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年8月份日本在職員工的薪酬又下降了!按照厚生勞動省公布的8月份數據顯示,日本各企業的在職員工「包括基本工資與加班費在內的人均名義工資」較去年同期減少1.3%。
當前初步統計的8月份人均名義工資額為27.326萬日元,按當前匯率折算約為1.73萬元人民幣。其中降幅最大的理髮美容等「生活相關服務業」,8月份同比縮減高達40.5%;之後是餐飲業就業者,8月份的薪資同比縮減31.9%。
8月份,日本各製造行業的在職員工平均薪酬減少25.1%,批發與零售行業的在職員工薪酬減少14.7%……,日方表示:疫情導致各行業就業人員的工作時間減少,使得「相當於加班費的額外工資平均減少14.0%」成為拉低在職員工薪酬下降的主要因素。
2019年,日本在職員工人均年收入為436萬日元
據報導,當前日本各企業在職員工薪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的衝擊」,但卻不是唯一原因。日本《東方新報》近期撰文表示,最近20多年日本勞動者的薪酬不僅沒有出現大的增長,而且還在下滑。以2019年為例,日本在職員工人均年收入為436萬日元(近27.64萬元人民幣),同比縮減1%。
而20多年的1997年,日本勞動者的人均年收入就已經高達467.3萬日元——雖說與2019年的變化不是特別大。但其他國家的勞動者薪酬可上漲了很多了,這屬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日本在職員工薪酬也「失去了20年」,原因是啥呢?
一提到日本經濟,通常都說是「失去了20年」。但按照日本官方公開的日本在職員工的薪酬收入數據,我們發現也是「失去了20年」。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最近20多年日本經濟、員工薪酬水平都基本是長期「停滯」呢?
首先是日本在新興經濟領域沒有取得優勢。最近20多年正是網際網路、電子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和崛起的年代,這些企業不僅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而且這些行業的在職員工的薪酬普遍比傳統行業在職人員更高。
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大規模應用之前,那些傳統行業每年利潤增長都比較緩慢,能達到10%或15%就算不錯了,但網際網路行業興起後,經常出現超過50%甚至突破100%的增長,這使得相關企業「不缺錢」,也經常「高薪吸引人才」。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為了穩定經濟、推動就業,日本官方提出了延遲退休甚至是終身不退休「彈性工作制」。首先是立法,如果老年人想繼續工作,企業不得拒絕僱傭。
其次,為了激勵企業「樂意僱傭老年人」,新政策規定:工資可以降為原工資的70%左右。加上「臨時工」數量的不斷增長,拉低了日本各企業在職員工的人均年收入數據。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