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素有「黃袍佛國 」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三萬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築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美稱,是泰國的國寶、文化的精萃。泰國北部山區森林密布,奇花異木中棲息著眾多珍禽異獸。泰國政府把一些天然森林區劃為自然保護區,並闢為森林公園。這裡空氣清新,是森林浴的佳地。北部山區氣候四季皆春,又有瀑布、湖泊和各種飛禽走獸,吸引了一批批旅遊者慕名而來。
「天使之城」曼谷
曼谷是繼香港和上海之後第三座成立杜莎夫人蠟像館的亞洲城市,默林娛樂集團最近為此舉辦了記者招待會。這家斥資5億打造的3千平方米東南亞第一家曼谷杜莎夫人蠟像館位於Siam Discovery6層,Phathumwan拉瑪一世路989號。。安吉麗娜-朱力,布拉德.皮特,麥可.傑克遜等蠟像都將第一次展出。
杜莎夫人蠟像館是250年前由瑪麗·杜莎建立,她是法國一位傑出的藝術家,用一生的精力致力於重要人物的蠟像製作。現今製作蠟像的細節從面談時獲取模型的細節,精確的身高,膚色,眼鏡和發色,每尊蠟像的製作都必須花費4-6個月,費用可達到800萬銖。曼谷杜莎夫人蠟像館總經理保羅.威廉士說:訪問訪杜莎夫人蠟像館就像乘坐過山車一樣讓人激動興奮,您將可以看見世界級的名人和他們成名的秘密。
多王宮寺院等古蹟,共有著名佛寺7座,其中以帕司山碧佛寺最為著名,相等於曼谷的玉佛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譽為「吳哥窟第二」;
著名的挽巴因夏宮,坐落在四周為湄南河環繞的小島上;
東牆附近的帕空母大佛,是泰國最大的佛像之一;
建於1342年的三寶公佛寺,又名巴南清廟,位於大城東南端,瀕河而立,寺前有白色圓尖佛塔,高約15米,佛殿裡有一座坐禪佛像,正面寬14米,高19 米,外鍍金色,泰人稱為「鑾抱多」(意思是非常大的佛像),每年10月中旬在此舉行禮佛盛會。
大王宮
大王宮大王宮位於首都曼谷市中心,位於昭被耶河與湄南河交匯之畔,緊偎湄南河,由一組布局錯落的建築群組成,是暹邏式風格,匯集了泰國繪畫、雕刻和裝飾藝術的精華。宮廷建築以白色為主,四周築有白色宮牆。宮牆高約5米,總長1900米,主要建築物有阿瑪林宮、節基宮、律實宮和玉佛寺等。此外,由拉瑪八世興建的寶隆皮曼宮,是招待外國元首的賓館。
大王宮景色極為精彩,和玉佛寺合稱為曼谷的標誌,是旅遊泰國必到之地。1946年起,在大王宮東面新建集拉達宮後,拉瑪九世遷至該新宮居住,大王宮便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遊覽場所。大王宮現又是國家部分機關辦公之處,樞密院、財政部、宮務處都設在大王宮範圍內。
大王宮前有個橢圓形廣場,兩旁樹木繁茂,周圍是主要大學、政府辦公室、泰國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劇院、國家藝術館和曼谷守護神寺。大王宮外的王家田廣場,曾被作為御用廣場,現今每逢春耕節和泰國新年,國王都在這裡主持慶祝儀式。東宮牆的素泰薩旺尖頂宮殿很壯觀,庭院內鮮花盛開,樹木婆婆,宛然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鱷魚潭
鱷魚潭位於曼谷以東30公裡的北攬,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鱷魚飼養場。這裡的馴鱷表演,是外國旅遊者爭相一睹的節目。鱷魚潭創始於1950年,創始人和主人是華人楊海泉,從2條鱷魚開始,到現在以飼養泰國鱷為主,還有非洲鱷,澳洲鱷及中國的揚子鱷等10多種,數量達十多萬條的全球最大鱷魚飼養場。我國前國家主席楊尚昆曾經來這裡參觀過。鱷魚潭公園設計也獨具匠心。在沿湖各處搭有木質觀鱷樓,同時又用有兩人高的架空長廊將各鱷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空中觀鱷走廊。登上走廊,就可一覽鱷魚湖的全貌。遊人在觀賞了鱷魚之後,還可以看看驚心動魄的「人鱷相鬥」的表演。
「泰北玫瑰」清邁
泰國清邁位於曼谷北方海拔305米的山谷中,有「北方玫瑰」之稱,這裡山清水秀景色絕美,手工藝品名聞全國,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城市面積達40平方公裡,總面積20平方公裡,107平方公裡,人口150萬人,行政區域分為22個區。城內泰、華、苗、瑤、阿卡、僳僳、克倫等眾多民族和諧共處,居民大都篤信佛教。清邁城內古色古香的寺廟殿堂,與新建的白色建築物錯落相間,富有泰北色彩。市內古代歷史文化遺蹟遍布,現代民居、別墅、商務樓林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景色獨特,繁華異常。清邁又是泰北地區的藝術及建築物的集中地,保留有大量的文化遺蹟,是寺廟佛塔之城。市內有各種佛塔和寺廟近百座,著名的清邁大學、密柱農學院、西北工學院點綴其間。且人文古蹟眾多,深受國內外遊客青睞。
清邁古城門附近可見眾多舊佛寺和各色紀念碑。最接近市區而值得參觀之處是雄踞山峰的雙龍寺(WatPhrathatDoiSuthep)和泰皇夏日行宮(PhupingPalace)。清邁博物館也值得一覽,館內珍藏著大量文物,可追溯到孟萊王、素可泰時代。其中最著名的是雙龍寺,建於十六世紀,寺院由裝飾美麗的建築和藍納式佛塔組合而成,青山環抱莊嚴肅穆,鎮寺之寶是佛祖的一粒舍利子。雙龍寺附近有苗族村,這個村既是一個景點也是苗族後裔生活工作的地方,他們保持有自己的語言,傳統服裝及手工藝品,是古少數民族的一個活標本,遊人身臨其境,可採風到不少少數民族風情,同時品嘗到當地特殊小吃。
到清邁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一是大象學校。這所建立在森林中的象學校,不但聚集了近百頭大象,而且經過學習的大象們非常聰慧,能很好地與人交流,如當它們表演節目時,遊人賞給吃食,會表示謝意;賞錢時,有訓象員在旁,便老老實實地上交,沒有訓象員在旁,便一溜煙跑到小攤前買芭蕉解饞。這些大象會踢足球,還有守門員,把射向球門的球給撲出去。最絕的是有些象還會畫畫,其中有頭像畫的畫不比出了名的畫家差,裝飾起來就是一幅極有想法的抽象現代畫。另外一處是著名的金三角,即是種罌粟花的毒品出產地,雖然罌粟已經沒了,湄公河的毒品交易也被取消,但罌粟展覽館值得一看,湄公河也值得一遊。
景點大全
泰國北部第一大城,清邁府首府。泰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賓河兩岸。人口10.2萬(1980)。市郊土地肥沃,農產富饒。1296年起曾為蘭那王朝(或稱「南掌」)都城。
清邁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譽天下,位於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環抱,氣候涼爽,景色旖旎,古蹟眾多,商業繁榮,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
帕烘寺
帕烘寺(WatPhuakHong)靠近松旁門,一進門就可以看見一幢美麗的僧院,金色配上紅色的鑲板,是典型的蘭那式的僧院。但是此寺的重點景點是屋後少見的的圓錐型7層塔,西元1517年建造,塔上有52個佛龕,裡面坐著冥想佛,可能受到中國式寶塔的影響才有此形狀,基層還有一圈陶瓷裝飾呢!清邁另外有兩座相似的塔,一座在WatRampoeng,一座是ChediProng。
布帕壤寺
布帕壤寺(WatBuppHaram)就在聖方寺的對面,西元1497年同KingMuangKaew建造,正值蘭那王朝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座混合緬甸和蘭那兩種風格的寺廟。寺中最吸引人的是年代久遠的小木造僧院,有超過300年的歷史,19世紀末曾經修復過,屋宇還保存原樣,風簷上及廊柱上的細緻灰泥裝飾依舊叫人心動,有點傾斜的前門,讓人有種年華老去的感嘆。緊鄰小木造僧院的是一座較大的僧院,也有200年的歷史,走在兩座院間的小道上,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左邊新建造的僧院則是色彩斑斕、金碧輝煌,與單沉老舊的僧院像是兩間不同的寺廟,塑著人行金鳥的山形牆特別值得細看。寺廟的後方有一座大佛塔,白色的外觀加上巨大的塔身頗為雄偉。
蘭花園
蘭花雖然不是泰國的國花,但卻是泰國人迎賓、裝飾最常用的花,蘭花的種類有上百種,清邁附近的梅薩山莊就有許多家蘭花培植場,展覽並銷售各式蘭花。養殖場還將蘭花幼苗培育在真空瓶中,以便遊客攜帶,另外也有真花拿來鍍金、鍍銀、上膠做成的別針,特別生動,也是送禮的好選擇。
烏孟寺
一進入烏孟寺,就像到了山裡,四周全是樹林,唯一有人氣的便是入口的小攤與樹上一片片的箴言。沿著小路可以通過前人暝想用的洞穴,路旁的箴言是最佳的夥伴,上面皆以泰文和英文標示,都是一些詩句,深刻感人,例如:「LoveisaFlowergardentobewateredbytears」。穿過這一片樹林後,左手邊便是一個草藥園,沿著路上種植一些藥用植物,而後方則是一些頃圯的佛像,散落在草地上,其間有一顆很大、神情愉悅的佛像頭,布滿了青苔。看到寺中的精神柱之後右轉,便是三道直的洞穴,裡面可以相通,以往和尚便是在此修行,但是已經重新鋪設,開放給一般人參觀,三道洞穴的盡頭各有一尊至數尊佛像供人膜拜,洞穴的命運多難,曾經遭棄、日軍的破壞及小偷的濫挖亂盜,據說洞穴中曾經有14-15世紀的壁畫,但已經消失不見了。
古道寺
古道寺(WatKuTao)的全名叫「WatWeruWanKuTao」,「Weru」是「竹子」的意思,「Wan」就是缽的形狀,所以全部的意思就是「竹林旁裡埋葬骨灰的缽形佛塔」。古道寺果真有數排竹林,但最大的看頭還是那不尋常的塔,由5個類似和尚的缽形物組成,上面並覆有多彩的琉璃片。清邁建築
南邦府
南邦府(LamPang)位於清邁東南方26公裡處,這裡環境優雅,以美女著稱,是緬甸式廟宇集中之地,亦是泰境內惟一仍保留著以馬車為交通工具的省府。這裡的南邦魯安寺(PhraDhatHairpoonchai),其展堂建於1925年,氣派豪華。正門貼滿金箔,極盡奢華。主殿內供有兩尊青銅佛像。齊裡騷佛寺,是以20座佛塔並立而著名的寺廟。據說,遊覽該寺的人,如能數得出有20座佛塔,必獲吉兆。自南邦府再南走不遠有泰國的棉織中心村。這裡盛產泰國棉花,村內有約2000架手工紡紗機,是著名的棉織品產地。藏有佛祖舍利子的雙龍寺
素貼山
素貼山,位於清邁以西16公裡處,海拔1,667米,是清邁天然的瞭望臺。普拉素貼寺是山上的主要遊覽點之一,是清邁市的標誌。當地華語稱此山為「遇仙山」或「會仙山」,因山上有著名的素貼寺而聞名。山坡上開滿五色玫瑰,山頂白雲繚繞,風光秀麗。登臨山頂,清邁市全景盡收眼底。
雙龍寺位於素貼山山頂,建於1383年,又稱『舍利子佛寺』。稱為雙龍寺是因為寺門外石階兩側各雕有一條長達500米的巨龍,十分壯觀。稱為舍利於佛寺是因為寺內有一座建於16世紀的金塔,據說塔內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故被視為聖地。清邁王朝歷代帝王對此寺都十分崇敬,常來此朝拜。而來此朝拜的各地信徒更是絡繹不絕,每年6一7月均在此舉行禮佛盛會。
普拉辛寺
普拉辛寺(WatPhraSingh)又譯帕辛寺,別名雙龍寺或舍利子佛寺,是泰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清邁規模最大的佛寺,與契迪龍寺(WatChediLuang)同為清邁地位最崇高的寺廟。位於清邁古城的西邊,Ratchadamnoen路的盡頭,由孟萊王初建於1345年,後經多次擴建才形成現有規模。寺內供奉的帕辛佛像,據說600多年前從錫蘭傳入。
寺院周圍蒼松翠柏,古木參天,兩條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磚鑲嵌的巨龍,各有大小7個龍頭,雄踞石階兩側,龍首高翹,威風凜凜。長約150多米的龍身隨石級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門口。石階重重疊疊,具309級,儼然佛家龍道,十分壯觀。寺內有東西南北4座佛殿,分別有長廊相連,成四方形。每座殿內供有一尊金身大佛,正殿萊甘堂內供奉有被視為泰北最具靈性的三尊佛像。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約20米的大金塔,建於16世紀,據說塔內保存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聖物(舍利子)。清邁王朝歷代帝王對此寺都十分崇敬,常來此朝拜。右側有呈高床式的七旋塔,被譽為泰國建築的精華。每年4月13日至15日,帕辛寺是人們慶祝潑水節的主要地點之一。
苗族村
苗族村,位於泰國培山附近,距離蒲屏宮不遠處,由於村莊位於山上,並且上山之路非常崎嶇難行。作為泰國現存的唯一六種山地民族之一,當地的村民仍然保留少數名族的穿衣打扮的風格,部分苗人更懂的漢語的表達,苗人以種田為生,生活十分樸實簡單,許多當地人依靠賣旅遊紀念品為生,讓前來的遊客都能感受到這種樸實無華的生活中的別樣風味。在這裡擁有世界上最美麗花朵之稱的罌粟花,這種花朵的花瓣格外鮮豔美麗,但是隱藏在這種美麗之下的可怕卻是令人望而生畏,花的果實就是毒品的原材料。在這裡能夠參觀族村內的民族博物館,裡面陳列了泰國六種山地民族的民俗文化。
「泰國明珠」普吉島
普吉島位於印度洋安達曼海東北部,離泰國首都曼谷867公裡,是泰國境內唯一受封為省級地位的島嶼。有深遠的歷史和文化,被譽為安達曼海的明珠,500多年前是錫礦基地,泰國主要的旅遊勝地,人口175萬(2004年)。主要農產品有橡膠、椰子、腰果和菠蘿,此外在普吉島的東面和南岸有養蝦場和人工珍珠養殖場,但旅遊業仍是普吉島的第一收入來源。普吉島與泰國南部安達曼海岸由橋梁相連。位於北緯7'45"-8'15"和東經98'15"-98'40"之間。普吉島周圍有39個小島,都歸屬普吉鎮行政管理,涵蓋570平方公裡。普吉島有70%為山區,除市區外,島上到處都是綠樹成蔭的小山崗,最高的山是海拔529米的Mai Toa Sip Song,處於Tambon Patong,Kathu區交界地。其餘的平地主要位於中部和南部。 早在公元前1世紀此地就有人居住。它曾先後是各種泰人邦的一部分,約16世紀時併入阿瑜陀耶(Ayutthaya)王國。18世紀後大批華人湧入,島上民族眾多,有泰族、華族、馬來族和黎族等。馬來人將普吉島稱作薩朗角,該島也常被稱作童卡(Tongka)、均克錫蘭(Junk Ceylon)和瓊薩蘭(Jonsalam)。
1,pp島是全球最美的十個島嶼之一,其海水清度和浮潛能見度均是世界有名,目前國內的一些旅行社為了降低成本,推薦一些主要是賣高額自費活動的小島嶼,行程勞累,遊客在海上不斷的變島嶼,特別容易暈船,請遊客注意區別。
2.pp島上水上活動很多!遊泳、潛水、滑水、獨木舟、風浪板、香蕉船……豐富多彩的水上、水下運動項目會讓你手舞足蹈、無暇休息,有很多島上旅遊專賣店會組織您前往這些地方活動,價格公開(可侃價)。有的遊客喜歡一天深潛;有的遊客喜歡浮潛;有的遊客喜歡出海一整天;有的遊客帶有老人和小孩,擔心暈船,就喜歡在島的沙灘上散散步。
寬闊美麗的海灘、潔白無瑕的沙粒、碧綠翡翠的海水,作為印度洋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普吉島無可挑剔。這裡歡迎著每一位遊客,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來到了普吉島這個世界村,良好的包容性使普吉島成為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海島旅遊度假勝地。
在普吉,一年到頭人們似乎都在尋找著各種各樣狂歡的理由,眾多節日和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參與其中,忘記自己過客的身份,享受海島風情的愉悅和愜意。因此無論單身前往,還是結伴而行,都能在普吉玩得盡興。
普吉島是泰國最大的島嶼,大部分遊客都聚集在芭東海灘或普吉鎮上,這是整個普吉島的兩個中心。一個勝在海島風光,一個勝在古老的建築,卻都因為有完善的各項服務而得到遊客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