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我國社會男女出生比例大約是105:100,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增加到了120:100,而到了本世紀中葉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失調。
從具體數字上來看,2013年,我國光棍數量大約是2000萬,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貧困的山區和農村,在一些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光棍數量並不多。你能夠想像嗎?有統計學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的時候,中國社會將會出現接近一億的單身適婚男性,也就是所謂的「光棍」。
並且,這些光棍將遍布全國各地,對社會的穩定和人口結構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聽上去這似乎是危言聳聽,但我國社會男女比例嚴重的失調,是一個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現實問題。社會學專家認為,導致男女比例失調的原因是複雜的,涉及到傳統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下面我們將結合社會學和心理學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傳統觀念的影響
其中「罪魁禍首」是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這個現象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社會關係普遍建立在宗法制血親關係的基礎上,這是男權社會的顯著特徵,男性地位普遍高於女性,承擔著「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家族的傳承與延續必須由男性來完成。
這種關係深深烙印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至今仍然在社會中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造成的惡果便是,人們在生育時會有著嚴重的性別偏好,這一點在老一代人的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中國多年以來的男嬰出生率高於女嬰,發展到21世紀,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在男多女少的條件下,「光棍」數量自然會增加。從這個角度看,重男輕女思想的扭轉是未來男女比較恢復正常的途徑之一。
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其次,由於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以及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中國女性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另一方面,由於女性在社會生產中貢獻的比例越來越大,女性的經濟地位得到了提升,加之婚姻觀念的解放,現代女性對男性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因而女性對擇偶的標準也在逐漸提高。
很多女性會仔細考慮婚姻成本的問題,男人應該要承擔起買房、買車、養小孩的經濟責任,而那些無力承擔的男性則成為了新一代光棍。
不婚主義者盛行
然後,就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將結婚作為生活未來的唯一選擇。由於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現代人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維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種觀念在提升了女性對另一半經濟水平要求的同時,也創造出了一大批「不婚主義者」。其實,不婚主義者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光棍群體,畢竟他們是主動不結婚的。
他們之中大多數人(尤其是男性)由於無法負擔組建家庭的龐大成本而選擇不結婚,以此來擺脫社會賦予的壓力與責任。並且,當下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從前失敗的戀愛經歷,都將成為不婚主義的催化劑,因此,大城市普遍成為不婚主義的重災區。
最後,子女做出不結婚的選擇,與家庭關係息息相關。中國目前的離婚率逐年提升,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關係裂痕,這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心理,加之一些文化作品與媒體的負面宣傳,許多人已經不再相信婚姻乃至於愛情。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是一種不健康的、消極的心理情緒。
繁衍是人類這個物種目前得以延續的唯一方法,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組建家庭,既是文明延續的保證,也是社會關係與社會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方法。當然,我們也得充分尊重一些人的選擇,讓我國的人口生態平衡發展。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