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服飾,你知多少?

2021-02-17 客家民系

客家人,你了解客家服飾嗎?

客家服飾的分類就其本義包括「服」和「飾」兩大類。「服」即通常意義上的衣服。「飾」指配飾,指衣服上搭配的一些裝飾物品。

 

服飾的起源

客家服飾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末及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南遷,客家先民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帶到了閩粵贛,並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藝術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客家服飾在這時期得到了較全面的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了以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客家服飾,成為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當中的奇葩。

服飾的蛻變

客家人至遲於宋代形成,據有關研究,宋元時期為客家傳統服飾特色凸顯階段,明清時期則是成熟階段。也就是說,至遲於明清之時客家傳統服飾就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並自成體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客家研究熱潮的興起,客家傳統服飾文化研究也日益深入,內容涉及客家傳統服飾的形制、色彩、紋樣、製作材料、工藝技術和民俗文化等。

服飾特點

客家傳統服飾是客家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以中原漢服為基礎,吸收了生活在贛閩粵邊區的畲、瑤等少數民族的服飾元素,並逐漸適應當地地理環境而發展起來的藝術結晶。它不但種類多樣,工藝精湛,而且還融入了客家族群的風情習俗、藝術智慧和審美情趣,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是漢族服飾藝術的一朵奇葩。

服飾類型

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客家人也穿對襟衫。與上衣相關聯的,就是圍裙。

客家人的圍裙裙身上及胸口,下至膝蓋,常用一塊花色耐髒的單布做成,多為客家女子勞作時穿著。嚴格說來,圍裙並不是上衣,一般不可單用,常穿於大襟衫表面,為勞作時防止弄髒衣衫而穿戴的附屬服飾,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

因為客家民風淳樸,崇尚節儉,不尚奢華。所以在服飾上,總的來說,以樸素、節儉、方便、實用、耐穿為原則,加以簡單的佩飾加以點綴,使客家男女在質樸中透出真誠、清新、朝氣

相關焦點

  • 傳承客家傳統服飾,值得收藏!
    你了解客家服飾嗎?客家服飾的分類就其本義包括「服」和「飾」兩大類。「服」即通常意義上的衣服。「飾」指配飾,指衣服上搭配的一些裝飾物品。客家服飾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末及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南遷,客家先民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帶到了閩粵贛,並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藝術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客家服飾在這時期得到了較全面的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了以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客家服飾,成為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當中的奇葩。
  • 客家傳統服飾
    客家傳統服飾與眾不同,這一特色的形成,與客家族群的形成歷史背景相關。
  • 寧化客家傳統服飾
    客家傳統服飾客家傳統服飾與眾不同,這一特色的形成,與客家族群的形成歷史背景相關。
  • 【客家美食】客家飲食文化知多少?五個派系帶你領略!
    一、贛南派贛南是客家搖籃。贛南菜以石城菜為代表。其取料廣泛,喜鹹鮮香辣,擅長燒、炒、燉、燜、蒸,尤以粉蒸見長;善於採用手工和模具,將原料經過擠、捏、搓、拉及冷熱凝結,加工成泥、蓉、末、粒等狀,然後製成丸、餅及各種造型的手工菜,澱粉輔料較重,代表菜品有三杯雞、芋子餃、大肉丸等。
  • 客家風情,美麗的客家服飾
    緣起  客家服飾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末及兩宋時期由於中原戰亂南遷,客家先民把優秀的中原文化藝術、人情風俗帶到了贛閩粵,並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由中原文化藝術元素為基礎變化發展而來的文化藝術形式,客家服飾也毫不例外地在這時期得到了較全面的充分的傳承、發展,創造了以簡潔大方、舒適耐磨的客家服飾,成為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寶庫當中的奇葩
  • 穿客家傳統服飾依舊優雅時髦
    客家人起源於中國中原,在唐末宋朝南遷,為閩粵兩省帶來了鮮明的語言,文化和風俗。以下是傳統客家服飾的介紹,以及它如何反映客家人的價值觀和品格。圖片來自網上客家服裝保守,簡潔,實用。日常的客家服裝被稱為衫褲,由上衣,和褲子組成。這是一款寬鬆袖口的無袖領襯衫,緊貼右鎖骨。所有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都穿著。
  •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廣東梅州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魏金華21日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客家服飾的文化內涵。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魏金華藏客家服飾展」正在此間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展出,吸引著海內外前來參觀的遊客,也喚起了客家人的集體記憶。  客家服飾主要是指閩粵贛三地的客家人的傳統衣著,主要由大襟衫、大襠褲、頭巾等組成。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編者按: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既源於中原傳統服飾,又融合了當地居民服飾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客家文化兼容並蓄的態度。歡迎關注「書友文心」,共同交流。人們常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分布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 客家服飾,客家人吃苦耐勞的體現
    你了解客家服飾嗎?客家服飾的分類就其本義包括「服」和「飾」兩大類。
  • 翼天文旅集團:身著藍布衫,心系客家人|客家服飾
    彰顯獨特的文化、習俗客家人,作為漢族民系之一也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今天,要介紹的是客鄉老街的客家服飾展區來看看從古至今的客家人的服飾演變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客家服飾中國古代的服飾,帶有強烈的「禮」的色彩,具有鮮明的等級標誌,客家服飾在顏色、紋飾上沒有中原傳統服飾那樣鮮明甚至嚴格的等級意義。客家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普遍喜歡穿素色,尤以藍、黑、白色最為流行,質地多為粗布,漂藍緞。寒暑服飾無多大區別,只是暑天穿薄布,薴麻衣,(俗稱夏布),冬天用厚布。
  • 客家藍衫,穿在客家婦女身上的客家文化和精神
    客家藍衫客家人的傳統服飾被稱為客家藍衫,以樸素而名,顏色多以黑、白、藍為主色調,其布料也大都為藍色和黑色,早期傳統的客家服飾的開襟形式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藍衫與漢服一脈相承,又與嶺南本土服飾相融,這是客家遷徙文化的見證。
  • 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客家服飾織品美學展 呈現客家女性之美
    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開展魔術秀融入客家元素。(巫靜婷攝)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織品服飾是人們生活必需品,客家民族將文化及性格特徵融入織品服飾與工藝技法之中,為推廣傳承技藝,客發中心27日起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針頭線尾客家情」客家織品服飾美學特展,展期至2021年2月19日止,展示從古至今南北客家女性服飾的變化,新舊交織散發女性之美。
  • 客家藍衫:一種穿在婦女身上的客家文化
    ▲客家藍衫客家人的傳統服飾被稱為客家藍衫,以樸素而名,顏色多以黑、白、藍為主色調,其布料也大都為藍色和黑色,早期傳統的客家服飾的開襟形式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如果說,文化來源於生活,而服飾代表著生活,客家藍衫無疑是穿在婦女身上的客家文化,這是客家文化千年歷史中的典型符號和圖騰象徵。
  • 臺灣客家文化
    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客家文化,融合了大埔、饒平、泰雅族原住民與福佬風味。臺東縣客家文化,則是從西臺灣東遷的客家二次移民,融合了北臺桃竹苗、南臺六堆客家、平埔原住民文化,並與在地的阿美族、卑南族之間密切互動的成果。     想要品味臺灣客家文化的風貌,就得肯定臺灣客家族群的獨特歷史過程。以下分別從飲食、服飾、建築、民俗信仰,以及文化創造等面向,體會臺灣客家的獨特性。
  •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龍巖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這裡,留下了濃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在龍巖保存較完好的客家古村不少,今天就給大家推薦最具代表的幾處,一起來看看吧。是典型的閩西客家村落,這裡的古民居採用的是多大廳、多天井的九廳十八井式建築模式。漫步在培田古村的幽長古巷裡,映入眼帘的都是很有歷史感的青磚、黑瓦,以及翹角屋簷,如此靜謐,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步入建築內,瞬間便被各種精美的雕飾吸引了目光,幾乎沒有重複的,有人物、有花鳥、有生活場景……,令人美不勝收。
  •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
    福建旅遊:龍巖客家古村知多少!龍巖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這裡,留下了濃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在龍巖保存較完好的客家古村不少,今天就給大家推薦最具代表的幾處,一起來看看吧。是典型的閩西客家村落,這裡的古民居採用的是多大廳、多天井的九廳十八井式建築模式。
  • 贛州市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服飾習俗
    「定南客家服飾習俗」是江西省定南縣傳承了450多年歷史的客家傳統服飾習俗項目,因獨具人文特色,2010年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批非遺名錄」。據考:定南建縣之初,地廣人稀、經濟待興,時遇東南沿海倭寇橫行,便有大批閩粵客家先民心生恐懼相率它徙,他們身著客家服飾、口操客家話,拖家帶口紛至沓來,把漢文化帶入定南。清·光緒年間,縣內瘟疫蔓延、死逃無數,當地客家深刻意識到「吉祥文化」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便將其通過服飾形式如饑似渴地推廣,使客家母親再困難都要把「吉祥文化」表達在兒女穿戴中。
  • 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作者:劉莎莎目前,一部名為 《圍屋喜事》的客家方言喜劇正在上映,引起了不少客家人的關注。該劇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作品,主要取景地為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圍屋喜事》的故事情節是,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
  • 客家飲食的文化內蘊,你了解多少?
    客家菜亦稱東江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廣東三大菜。《禮記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搗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讀枚,脊側肉)。每物與牛若,捶反側之,往其餌(筋腱),熟出之,往其顫,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稱為「跳丸炙」,是因其彈性能跳而名。可見,客家菜系的「搗珍」技法,出自古人,來自中原。如此種種,都說明客家烹飪術作為民俗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勘稱古意濃厚,是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生活中凝鍊出的聰明結晶。
  • 何謂客家?客家是文化的概念
    ;第二,會說客家方言;第三,在生活習慣、民間禮俗、信仰崇拜等方面,具有客家文化的共性;第四,具有客家認同意識,即自我承認是客家人。客家人已然是世界上有著強烈文化認同的巨大人群。多元文化特質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贛南師範學院林曉平教授認為,客家文化是三維的,它表現出儒家文化、移民文化與山區文化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