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芝罘(煙臺古稱)就是天下聞名的港口之一。秦始皇東巡,曾三次登臨芝罘島,並勒石記功。
唐宋期間,芝罘島這條海上通道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是通向日本與朝鮮的重要口岸。
元代時期,南糧北調經由海上運輸,芝罘是重要的停泊點之一。
明代初期,為防倭寇騷擾,明政府在城內設十字形的大街作為軍事專用道路直通四門,這是當今所城裡大街的前身。
此時的芝罘灣還只是個「漸而帆船有停泊者,時商號僅三二十家」的小漁村畔。
風平浪靜的海岸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清政府批准為通商口岸。作為當時山東唯一的開放港口,煙臺港口的轉運功能得到了極大的強化。
但此前的煙臺港,基本上是一個沒有經過人工改造的天然港口。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強行推在了通商、轉運的風口浪尖上,使得煙臺對港口也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港興城興,反之亦然。
隨著後來青島港、大連港等港口的陸續開放,煙臺港競爭力逐漸減弱,最終退居為一個地區性的港口,而港口優勢的喪失直接制約了煙臺發展的步伐,在此後的數十年發展中,逐漸降級為山東半島北部沿海的經濟中心。
煙臺還未有足以支撐城市發展的經濟體,於是在城市急速發展的今天,「港風」又一次在煙臺颳了起來。
要想發展經濟,先大力挖掘港口的潛力。
2019年8月6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全省7個市級港口由「群雄逐鹿」進入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時期。
此時此刻,煙臺又一次站在了風口上。
今年6月7日,海港大廈和港口供應鏈服務中心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而這就是備受關注的「雙子塔樓」項目。
項目高150米,為30層,涵蓋總部辦公、調度指揮中心、客戶服務中心、數據中心等港口要素,是煙臺海上世界項目率先啟動的地標性建築。
11月15日上午,芝罘灣港灣大道北側,海港大廈和港口供應鏈服務中心建設現場正在進行試驗性安裝。
11月17日,海上世界A-09項目設計方案公示,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煙臺港有限集團公司建設。規劃地上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建築面積63300平方米,地下車庫設備用房建築面積29900平方米,預計將於2023年投入使用。
10月30日,海上世界項目A-08-1宗地、A-17宗地公開掛牌出讓,起始總價28900萬元,起始樓面價4699元/平,兩宗土地均處於火車站以北,海上世界一突堤範圍內。
根據規劃,一突堤將建設煙臺國際藝術中心、未來科技館、超五星國際連鎖商務酒店等大型公共服務建築,配套建設濱海集中式商業中心、時光商業街區,打造煙臺24小時面向大眾休閒、娛樂和聚會的城市會客廳。
截至目前,一突堤接待了金茂、保利、58集團、寶能集團、平安不動產等眾多企業參觀考察。
今年5月14日,山東省港口集團與煙臺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以港產城融合為著力點,以自貿區政策落地、跨境電商、綜合保稅港區建設等為切入點,拓展合作空間,實現互利共贏。
6月7日,山東港口煙臺港分別與煙臺保稅港區管委、芝罘區人民政府、萬華集團等籤署9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打造客戶群、業務層、生態圈。
7月8日,煙臺港與產城融合發展集團、郵輪文旅集團聯手組建的山東港口海上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將構建起港口主業與產城融合板塊、郵輪文旅板塊業務專營高度協同、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8月14日,山東省港口集團與煙臺市政府舉行「港城互動、融合發展」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306億元的9個重點項目同日開工, 涉及港口基礎建設、物流、臨港產業、股權收購、房地產開發、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
隨著芝罘灣的改造升級,老港區貨類功能逐步移交西港區。
芝罘灣港區轉型升級、大宗散貨專業化港區開發、綜合物流鏈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急速「加碼」,海上世界迎著發展的浪潮逐漸落地。
希望這一次的煙臺能夠抓住機遇,在這個風口上完善自己的「硬實力」。
畢竟以後風朝哪裡吹要看天意,但實力夠硬才不會被拋棄。