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鹽說蜜
——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
《風味人間2》裡有這麼一句臺詞:人類對雜碎的迷戀,啟迪於人類的智慧。
雜碎,過去的富人棄之不食,窮人拾掇成為美味,經過南北不同風味的改造,俘獲人心,最終成功上位,成為無關貧富的美味。
肥腸便是雜碎的代表,人們對於肥腸的喜愛,就像陳曉卿說的:像談戀愛一樣地愛著肥腸。
《風味人間2》重點介紹了四川江油人的肥腸,非遺產品,是江油人喚醒晨光的美味。
和西南的江油肥腸成為早點不一樣的是,坐鎮東南沿海的泉州滷大腸,基本都是下午四五點才出攤,半成品,買回去二次加工成為晚餐配菜或是夜宵下酒料。
滷大腸在泉州的風靡程度,不亞於江油,做法卻與之天差地別。
江油人口味重,紅油是它的標配,而泉州人口味輕,滷大腸的做法,延續海邊人的風格,偏甜求香,八角桂皮等中藥香料的加持,是去肥腸腥臊的關鍵。
下午出攤的泉州滷大腸,帶回家,可以蒜炒,可以滷麵,也可添加面線糊,一樣滷大腸可以化為千般美味,怎麼變也不以為怪。
《風味實驗室》有一集「肥腸的逆襲」,掌廚的是來自泉州的大廚姚大戈,這位泉州籍帥哥,在節目中烹飪了兩種風味截然不同的肥腸,一是偏油重口的江油肥腸面,二是來自泉州、充滿家鄉風味的「酸蘿蔔丁炒肥腸」。
「酸蘿蔔」是泉州頂頂有名的「菜頭酸」,而姚大戈用的肥腸,就是用泉州特有的滷製方法烹飪的滷大腸,油去得比較乾淨,偏甜口。
姚大戈把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菜頭酸與滷大腸相結合,菜頭酸能有效去除肥腸的油膩,這道菜吃起來酸甜爽滑,有肥腸香無肥腸膩。
現場的嘉賓紛紛誇讚,才女蔣方舟更是拍手叫好。
而在泉州的我,取材特別方便,今天就來復刻這道頗具泉州風味的菜。
【菜頭酸炒肥腸】
一、準備食材:
肥腸、菜頭酸、豬油、辣椒丁、蒜泥、滷汁、味極鮮和白糖等。
肥腸,泉州街頭有很多賣滷大腸的攤販,隨便稱一點即可,如果想自己處理,也可參閱我的文章《全國肥腸圖鑑,不腥不臊不油膩是根本》。
菜頭酸,今天我用的是金魚巷東來的菜頭酸,如果想自己做,也可參閱我的文章《菜頭酸,一道純粹閩南人的降火神物》。
二、操作過程:
1、將滷大腸切小段,菜頭酸切丁。
2、豬油爆鍋,豬油和大腸絕配;
放入滷大腸;
蒜泥和滷汁一起放入,滷汁是滷大腸剩下的,可以向攤販要點;
不夠鹹的話,可以再來點味極鮮,也可以來點白糖提鮮;
放入菜頭酸丁和辣椒丁,翻拌均勻,入味,收汁出鍋。
一道味道酸爽的肥腸即可端上桌,如果不是泉州人,這道菜或許會顛覆你的想像,因為肥腸也可以清清爽爽。
何不都得來試試?
附帶其他關於肥腸的原創文章:
《南北肥腸大比拼》
《全國肥腸圖鑑,不腥不臊不油膩是根本》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