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看電影公社
趙香芬攝
一聽「公社」兩個字,頓時想起往昔歲月。倘若與「電影」、「馮小剛」放在一起,第一直覺是濃濃的「文藝範兒」。
「電影公社」坐落於海口觀瀾湖國際高爾夫度假區,包括民國街、社會主義街、南洋街三條仿古街。民國街以電影《1942》的重慶街為藍本,參照原地興建了重慶蔣介石官邸、兄弟菸草公司大樓、重慶萬州鐘樓、重慶新華日報大樓、國泰大戲院等。
走近馮小剛電影公社,腦海裡冒出他導演的一部部電影。記得他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出境,穿著白襯衫,戴著厚鏡片,給同學們講課。幽默的話語、獨特的動作,沾染著時代色彩,總讓人難忘。生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馮小剛,不僅帶來京味喜劇,還帶來什麼樣的光陰故事?
街上,施工人員在做最後的打磨、雕琢。一座鐘樓,古色古香,聳立街中央。兩旁,高大的洋房,掩映在綠樹中,折射逝去的繁華。這些建築將傳統瓦房和西式洋房相結合,在設計、構造、風格方面體現中西文化交融,整體呈現出古希臘式矩形結構。牆壁以灰色、棕色為主,外加白色雕花立柱,顯得厚重大氣。
走在民國街心,突然想起《1942》裡重慶人應民國政府要求,夾道歡迎外國使節的場面。擁擠的人流、吵鬧的歡迎聲、巨大的橫幅,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標誌。我們仿佛也變成了學生,跑到天壽鞋帽商店,穿上藍衣黑裙學生裝,也跟著呼喊起來。但那樣的呼喊,真能讓別國幫助積貧積弱的民國嗎?
前面,是嶄新的新華日報大樓。新華日報曾登載周恩來的詩句「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那個時代,有多少革命者為國家的自由、民主、富強,奮不顧身,四處奔走。他們通過報刊,把革命思想傳播開來。這些場景,在電影中呈現;這些人物,在電影中復活。而電影公社的魅力,是「凝固」轉瞬即逝的電影畫面,讓我們距離歷史更近,甚至可以伸手觸摸業已消散的時光。
電影公社負責人說,他們將邀請群眾演員,穿上民國服飾,走街串巷,讓歷史更逼真,更有「穿越感」。那時,你會看到穿中山裝、留中分頭的男學生和藍衣黑裙麻花辮的女學生打招呼。從身邊走過的,還有穿旗袍、撐油傘的女子、手拿警棍的民國警察……
再不過癮,你可以穿上戲服,在洋樓前留影;扮成演員,參與電影演出。街道是背景,你仿佛從歷史中走來。身影留在烏油大門前、清水磚牆旁、青磚小道上。
熱鬧的街道,少不了各地美食。西式咖啡廳、甜品店、重慶風味的炒米糖開水、餈粑、麻花、冰糖葫蘆,想吃嘗個遍。到天壽鞋帽商店,穿灰布長衫的掌柜高聲招呼,拿出尺子親手為你丈量,「私人定製」一雙長靴或一頂帽子。從店裡出來,碰巧有街頭藝人的雜耍,引你駐足。疊羅漢的小夥、頂碗的姑娘,引得陣陣喝彩,也讓人感嘆江湖藝人生活的艱辛。
「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周璇的歌曲《天涯歌女》,把你送到上世紀的歌舞廳門口。在猶豫要不要進去時,你又被不遠處電影院的海報迷住。馮小剛電影的經典片段輪番上映,周璇、阮玲玉、胡蝶、趙丹等民國電影明星的精彩電影也在等著你。
春節,馮小剛電影公社第一次迎客,人流如織。今年6月7日、8日,電影公社正式開街。屆時,華誼兄弟公司恰逢20周年慶典,成龍、李敏鎬等明星將出席。這裡「星」光熠熠,註定是導演、演員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