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勤保障部隊:直屬中央軍委,副大戰區級,體制上與五大軍種平行
聯勤保障部隊說的通俗易懂點,就是以前的「糧草官」。古代行軍打仗,打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後勤」兩個字!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失去街亭後,為何要把馬謖給斬了?除了諸葛亮想嚴肅軍紀之外,街亭是蜀軍軍糧重地。街亭失守,幾十萬人就要餓肚子,一下子就垮了。由此可見,後勤是多麼的重要。2016年軍改啟動後,中央軍委審時度勢,建立了聯勤保障部隊。那麼,聯勤保障部隊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就很有必要說一下七大軍區時代的後勤保障模式。在大軍區時代,各軍區都有自己的後勤保障系統,彼此之間不相通屬,造成了後勤保障建設重疊交叉與嚴重的資源浪費。然而,現代化戰場呈現的特點是節奏快、消耗大。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軍就率先在濟南軍區進行試點,提出了「三軍聯勤」的概念。
縱觀九十年代的歷次局部戰爭,無一例外的打的都是後勤。就是在新世紀初期的歷次局部戰爭,同樣也是打的後勤。因而,我軍結合世界軍事發展潮流,著眼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聯勤保障部隊。軍改後,我軍作戰指揮體系、建設管理體系發生了質變,就要求建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後勤保障體系。在這一背景下,聯勤保障部隊應運而生。建立之後的聯勤保障部隊,直屬中央軍委,為副大戰區級,體制上與五大軍種平行。由此可見,中央軍委對於聯勤保障工作的重視程度。
那麼,聯勤保障部隊為副大軍區級,這個又該怎麼理解?聯勤保障部隊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二炮成立初期的地位,為副大軍區級,與五大軍種呈相對獨立性。之前的後勤保障屬於保障型,聯勤保障部隊則不一樣,實現了「聯戰、聯訓、聯保」的戰略轉型重塑。
聯勤保障部隊總部設在武漢,在中部戰區設有鄭州聯勤保障中心、西部戰區設有西寧聯勤保障中心、南部戰區設有桂林聯勤保障中心、北部戰區設有瀋陽聯勤中心。無論是聯勤保障部隊總部所在地城市,還是各大戰區聯勤保障中心所在地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交通極為便利。這也是聯勤保障必備的條件,為「軍種主建、戰區主戰」賦能加分了。
聯勤保障部隊組建後的歷次大規模演習,與其他軍種、兵種之間的默契合作,也極大的釋放了新型聯勤保障體制的優勢。2019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聯勤保障部隊方隊首次亮相。通過方隊成員構成來看,包涵了陸、海、空三軍。由此可見,聯勤保障部隊的後勤保障體系就是著眼於全軍,為全軍提供高效科學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