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GDP連續6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

2020-12-16 SZNEWS

原標題: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GDP連續6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

編者按

近年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南山區積極應對,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本報今起開設「南山區高質量發展巡禮」專欄,對該區相關做法和經驗進行報導,敬請垂注。

深圳灣畔,暖陽照耀著蛇口一帶,港口客貨船隻繁忙進出,海邊中外遊客賞景遊樂。40年前,一聲「開山炮」在這裡打響,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

與之直線距離8公裡左右的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正緊張推進。這座千年古城將蝶變重生,成為展現深圳發展的文化名片。

熱鬧的碼頭,古老的城牆,相疊傳唱著滄桑巨變的南山故事。這個故事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精彩縮影。

這條發展道路有一組與之匹配的精彩數據:從1990年南山建區時GDP78億元發展到2018年5018億元,增長超過64倍,人均GDP接近5.2萬美元,每平方公裡稅收超過8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71%,與以色列等創新型國家相當,被譽為「中國最具矽谷氣質城區」。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區GDP達4002.36億元,增長7.6%,總量居深圳各區之首,穩居廣東省第一區(縣)。

前三季度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領先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環境,南山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經濟平穩運行,體現出「總量大、增速快、產業優」的特點,經濟增長新動能增強,質量效益凸顯。

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64.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37.3億元,增長6.4%。二三產比例調整至41.6∶58.4,二產增速快於三產,實體經濟發展地位凸顯。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1202.11億元,增長10.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從行業看,先進位造業和服務業齊頭並進,發展質量突出。工業先進位造業企業達530家,佔在庫工業企業的66.1%,先進位造業產值2942.22億元,佔比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72%。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1306家,營收2411.41億元,佔服務業比重達66%。工業生產綜合能耗258.71萬噸標煤,較同期增長3.1%,顯著低於工業增加值增速7.5個百分點。

南山龍頭企業佔全市比重不斷提高。全市各行業百強企業中,工業19家企業躋身全市百強,服務業42家,批發業41家,零售業31家,住餐業26家。第三產業大企業數量在全市各區中佔明顯優勢,成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新增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蓄水池」。2018年底新入庫各類型企業1826家,總體增速36.9%,入庫數量為全市第一,除住宿業下降0.3%外,其餘各行業均增勢良好,且增速均在30%以上。其中,工業新增101家,增速79.1%,重點服務業新增907家,增速34.2%,房地產業、建築業分別達363.2%和170.7%,成為經濟發展新活力。

在全球貿易緊張的情況下,南山區實現進出口2523.3億元,增長11.7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增速12.8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排名全市第二。

專利,是衡量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標誌。前三季度,南山區國內專利申請量達49233件,同比增長6.7%;國內專利授權量27217件;國內有效發明專利57825件,同比增長15.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8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4501件,佔全市42.4%,佔全國12.3%。

截至11月底,南山區累計商事主體為504952戶,居全市第三;企業戶數389806戶,居全市第二。

目前,南山區正圍繞轄區經濟指標短板,成立經濟運行研究、各行業穩增長、挖潛招商等11個工作小組,合力拼經濟穩增長。

發展速度與經濟質量雙提升

數據是科學觀察、分析、研判重要變化的「窗口」。以時、空坐標系「標尺」來分析南山區主要經濟數據「表象」,可以找到南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軌跡」。

在發展速度、經濟總量看,「十一五」期間南山區GDP年均遞增13%,「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0.7%。2015年到2018年,南山區平均增速超8%,這是在高基數上的穩定增長; GDP從3715、3842、4601、5018億元,連續突破4000億、5000億兩大關,連續6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全國第三。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經濟結構上不斷優化。2015年南山區二三產比例為53.6∶46.5,2016年為46∶54,三產佔GDP比重首超一半。今年前三季度比例為41.6∶58.4,繼續保持平穩優化態勢。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單位產出、人均GDP兩個指標的正相關和與能耗的負相關。「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13.1%和23.4%。「十二五」期間,這兩項指標累計下降20%和45%。

南山面積只佔深圳1/10,去年全區單位土地產出、人均GDP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2.2倍、1.8倍,較1990年分別增長138倍、9倍。萬元GDP能耗低於0.39噸標準煤,萬元GDP水耗僅為4.2立方米,成為全國最低的地區之一。

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去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大於42%,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3500家,「四上企業」超6000家,總量全市第一。目前,全區備案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60多家。人才總量達68萬人,總量全市第一,其中高層次人數佔比達39.3%,居全國首位。

高質量發展,是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去年,灰霾天數從2004年的187天銳減到20天,創1991年以來新低;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是國內空氣品質最好的發達城區之一;大沙河、長嶺皮河等9條河流穩定達到Ⅳ類水質,桂廟渠、鏟灣渠等5條河流脫黑脫臭。

今年11月,南山區獲得國家生態資源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榮譽,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環境優良且經濟社會高度發達的中心城區。12月,國家工信部研究院賽迪顧問發布《2019中國城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研究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綠色發展、民生幸福和質量效益等方面篩選了17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南山區摘得百強城區之首。

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三級跳」

歷史,常常凝練成一次次選擇;選擇,又常常開啟一段段嶄新的歷史。

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說,中國40年改革開放,南山是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時代給了南山太多的幸運,時代給了南山舞臺,南山還給了時代奇蹟。

從「速度深圳」到「和諧深圳、效益深圳」,再到「質量深圳」,南山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在在服務國家戰略和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最終成為時代的「領先者」和「弄潮兒」。

戰略經濟學理論認為,好的發展戰略,可以獲得持續發展動力,在競爭中獲得領先優勢。

1990年1月,深圳市南頭管理區和蛇口管理局合併成立南山區,當時經濟以「農業+漁業」為主。憑藉毗鄰港澳優勢,南山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後廠」,「南山加工」成為佳話。

從上世紀90年代建設高新區,到2010年後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再到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南山區創新發展思路,始終以超前的城區定位引領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城區功能定位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迭代,發展潛力不斷夯實。從最早的深圳市產業配套區、輕汙染工業區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後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現在全力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發展重點從高新技術產業到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誕生了華為、中興、騰訊、邁瑞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走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的「三級跳」。

目前,南山區正重點加快推進三大戰略工程。其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獲國家科技部和省、市支持,將逐步打造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山前沿陣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產教融合的典範。西麗高鐵新城定位為南山北部片區的矽谷商務中心,對標大阪火車站,按照站城一體、產城融合進行開發,建成世界最大的地下高鐵站,是「站、城、人、產」融合發展的4.0版本。深圳灣CBD建設將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後海、蛇口、前海連成有機統一的帶狀體。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多年來,善於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中準確研判,善於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把握先機,南山始終踩著時代的鼓點,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記者 王慧瓊)

相關焦點

  • 區事|2019年GDP突破6000億,建區30年增長78倍!南山交出高質量發展...
    從1990年到2020年深圳南山從一個傳統邊陲農業鎮蝶變為現代化濱海中心城區三十而立,風華正茂4月15日,《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對外公布,其中透露了2019年深圳分區GDP(地區生產總值)的情況,南山區GDP突破6千億大關,總量居深圳各區之首,穩居廣東省區(縣)第一。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鈔,底氣源於這些上市公司!被坊間稱為「宇宙中心」的深圳南山區,又喊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小目標」: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
  • 深圳南山提出GDP過萬億的小目標,媒體立刻炸了!
    未來5年經濟總量達到萬億元。這是近日南山區七屆五次黨代會上審議《中共南山區委關於制定南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目標。該建議提出:到2025年,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基本建成,本地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萬億GDP是什麼概念?
  • 中國百強區在哪裡:廈門GDP不敵深圳一個區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布《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其中的「中國百強區」榜單受到關注。白皮書的研究對象為,截至2020年6月30日(根據民政部縣以上行政區劃變更),除直轄市市轄區和港澳臺地區外的其他898個市轄區。
  • 南山又爭光了!中國百佳發展潛力城市排名出爐!深圳三區上榜!
    近日《求是》雜誌旗下的《小康》雜誌就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其中深圳市南山、光明及龍華上榜說明十分看好這三區的發展潛力!還不是因為南山太優秀了具體可是體現在方方面面還不知道的就要漲知識了!先來看看南山2019年獲得的各種獎!
  • 「深圳最牛街道辦」粵海街道辦:GDP佔南山區一半
    晶報2019年05月30日訊 近日,一個和深圳有關的段子在網上熱傳。段子稱,被美國「封殺」的華為、中興、大疆等幾家科技企業都有一個共性——來自深圳。更具體的說,這些企業均來自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於是「深圳最牛街道辦」這頂「帽子」從天而降,砸在了粵海街道辦的頭上。粵海背靠大南山,依傍深圳灣,地理環境優越,自然生態優美,現代人文氣息濃厚,轄區坐落著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大學、深圳虛擬大學園、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深圳灣公園、深圳人才公園等眾多地標。
  • 深圳哪個區最富,哪個區最窮?最新GDP排名出爐!沒想到第二名是
    近日《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對外公布深圳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深圳十區(新區)的 GDP數字也各有精彩哪個區「最有錢」呢一起來看看2019年GDP為6103.69億元南山不負眾望!
  • 百強縣江蘇獨佔26席,廣東30年GDP第一,僅1縣入榜
    近日,2019年中國百強縣名單出爐,《2019賽迪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百強縣發展迅猛,以不到全國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出25%的縣域GDP、10%的全國GDP。有趣的是,連續30年穩居GDP總量首位的廣東省2018年生產總值為9.73萬億元,但百強縣中只有惠東縣排在第79位,理由是?據了解,珠三角發達地區的縣和縣級市大部分被改編為市轄區,市轄區直接管理街道和鄉鎮,是因為廣東和百強縣的等級劃分相去甚遠。
  • 中國第一縣市,GDP超過寧夏一個省,40年經濟增長1450倍
    在中國,城市發展奇蹟的代表無疑是深圳,深圳從一個不起眼、無名的小漁村一舉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都市,但這並不只是深圳的奇蹟,中國有很多像深圳一樣迅速發展的地方,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蘇州是這些城市中最優秀的城市。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深圳南山:是什麼成就了「中國矽谷」?
    2020年4月15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南山區GDP為6103.69億元,首次突破6000億大關。 深圳南山已成為廣東省首個GDP達6000億元的區(縣),且連續7年穩居廣東區(縣)首位,這樣的經濟實力令國內不少城市望塵莫及。 「科技創新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 邁瑞醫療:堅持研發創新之路 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縮影
    回望「十三五」的五年間,深圳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2.7萬億元規模。在經濟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深圳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是深圳的廣大企業在市場大潮中堅持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 2018年深圳各區GDP總量排行榜:南山GDP增速降幅最大(附榜單)
    中商情報網訊: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總體穩健,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初步核算並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2018年全市本地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7.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1:41.4:58.5調整為0.1:41.1:58.8。
  • 深圳南山憑什麼這麼彪悍?
    根據當地政府發布的數據,2018年南山區的GDP突破5000億大關,達到了5018億,連續6年位列廣東區(縣)第一、全國第三。  南山區常駐人口約為142萬人,人均GDP超35萬元,堪比發達國家水平。  南山區面積為182平方公裡,下轄8個街道,其中,最近備受矚目的粵海街道實力最強。
  • 2019年深圳gdp是多少?2019年深圳gdp增速7%
    陳如桂表示,深圳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新增就業15萬人。  陳如桂還表示,初步預計,2019 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過2.6萬億元、增長7%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轄區公共財政收入9424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
  • 中國最富裕的縣,連續13年蟬聯百強縣第一,GDP超越青海整個省
    中國有非常多的城市和縣市,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比如說位置條件不同,再比如說是地理環境不同,還有就是人口規模以及發展方向的不同,最後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地方可能就發展得非常的迅速。中國最富裕的縣,連續13年蟬聯百強縣第一,GDP超越青海整個省。百強縣第一其實就是崑山縣,而崑山縣的19年的gdp達到了4045億,而經濟發展排在末尾的三個省,其實經濟都不如崑山縣,寧夏青海和西藏這三個地區。那麼為何崑山縣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呢?
  • 中國研發人員總量連續6年穩居全球第一
    據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陳煒偉)國家統計局23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為419萬人年,是1991年的6.2倍。中國研發人員總量在2013年超過美國,已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位。
  • 暢遊灣區樂享南山 2019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正式啟幕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董非)6月25日下午,2019年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在深圳灣畔的中國華潤大廈藝術中心發布廳正式拉開帷幕。為了反映南山建設的新成就、新風貌,展示南山的風光美、和諧美、人物美、風情美,主辦方將舉辦2019年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遊節攝影展,聚焦建國70周年以來南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同時,區內酒店餐飲企業還將在荔枝文化旅遊節期間舉辦多種新穎有趣的美食節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優惠互動,邀您體驗舌尖上的南山。
  • 深圳,第一!《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公布
    日前,21世紀經濟研究院推出《2020年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通過綜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六大維度、33項二級指標,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效進行測評。測評結果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組成第一梯隊,深圳拿下綜合、協調、綠色三項單項冠軍,排名位居城市高質量發展榜首。深圳「綜合績效」得分排全國第一綜合績效得分,主要衡量當地宏觀經濟的綜合發展狀況。
  • 深圳南山:「各美其美」鋪就優質均衡路
    作為集團龍頭學校,南山文理實驗學校刷新了深圳集團化辦學的紀錄。2015年9月,該校開門迎新,一年後就一位難求。2018年7月,南山文理實驗學校牽頭成立集團化學校。該校用不到3年時間,就完成從新建單體學校到教育集團的升級,引領西麗二中等3所成員校快速發展。南山七大基礎教育集團現已覆及全區54.3%的公辦學校,惠及60%以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