「三袁」的命運相似呢?「三袁」尚且如此,何況本人呢?他是不是擔心大作無人問津呢?……

如今,我寫一點感想,除了向鄒老學習,為文化的傳承盡一點綿薄之力之外,也算是對鄒先生最大的慰藉。至於解讀是否合理,權由鄒先生和其他讀者來評判。

文集中還有一個故事讓我刻骨銘心,即卞和向楚王獻寶玉。卞和之舉本來是向君主表忠心,可是君王不識貨、不領情,可他初心不改,執著的進獻。哪怕雙腳被砍,他也沒有退縮,何其壯也!這種矢志不渝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麼?幸運的是那塊玉終究被認可了,說明卞和的勇敢和堅守是值得的。如果那塊玉是贗品呢?或者終究不被人所賞識呢?……可能是我想多了,解讀偏了。

紙短情長、掛一漏萬,文集中的詩歌及散文,還有書法作品等,還來不及言說。要言之,首先得感謝鄒先生為湖北地名灌注生氣。其二,他熱愛生活、盡吐情懷、珍視歷史、傳承文化,常年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值得我們後生晚輩學習。其三是他正確處理工作與愛好的關係,也可以仿效之。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筆耕不輟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揚,現在把「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這一句古詩送給鄒先生,絕配!

物質財富固然重要,其實,精神財富更重要。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國人們缺少的並非衣食,而是可貴的精神食糧。《詩聯墨韻》就是鄒老奉獻給國人的一道精神大餐,的確值得品嘗,不上當的。(註:《詩聯墨韻》於2017年11月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詩聯雋永,筆墨空靈 聯墨雙修領軍陳聯合老師談嵌名聯創作體會
    詩聯雋永,筆墨空靈---聯墨雙修領軍人物陳聯合老師談嵌名聯創作體會陳老師在聯墨雙修研修班講授嵌名聯創作聯墨雙修領軍人物陳聯合老師為中國楹聯學會「」聯墨雙修」研修班講課,論述了嵌名聯的創作,以下是其中體會部分,轉發於同儕共賞。
  • 中華文學總群迴文詩練習
    古人在詩、詞、賦、聯上玩膩味之餘又出新招——迴文詩!回文體: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迴文詩雖然不乏遊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迴文詩是一種按一定法則將字詞排列成文,迴環往復都能誦讀的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交互讀。
  • 把酒花前寒入骨,吟詩月下淚盈眸;七首深情詩,不儘是情深
    孤燈有意痴長卷,更漏無心醉短弦。床前霜月共愁眠,誰陪我漁舟唱晚? 把酒花前寒入骨,吟詩月下淚盈眸。溫一壺月光暖清幽,於一簾夢裡逗留,悉數曾經你給的溫柔。——皛玊題記杯底溶溶月,樓頭淡淡風。春深花淺笑,秋濃葉憂傷。
  • ——李樹先《讀詩遐想》十六首
    獲全國詩聯一等獎及各種獎項若干。讀詩遐想(一)(2019-5-1)意愜心花綻未休,徜徉詩海任遨遊。青蓮妙寫芙蓉水,黃鶴芳留鸚鵡洲。淚冷金閨尋夢境,情悲楚帳憶風流。巫山一段雲和雨,猶教閒翁費筆頭。讀詩遐想(二)(2019-5-3)風來吹皺水一池,何事幹卿未可知。綠又江南真做手,明嘗寺外苦敲詩。
  • 老樹畫畫:春水三百裡,花開千萬枝。靜止今世念,閒讀古人詩。
    老樹畫畫:春水三百裡,花開千萬枝。靜止今世念,閒讀古人詩。(微信ID:laoshuhh)花落始覺春將暮,踟躕村前。
  • 詩詞賞讀
    冬至何驚風怒吼,春臨更羨柳垂迷。油來墨苑追神韻,待道難求覺智低。 湖濱行文/墨染何尋一樹玲瓏色,那得三潭浪漫情。湖畔題紅行九曲,柳風嫋嫋冷聞鶯。 《鷓鴣天●用前韻寄則隆》吳震啟歲月慌忙留所思,當年學子動京師。滾燙巖漿難噴射,夢在他鄉亦可追。身是客,念凝詩。天高地闊總相宜。何人不灑親情淚?染遍春花域外枝。
  • 夜色 | 墨韻周莊,在雨巷花巷邂逅丁香
    一路繁花,一程煙雨,墨韻周莊,詩畫光影,演繹水鄉風情,叩開夜周莊的心扉。雨巷·墨韻蓴鱸之思的典故於水墨中再次呈現,一滴一墨,周莊千年的模樣漸漸暈染而出,頓時身臨其境。,粉黛紛飛,夢思情愫,人在花中走,景從人中生。
  • 蒼古奇逸 文採斐然——清金農對聯書法集讀|聯·墨
    某年春,鶯啼蝶舞,魯直問大師:「有沒有什麼更好更巧妙的辦法可以參禪?」大師問:「你讀過《論語》嗎?」山谷答:「當然讀過」。大師說:「你既然讀過《論語》,可知『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意思是說,我隨時隨地都在教你呀,你還不明白,我有什麼辦法啊?山谷茫然。某年秋,桂花盛開,二人在寺,大師看山谷在旁,擺了擺袖子,逕往山門走去。山谷莫名其妙地跟隨其後。大師忽然回頭問:「聞木樨香否?」
  • 『千家詩會·第85期』不如歸去,一夜聽花雨
    挑燈再讀詩三百,倚枕重溫歲六春。幸得良師春草句,才將幽興雪窗臻。心期襟契相逢日,把酒分茶遠俗塵。 贊馬旭張秀林(山西)少小從戎綺夢尋,軍中巾幗守初心。青年跳傘居三冠,耄歲捐資抵萬金。不慕奢華綠裝著,只求簡樸淺茶斟。
  • 中國聯墨雙修總校第197期(11月16~11月20)練筆
    出句三:經寒雨秋霜,葉老莖枯猶剩骨;對句三:傲西風夜露,根深水冷待爭春。出句四:一夜秋風,寒襲葉呈黃,淡去芳華風骨在;對句四:滿塘冷露,霜凋花失韻,輕盈素傑性情留。作者:夜無月地址:廣 東20.以「枯荷」為題,詩、詞、聯均可。出句一:花謝葉殘枝傲雪;對句一:霜飛秋老韻如詩。
  • 讀睡古詩詞 老樹寒鴉沐夕陽,炊煙嫋嫋酒飄香
    配圖|網絡《初冬閒賦》文/天空雨打冰雕何所懼,擎天兀立傲長空。老樹常添千葉綠,新芽總染一杯紅。莫言落下蕭蕭意,片片含情赴雪叢。《農家樂有感》文/東城汽修老樹寒鴉沐夕陽,炊煙嫋嫋酒飄香。《拜讀林泉老師封筆詩作有感》文/江波野雪重來瘦夕陽,寒梅撼落最堪傷。
  • 東甌詩譚半月刊(56)
    初夏即景詠懷(折腰體)胡 斌(文成)諦視自林野,桐花與慄花。雙交相得益,一道漫無涯。從來憐素淡,況復是清華。更賞知何有,端居在永嘉。仲春遊馬鞍池公園適值櫻花盛開張朝法(甌海)名苑春深雨後光,溶溶碧水漾池塘。花開滿樹天鋪彩,草長盈坪地著裝。休憩方亭聽鳥語,漫遊曲檻看魚翔。白頭偏愛園林樂,詩裡畫中求壽康。
  • 【詩詞鑑賞】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宋代孔平仲《寄內》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 蘭溪詩歌-古風新韻026期|飛山詩社:山行與分韻
    一角山亭足,數彎苔徑深。泉甘賒古寺,樹密恣雛禽。雨色凝空翠,分明得我心。推心說說詩中道,適意聊聊竹外煙。茗香馥,笛聲圓。問誰未醉那重天。春之富貴輕輕掬,夜的斑斕恁可憐。「華」字有題 幾番春雨斜,唯見白梧花。
  • 看遍上林花,生意長如海
    調名本意即詠海棠花競開的春色。此調與「後庭花」調之別名「海棠花」調不同。「海棠春」是北宋後期民間新聲。《詞律》於《海棠春·流鶯窗外啼聲巧》後段斷句為「宿酲未解宮娥報韻道別院讀笙歌會早韻」,於是《詞譜》沿誤而將吳潛一詞列為別體。吳潛《郊行》詞云:「天涯芳草迷徵路。還又是、匆匆春去。烏兔裡光陰,鶯燕邊情緒。雲梢霧末,溪橋野渡。儘是春愁落處。
  • 王維最美的十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天地
    王維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詩中有畫,自然清新。他喜歡寫山,他詩中的山,總有一種遠離塵世、寂靜悠遠的感覺。每每讀他的詩詞,都會沉浸在那份自然脫俗的意境中。所以,我們在讀他的詩的時候,總是很有畫面感,覺得傳神而立體。最喜歡的要數那首《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能聽見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色光芒直射如深林中,照在那幽暗的青苔上。這描繪了一幅多麼美妙的意境啊!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在終南山下居住,所以,我在想這裡的空山,應該就是指終南山。
  • 今日對聯94,染桃畫柳風執筆,流水漂花雨作詩
    今日對聯94染桃畫柳風執筆(艾曉東)流水漂花雨作詩#今日對聯你喜歡哪一句#上聯染桃畫柳風執筆(艾曉東)請對下聯1.流水漂花雨作詩陽光同盟)07.繪鳳描龍墨傳情(王振江)08.培李育花露施肥(李志平)09.舞蝶飛蜂水和詩(孟秀君)10.譜曲調弦月作琴(鄧元發)11.弄墨習文夜伴燈(李樹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