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局重塑期彎道超車 議中國航空維修業的三大外部機遇
2020-12-03 13:06: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疫情給航空維修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據國外相關機構預測,今年全球航空維修上市公司的市值將縮水20%~40%,可能迎來新一輪的併購重組大潮。可以說,全球航空維修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危與機並存、興與衰交替的產業格局重塑期。
而與中國民航的率先復甦同步的是,中國航空維修業展示出了令人驚嘆的復甦速度。11月25日,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宣布,開建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年維修250臺發動機的「第二廠房」。其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決定源於公司對亞洲航空市場復甦的信心。
疫情是一場危機,但也帶來了實現彎道超車的轉機。從外部環境上看,中國航空維修業要持續保持市場活力,把握歷史契機「出人頭地」,有三個需要緊緊抓住的發展機遇——自貿區政策紅利、「老機場」轉型發展和國產航空製造業向維修業的擴展。
乘自貿東風 加快釋放政策紅利
依託自貿區保稅倉儲、保稅加工、稅收減免等政策優勢開展保稅維修,是國內許多航空維修企業憑藉成本低、周期短等優勢參與國際分工、贏得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中國增設自貿區的步伐沒有因為疫情而停下: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印發;9月,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印發。至此,中國的自貿區數量增至21個,構建起由點到面、輻射全國的自貿區網絡。
越來越多的自貿區為釋放我國航空維修產業發展潛力提供了基礎土壤,但對有志於深度培育航空維修產業的自貿區來說,還需進一步政策創新,更好地吸引企業進駐、資金湧入、人才匯聚,以政策紅利撬動行業整體大發展。
毗鄰海口美蘭機場,總投資約16.28億元、佔地面積221畝的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正在建設當中,預計明年3月投用。這展示出了海南依託自貿港,打造全球航空維修產業高地的決心。在開放第七航權的大背景下,如何讓政策東風吹得更強勁,是海南相關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監事長、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監事長廖虹宇在「免徵海南註冊維修企業航材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和「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兩個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議,為海南在扶持航空維修產業發展方面提供了政策創新的方向。
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制度創新?一些自貿區已經進行了有益探索。天津自貿區通過推出保稅維修再製造的四種模式和航空保稅維修十條措施,開創境外飛機保稅維修形式創新申報、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直接授予企業最高信用等級、簡化關鍵零部件委託維修手續等多項新業務模式,推動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內外航空維修企業的無縫協作,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了通關效率;廈門自貿區則將液壓作動器和推力球軸承兩項航材的關稅稅率分別從14%和8%調整為適用1%的暫定稅率,並且致力於改革航空維修產業人才職稱評價體系,突破學歷、資歷等限制。
這些政策創新遵循「從企業中來,到企業中去」的導向,以解決企業痛點、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積極性和競爭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資金、人才、技術等多個角度發力,扎紮實實地為企業賦能,效果也較為顯著:2019年,天津自貿區共有7架飛機開展保稅維修,貨值達2.14億美元;廈門航空維修業去年產值達138.6億元,其中超過80%為境外維修業務。
搭上「老機場」的轉型快車
近年來,隨著我國民航發展步伐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新機場成為一些城市規劃建設的重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廈門和大連的新機場建設規劃均已得到民航局批覆。
新機場投用,老機場如何在轉型中煥發新的發展活力?新加坡實裡達產業園提供了一種發展思路。位於新加坡北部的實裡達機場是新加坡第一個國際機場,樟宜機場建成投用後,國際航空交通中心逐漸轉移至樟宜機場,新加坡政府開始著手對實裡達機場進行重新規劃。2007年,新加坡政府對該機場進行重建,包括延長跑道至1800米、改造停機坪及飛機滑行道等,並將其定位為新加坡未來重要的飛機維護、修理和翻修基地。專業化的定位、優惠的政策、配套的設施、人才的集聚幫助園區吸引了大量優秀企業入駐,惠普公司、羅·羅公司、空客直升機公司、新科宇航等重量級企業紛紛在此設置設備維修、技術研發、總裝製造中心。依託機場崛起的實裡達航空產業園,老機場成為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新機場投用之後,老機場的
客貨運功能在一定階段內可能被削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釋放出了寶貴的空域、時刻、地面等資源。這些資源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將爆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既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也為當地經濟創造了新的增長點,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防止出現機場搬遷帶來的「經濟休克」效應。綜觀已有案例和一些老機場的產業基礎,航空維修業是一個有潛力的產業選擇。
在積極推進天府機場建設的同時,成都市沒有忽視雙流機場未來發展的道路探索,今年3月出臺的《成都市雙流區促進航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政策》,將「支持發展航空維修」單獨列出,並具體提出「支持引進航空維修重大項目」「鼓勵企業承接境外維修業務」「支持存量維修企業規模化發展」「鼓勵企業提升維修能力」四大支持舉措,助力成都搶佔航空維修產業新高地。
國產航空製造業向維修業的擴展
我國國產航空製造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疫情防控期間,波音和空客的飛機訂單大幅萎縮,C919系列國產大飛機的訂單不減反增,總訂單數已經超過1000架,累計客戶達28家。ARJ21系列國產支線客機也進入產能爬坡期和交付量增長期,國航、東航、南航、華夏航空都在今年接收了首架ARJ21飛機。
航空製造業是航空維修業的上遊產業。上遊產業發展提速、規模擴大,必然為下遊產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飛機投入使用,相應的維修業務需求為國內維修企業積極開拓市場提供了不容錯過的機遇。在搶佔國產客機維修市場上,國內的維修企業具備天然優勢,國產客機的發動機、機體、機載設備等零部件的核心製造技術或技術參數有望由國內掌握和控制,從而為國內維修企業提高維修技術、擴充維修業務範圍提供契機,帶動國內機載設備和機載設備維修市場的快速發展。
今年4月,廈門市和中國商飛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明確,中國商飛將把廈門作為公司戰略布局的重要城市,把更多業務和項目放在廈門,重點支持廈門航空維修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延伸。可以說,廈門已經在國產客機維修業的發展機遇中搶佔了先機。
一場危機可能讓一個行業重新洗牌,航空維修業目前就處在這個危機並存、興衰交替的關鍵時期,而外部環境也為我國航空維修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唯有搶佔先機、逆勢而上,才能不錯過迎頭趕上、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評論員劉韶濱)
000
責任編輯:sunwen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