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強的颱風「海燕」當地時間8日凌晨登陸菲律賓,肆虐菲律賓多個城市。
按照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的說法,至少138人死亡、14人受傷和4人失蹤,全國受災人口達428萬餘人。但菲律賓紅十字會表示,在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已接到超過1200例死亡報告。
昨日凌晨,「海燕」進入中國南海海域,中國中央氣象臺昨日發布颱風橙色預警,要求各地做好應急搶險工作。今日,海燕預計在越南登陸。
不亞於2004年大海嘯當地時間8日凌晨4時多,「海燕」從菲東海岸登陸,然後由東到西橫掃菲中部多個地區,帶來狂風和暴雨。菲律賓氣象部門表示,登陸時,「海燕」持續風力每小時235公裡,陣風時速達275公裡。
「海燕」以最強風力登陸菲律賓,級別被定為最高的5級。9日,「海燕」減弱至4級,持續風力每小時175公裡,陣風時速210公裡,逐步遠離菲律賓,朝著越南方向移動。預計10日早些時候登陸越南中部地區。
菲律賓紅十字會昨日表示,已經接到了1200個死亡報告。該機構稱,在受災最嚴重的中部城市塔克洛班至少有1000人死亡。而在颱風登陸地薩馬島有200人死亡。然而,由於很多地區的通訊與交通設施被完全破壞,準確估計死亡人數十分困難。
菲律賓紅十字會秘書長格溫德琳·龐對媒體表示,隨著更多救援人員抵達被颱風切斷與外界溝通渠道的邊遠地區,死亡人數可能還將會急劇增加。他表示,最先遭受「海燕」襲擊的東薩馬省吉萬鎮仍「失去聯繫」,當地大約4萬人災情不明。
當地媒體稱,受災最嚴重的塔克洛班市幾乎所有道路不是被洪水全部淹沒,就是被颱風颳倒的大樹以及電線桿所阻擋,房屋的碎片隨著強颱風隨風飄揚,屍體用塑料布草草覆蓋橫陳在大街上。
前往塔克洛班市的聯合國災難評估協調團隊負責人塞巴斯蒂安·斯坦帕對媒體表示,「海燕」帶來的毀壞程度不亞於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當時,海嘯造成了超過17000人死亡。「車就像雜草一樣散在街上,房屋的碎片被吹得到處都是。」
菲律賓民航局副局長約翰·安德魯斯說,「屍體躺在街上……機場完全被毀壞」。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發言人雷伊·巴利多說:「幾乎所有房屋受損,許多是完全被毀。僅有少數保留下來,但部分受損。」
菲國家減災委員會9日6時發布最新災情通報稱,受「海燕」影響,37個省份近80萬民眾被轉移。
因水運和航空運輸中斷,塔克洛班的救援受阻。菲律賓軍方9日晨動用兩架C-130運輸機向當地運送救援物資。軍方發言人拉蒙·薩加拉表示,1.5萬名士兵已派往災區。
全球變暖增大颱風威力這場颱風被視作菲律賓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強颱風。實時播發全球天氣信息的網站「地下氣象臺」負責人、氣象學博士傑夫·馬斯特斯對媒體表示,「海燕」是有史以來的第四大強颱風,僅次於1961年的超強颱風「南希」,同年的「紫羅蘭」,以及1958年的「艾達」。
長期為《華爾街日報》供稿的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特豪斯甚至表示,在「海燕」這樣級別的颱風面前,傳統的「德沃夏克衛星雲圖颱風強圖分析法」已經失效。「簡單來說,這樣的分析方法並不適用於像『海燕』這種強度的颱風。」他表示。
目前學界公認的結論是,太平洋出現越來越強的熱帶氣旋與全球變暖關係密切。英國《衛報》援引一份跨政府委員會提交的氣候變化特別報告稱,全球氣溫的升高將會讓熱帶氣旋數量更少,但強度更大。
越緊急轉移30萬人據中國中央氣象臺消息,「海燕」昨日向南海東南部海面轉移,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50百帕。受其影響,中國南海大部有劇烈風雨天氣,華南沿海部分地區出現大風和暴雨。中央氣象臺已發布颱風橙色預警。
同時,據越南國家媒體報導,為應對「海燕」來襲,越南中部多個省份大約30萬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