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分揀垃圾 小龍蝦殼「廢變寶」

2020-12-26 騰訊網

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

新華社發

每小時可精準分揀5400次的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吃掉」溼垃圾變為電能的餐廚垃圾能源轉化系統、蝦蟹殼中開發資源的綠色提取技術……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發布了系列「低碳」科研成果,為綠色生活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快、準、穩」

機器人分揀就是利索

在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實驗室內,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演示了這樣一段操作:機械手臂迅速抓取傳送帶上的廢棄物,對紙類、塑料、玻璃等多種材質做出了準確判斷,並將其放入對應的收集器內。實驗數據顯示,每隻機械手臂每小時可精準識別並分揀不同品類垃圾5400次,分類準確率高達95%。

「我們通過賦予機器人不同類型的識別傳感器,配套開發多種算法,使機器人能主動識別目標物的顏色、形狀、紋理、材質等特徵,實現精準分揀。」該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教授李佳說,如果在一組垃圾分揀工作線上同時配置兩隻機械手臂,相當於54名分揀工人,這不僅「解放」了工人們的雙手,同時也降低了因接觸垃圾而導致的感染風險。

據了解,該款垃圾分揀機器人的研發技術壁壘非常高,研發過程需要光學、機械、控制、軟體等多個學科體系之間密切配合。李佳及其團隊數年來堅持產學研聯合攻關,相繼突破了十餘項關鍵技術,最終實現了垃圾分揀機器人核心技術國產化。

李佳表示,目前,該垃圾分揀機器人已進入產學研技術推廣階段。下一步,研發團隊將與一些國內環保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應用。

餐廚垃圾

有望變身家門口的「充電寶」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各地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穩步進行。不過,隨著天氣逐漸炎熱,不少市民發現溼垃圾在轉運過程中所散發出的異味著實讓人感到苦惱。

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正在試運行一套餐廚垃圾能源化系統。這套系統不僅能將餐廚所產生的溼垃圾原位處理,還實現能源化轉變。

「餐廚所產生的溼垃圾被投放進特製的厭氧消化罐,經過一系列厭氧發酵最終轉化為電力。溼垃圾從產生到分解,幾乎『零』位移。」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教授張景新說,該系統已經在項目合作夥伴新加坡國立大學嘗試應用,應用結果表明,40千克的溼垃圾分解所產生的電能足夠供1000臺手機充電。

「這套厭氧消化系統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一定程度地減少了垃圾處理帶來的二次汙染。」張景新說,整套系統濃縮在長約6米的移動式貨櫃裡,在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餐廚垃圾能源化系統或將變身家門口的「充電寶」。

小小蝦蟹殼上

還有資源開發的「大文章」

「吃貨」們對美味的小龍蝦永遠愛不釋手。然而,還有一群人對小龍蝦的熱愛不是因為美味的蝦肉,而是因為蝦殼。

「日常生活中,大家吃完小龍蝦,便會將剝下的蝦殼歸為溼垃圾處理掉。而在我們看來,蝦蟹殼可不是垃圾,它們是天然可再生的資源。」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助理教授陳熙十分感慨,「蝦蟹殼雖然是資源『富礦』,但如果簡單處理,其自然降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勢必會給環境帶來額外的壓力。」

據介紹,蝦蟹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甲殼素和蛋白質,這三種成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碳酸鈣可作建築材料,蛋白質可作動物飼料,甲殼素可作化工和醫用產品。但受限於傳統提取工藝的部分缺陷,蝦蟹殼的資源轉化一直未能推進到位。

「我們研發出一種只使用二氧化碳和水來提取蝦蟹殼中甲殼素的方法,整個實驗過程幾乎無汙染物產生,且成本低廉,提取後的甲殼素純度可達90%。」陳熙表示,甲殼素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且附加值極高,如果能將上述方式得到的甲殼素作為製備乙醇胺、含氮藥物等化學品的原料,不僅能縮短反應路徑、提高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和總體能耗,可以說是一項革命性的節能減排綠色工藝。

「科學研究的目的實質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生活,蝦蟹殼的轉化成果在不斷優化的同時,也希望市民和有關部門能夠關注,倘若蝦蟹殼能從溼垃圾中分離出來,會更加有利於資源開發和利用。」陳熙說。

上海交通大學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副院長何義亮在發布會上表示,垃圾分類作為一種新時尚,已在國內各大城市被推行,垃圾分類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這也正是該學院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學院也將更加大力地支持低碳環保項目的科學研究,為上海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特大城市,幫助市民踐行綠色生活貢獻一份力量。

綜合新華社報導

來源:武漢晚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上海高校「低碳天團」硬核成果 讓「垃圾」變成「寶」【圖】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從上海交大獲悉,其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的三個研究團隊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硬核「低碳」成果,如「看得見」可回收物的垃圾分揀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餐廚垃圾輸出電能給手機電腦充電、探索「殼中玄機」使廢棄蝦蟹殼「變身」有用資源,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多樣化資源。
  • 消夏食品小龍蝦殼屬啥垃圾?分類專家教你分辨易錯垃圾
    生活報7月20日訊 進入夏季,在街邊的大排檔整兩瓶啤酒再配上一盤蛤蜊、小龍蝦等海鮮河鮮,是很多冰城人消暑度夏的最愛。因此,蛤蜊殼、小龍蝦殼等垃圾也成為冰城夏季常見的生活垃圾。對此,19日,哈市城管局垃圾分類專家就來跟大家分享下這類生活垃圾如何分類。
  • 分揀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分揀機器人都有哪些優點?
    機器人分揀又名分揀機器人(Sorting robot),是一種具備了傳感器、物鏡和電子光學系統的機器人,可以快速進行貨物分揀。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分揀機器人發展背景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升高,用機器人代替人力去做一些重複性的高強度的勞動是現代機器人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 蝦殼可提煉甲殼素 南京龍蝦殼當垃圾扔掉難回收
    龍蝦殼當垃圾丟棄。  又到南京人大愛的「龍蝦季」了。前幾天,「南京發布」的微博對此進行了形象的說明:「南京人超級喜歡吃小龍蝦,每年消滅不計其數!所有殼子堆起來搞不好可以再堆一座紫金山!」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吃龍蝦時隨手丟棄的龍蝦殼,最終「跑」到哪裡去了呢?揚子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揚子晚報記者 柳 揚  小龍蝦「身價」創新高  但南京很多飯店裡還是供不應求  深受南京市民歡迎的小龍蝦,今年已經早早「爬」進了市場。據介紹,龍蝦今年上市比往年提前半個月,價格目前比較高。
  • 小龍蝦殼有些厲害!
    說起小龍蝦,你能想到啥? 當然是……吃它!吃它!吃它! 不過,小龍蝦可不僅是盤中餐~ 它的殼還能合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 垃圾分類、24小時巡邏……中國火箭院機器人「總動員」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垃圾分類、24小時巡邏……中國火箭院機器人「總動員」  作者 郭超凱 孟愛文  能自動分類的智能分揀垃圾桶、可24小時巡邏的安防機器人、救災任務中一馬當先的「機器狗」……正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攜9型智慧機器人、1款VR產品和「長徵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亮相
  • 媒體探秘:北京簋街小龍蝦的殼兒去哪兒了
    來這裡吃小龍蝦的人,每天能達到6000人次。然而美食的背後,卻是大量的餐廚垃圾。就拿吃小龍蝦來說,一盆小龍蝦會產生兩盆的龍蝦殼,簋街一天大概要產生20多噸的餐廚垃圾。這麼多的餐廚垃圾,最後到哪去了呢?簋街胡大飯店後廚我們在胡大飯店的廚房發現了不少顏色不一樣的垃圾桶。
  • 冰城人一天吃10噸小龍蝦,都會扔蝦殼?
    根據哈爾濱銷售市場的公開數據顯示,本月以來,冰城人每天消費掉10噸小龍蝦。  一隻小龍蝦可食用的部分僅佔總重的30%。在全國人民都在關注垃圾分類的大背景下,近日,一張吃剩小龍蝦怎麼垃圾分類的圖在網上火了。那麼,你知道吃剩的小龍蝦殼屬於溼垃圾還是幹垃圾?  非洲杯刺激小龍蝦消費  吃小龍蝦儼然已成為迎接夏日的一個重要儀式。
  • 萬萬沒想到,小龍蝦殼還能有這種操作……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採用新方法,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等合成製備成一種高性能電極材料。 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Carbon)上。
  • 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亮相廈門機場
    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亮相廈門機場東南網12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張磊 曾彧韜)具備行李自動識別、行李自動抓取、行李智能搬運與裝車的本領,可在準確完成行李識別後,15秒內完成行李搬運與裝車。
  • 小龍蝦殼變廢為寶,助力舢麗作物食品——有機功能水溶肥!
    最多再嘬嘬手指頭然後把蝦殼往垃圾桶裡一倒任由垃圾去發酵十斤小龍蝦吃完後大約有四斤左右的殼除了考慮龍蝦會不會被吃絕種這件事外誰有想過剝掉的這些小龍蝦殼由於小龍蝦的肉比較少,而它們的外殼不僅又大又硬,根本無法食用。這樣一來,每次人們吃完小龍蝦之後,桌子上都會留下大量的蝦殼,這些都成為了廚餘垃圾。
  • 小龍蝦殼等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據了解,中科大研究團隊採用生物模板—鹼活化的方法,以小龍蝦殼為輔助材料,從重質生物油中成功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積、高孔容和適宜氧原子含量的分層多孔碳。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活化溫度對分層多孔碳雜原子含量的影響,對獲得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
  • 物流高效模式:人機協作 優傲協作機器人3D智能分揀系統提升包裹分揀
    這要歸功於物流行業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從分揀到配送做出了調整,包括部署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以其高柔性和靈活的,在電商行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依託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物流自動化已經走在世界前沿。從打造智能裝備、科技系統到推出配送機器人、智能快遞分揀系統等無人物流新技術,各大智能倉庫的早在2018年就開始為「雙11」做建設改造準備。優傲機器人在快遞分揀和配送中,也發揮了重要價值。
  • 15秒完成行李分揀裝車!廈門機場T4航站樓試點應用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張海軍 通訊員 張磊)具備行李自動識別、自動抓取、智能搬運與裝車的本領,可在準確完成行李識別後,15秒內完成行李搬運與裝車,這樣的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日前在廈門機場T4航站樓分揀區順利完成試點應用。  掃描讀取條形碼後 機械手臂再進行抓取  旅客的託運行李如何運上飛機?
  • 廈門機場試點應用智能行李分揀搬運機器人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15日消息:近日,廈門機場T4航站樓行李分揀區順利完成智能分揀機器人設備試點應用。作為全國率先落地試用的智能行李分揀搬運設備,廈門機場智能分揀機器人具有人性化的「託盤」輔助機械手設計,通過多維度的視覺識別技術和智能堆疊技術的組合運用,成功實現了行李自動識別、行李自動抓取、行李智能搬運與裝車等功能。
  • 東莞首家有害垃圾收貯分揀中心試運營
    東莞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其中有害垃圾由收貯分揀中心收集、運輸、分揀,全程實現合規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精細化分揀貯存在虎門收貯分揀中心,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把從東莞各個鎮街收回的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卸載到分揀池,而一旁的倉庫裡已經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完成分揀的各種有害垃圾。
  • 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亮相廈門機場
    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亮相廈門機場 2020-12-14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廈門】廈門機場試點應用智能行李分揀搬運機器人
    本網訊 近日,廈門機場T4航站樓分揀區順利完成智能分揀機器人設備試點應用。作為全國率先落地試用的智能行李分揀搬運設備,廈門機場智能分揀機器人具有人性化的「託盤」輔助機械手設計,通過多維度的視覺識別技術和智能堆疊技術的組合運用,成功實現了行李自動識別、行李自動抓取、行李智能搬運與裝車等功能。
  • 廈門機場T4航站樓試點應用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
    機器人抓取行李力度適宜。具備行李自動識別、自動抓取、智能搬運與裝車的本領,可在準確完成行李識別後,15秒內完成行李搬運與裝車,這樣的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日前在廈門機場T4航站樓分揀區順利完成試點應用。掃描讀取條形碼後 機械手臂再進行抓取旅客的託運行李如何運上飛機?
  • 蝦殼也是寶?那些忽略的小龍蝦經濟學知識,邊吃邊品
    隨著天氣變熱,一種國人喜愛的食物小龍蝦開始上市了!十三香還是蒜蓉?張牙舞爪的小龍蝦看著兇狠,吃起來真相!五一期間,光南京就吃掉了60噸的小龍蝦。受疫情影響,今年小龍蝦的價格略降,馬上上市高峰期,估計後續價格還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