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太湖
太湖跨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總面積達2400平方公裡,蘇州佔3分之2強,太湖72峰,蘇州攬入58峰,國務院規劃的沿太湖13個風景區69個景點,蘇州有6個景區34個風景點,正所謂"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太湖風景名勝區素以宏大的層次,豐富秀麗的湖島山水風光而著稱,蘇州沿太湖地區尤為得天獨厚,漫長而多變的湖岸線,形成豐富的沿湖景觀,山林豐茂、花果飄香、文物古蹟遍布其間。
NO.2 青海湖
位於日月山下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古代稱為「鮮水」、「西海」、「卑禾羌海」。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波」,皆為「青色的海」之意。湖面海拔3106米,面積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公裡,平均水深19米。水色青綠,宛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在青海高原之上。湖面群峰環繞,雪山倒影,煙波潔淼,碧波連天。水中遊魚歡躍,湖上鳥兒翱翔。湖濱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夏季的草原,野花爭豔;環湖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飄香;點點帳蓬,群群牛羊,生機勃勃,充滿著詩情畫意,猶如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
NO.3 納木錯
納木錯(Namucuo)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又稱騰格里海,騰格里湖。藏語「納木」,是「天」的意思,「錯」是湖,納木錯意即「天湖」。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縣間。湖面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公裡,南北寬30公裡,面積1940平方公裡,是西藏第一大湖。海拔4718米。湖水礦化度1.7克/升,屬微鹹水湖。湖水湛藍清澈,水深30餘米。湖中有石質巖島3個,岸壁陡峭,石骨崢嶸。東南部有半島伸入水中,巖性屬石灰巖,久經溶蝕,形成高原巖溶地貌。
NO.4 潘陽湖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匯集贛江、修水、鄱江、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裡,東西寬50~70公裡,北部狹窄僅5~15公裡。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裡,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裡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裡,以致「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使數百萬畝湖灘地不能大量耕種,還易孳生草灘釘螺。
NO.5 滇池
滇池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由內湖(草海)和外湖(外海)兩部分組成,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雲南第一大湖,湖面遼闊,景色優美,被譽為"高原明珠"。
滇池煙波浩淼,風姿秀逸,有南盤江、寶象河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後又匯入金沙江。滇池東西有金馬、碧雞二山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遙相望。滇池四周的山脈均屬崑崙山系,雲嶺山脈的東支逶迤南下,總稱烏蒙山,有大小數十個山峰。放眼滇池,雲水相連,漁帆點點。
NO.6 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裡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嶽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蹟。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裡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蹟二妃墓、湘妃廟、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紫竹、毛竹等。這裡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