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文化年」日漸成為滬上新潮流,各博物館、美術館已早早備好大餐,各類充滿濃濃年味的展覽靜候來客。記者昨天獲悉,春節期間,上海84家博物館、29家美術館照常開放,眾多新春系列特展和主題展覽為申城渲染出濃鬱的節日氣氛。
上博首次以生肖文物迎新春
年味,自然是市民春節看展的重點。春節期間,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土山灣博物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等「不打烊」的84家博物館紛紛推出與生肖、年俗文化相關的新春特展,其中65家免費開放。中華藝術宮、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朱屺瞻藝術館等美術館為市民準備了52個文化大展,多為免費展覽。
上海博物館以「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迎客,展品以上博館藏為主,同時向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遴選董其昌及相關作品共計154件(組)。此番剛經歷換展,觀眾有望看到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米友仁《瀟湘圖》、董其昌《草書放歌行》《五湖春水圖》《仿趙孟頫秋山圖》等珍貴藏品。
為迎接農曆豬年到來,上博首次以生肖為主題,舉辦「豬豐卣滿迎新春」新年特別展,一件館藏商代晚期青銅豬形卣(yǒu,古代盛酒的器具)亮相一樓大廳。以豬為造型的卣非常少見,該文物於上世紀60年代從冶煉廠徵集而來,豬卣由兩個相背的豬首合為豐滿的器身,雙耳向上豎起,鼻子向下略捲起,
嘴部狹長兩邊角上咧,頗有圓滾滾的態勢。館長楊志剛透露,今後將形成慣例,每年都展示與農曆新年相對應的館藏生肖文物。
在上海科技館,「『豬』事皆宜——豬年生肖特展」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展覽以野豬馴化過程為軸,通過11件精美標本、2部原創動畫、7組互動遊戲、50餘件豬製品的展示,從豬的起源馴化、生理特性、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文化藝術形象等方面,帶領參觀者認識今年的生肖。「豬圓日潤——2019年生肖藝術作品展」數日前便在朱屺瞻藝術館展出,展品形態豐富,既有謝春彥《開心豬》、鄭辛遙《豬圓日潤》、金山農民畫等繪畫作品,也有非遺傳人奚小琴的剪紙作品《福豬拱門》以及以生肖豬為主題的書法作品,趣味盎然。
春節期間,上海兒童博物館展出的「範生福畫展·畫說老上海」將勾起許多老上海人的童年記憶。範生福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環畫傳承人,80餘年來一直生活在靜安、城隍廟一帶,他筆下的「老上海風情」系列作品,所畫皆是上海民俗風貌。摜結子、跳房子、挑杆子、頂核子、套圈子、滾輪子、踢毽子、抽陀子、扯鈴子、鬥青蛙、猜謎語,一幅幅連環畫,再現了弄堂遊戲的生動場景。
眾多年俗活動等待市民體驗
除了看展覽,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是親子的好選擇。
中華藝術宮一連推出「江山如此多嬌——中國藝術的文心與詩意」「海上明月共潮生——中華藝術宮藏華人美術名家捐贈作品展」「鐵骨丹青——錢瘦鐵藝術作品展」多個展覽。其中,「江山如此多嬌」遴選了1978年以來102位藝術家創作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裝置藝術作品110件,分歷史之思、現實之情、自然之詩、實驗之路等四個部分。「鐵骨丹青」展是對錢瘦鐵藝術的一次回顧,共展示館藏作品89件,內容涵蓋山水、花鳥和人物,不少作品為首次展出。為配合展覽,中華藝術宮還將舉辦新春導賞、藝術沙龍、講座、親子活動等多項公共活動,進一步豐富申城市民的假日生活。
此外,市民還可以在春節期間與許多年俗活動不期而遇。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妙語連珠(豬)賀新春」,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迎新春、送祝福」寫春聯活動,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時光留聲:時光旅行者的巡禮」,都讓「年味」變得觸手可及。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則準備了「海上遊園會揚帆啟新年」祈願季主題活動,剪紙、香包、麵塑、繩結、草編、皮影等豐富的非遺項目,等待遊客前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